<p>杨老师所提数据中的几率概念,要筛选实在相当复杂,而且相当有难度。能不能化整为零,通过网络,鼓励一线种植者,如果发现自己手中有抗褐变的蘑菇,就邮寄给需要研究的人,这样就将寻找和分离,验证联系起来了。先别去想争取什么30万的奖赏,人人出一份力,要真能选育出抗褐变的新品种,在小层面对于一线种植者是一个福音,在大层面上对整个世界的蘑菇产业将是一个伟大变革。以上拙见,别见笑啊。</p></div>
<p>这位老师说的太对了<br/>突变体要这么筛选,<br/>光靠一个实验室<br/>一个研究机构那是很难实现的</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田鸿</i>在2012-1-5 1:20:34的发言:</b><br/>30万?世界级的难题,就值30万?诈唬诈唬的。白色的双孢菇,褐变是不变的真理,只是褐变程度不同品种不同,赞成漳州菇兄的观点,自然选择难度极大,如果真要做,大概要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才行。 </div>
<p>这个老师的观点我非常的不认同,基因敲除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是您想过没有国外的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不做?<br/>这主要是因为转基因食物根本还是有很大的争议。不是技术不可行而是产品安全如何过关,真菌的转基因技术现在就是连国内都相当成熟了,可是将可食用的东西加入一个外来的标记,这是不可行的。就算是我们可以将这个选择标记利用选择压力剔除掉,我自己也会对这个菇的品质打一个大大的问号。</p> 30万?世界级的难题,就值30万?诈唬诈唬的。白色的双孢菇,褐变是不变的真理,只是褐变程度不同品种不同,赞成漳州菇兄的观点,自然选择难度极大,如果真要做,大概要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才行。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zzz139</i>在2012-1-4 22:28:16的发言:</b><br/>不见光可以保持不褐变 </div>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strong>问题是:在我国,鲜蘑菇经采摘、贮运、批发、零售等环节,到消费者手中起码要经过四至五道环节,怎能不见光呢?到零售环节,鲜菇上的手印无数,褐斑刺眼。经销者为卖个好价钱,昧心而“漂白”。<br/> 供借鉴:在国外,鲜蘑菇是在空调菇房16℃条件下,经一定时间低湿度干燥处理后,戴手套采摘,一菇一削柄,1磅1个专用盒,冷链运输到超市,消费者自己将专用盒中的蘑菇取出。鲜蘑菇虽然也经采摘、贮运、批发、零售等环节,但是到消费者手中的蘑菇上的无有手印,鲜见褐斑。当然,其菇价较高。<br/> <br/><br/><br/><br/><br/></strong></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