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产问题综述
<p><font size="4"><strong> 1.黑木耳原种制作易出现的问题</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杂菌污染:(1)菌种本身不纯。这类污染常发生在接种后7天内,杂菌菌落在接种菌块上,污染往往是小批量的规模,污染杂菌种类比较一致。 原因是用已污染的菌种,繁殖扩大到新的培育环境中必然造成的新的污染,因此,要严格控制母种生产条件和严格检查菌种质量来克服,更要注意母种棉塞切忌受潮污染杂菌。</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 同一批灭菌的培养基中,大多数或全部污染,杂菌种类多样,在培养基上中下各部位均出现杂菌菌落。原因主要是灭菌不彻底造成的。</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3)操作不慎造成的污染.操作技术包括灭菌操作,灭菌后无菌处理,接种过程中无菌处理,接种后的栽培条件控制等。 操作不慎造成的污染,杂菌不仅在接种块周围,还常在其料面的表面呈花花点,不一定集中一处,且无规律。</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4)培养环境造成的污染。 接种后污染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率逐渐增高。这种现象主要是培养环境过于潮湿,通风严重不良,或污染源严重污染培养室造成的。 此外,还有菌瓶棉塞受潮,棉塞过松,菌袋破裂,鼠害、虫害等也可造成这种现象</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接种后既不长杂菌,菌种也不长:</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 (1)、原料处理不当,木屑太新鲜没有进行干晒,由各种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有毒的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料中。</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 (2)、装瓶时未及时灭菌,培养基因酵母菌作用而发酵发酸,产生了大量的抑菌物质。</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3)、加入的白灰量大,碱值过高</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 (4)、培养料中松木木屑的比例超过20%且没有经过处理</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 (5)、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等化学肥料,或加入了多菌灵等化学农药</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2、如何判断黑木耳菌种的好坏:</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1)优良黑木耳菌种在瓶中培养时,菌丝洁白,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到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丝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为老化菌种,不能使用。</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4)黑木耳菌种若有臭味和霉味,或出现斑块状及球状不发菌的现象,是细菌感染,若有其他红、绿、黄、黑等颜色,说明已被杂菌污染,不能使用。</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5)培养基与瓶壁之间若出现浅黑色的胶质物,说明是早熟或扩接次数过多的退化、老化菌种,这样的菌种栽培后耳片小,数量多,不易长大,品质差,产量低,应予淘汰。</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6)若瓶内可以看到木颗粒而菌丝很少,说明培养时间太短,应继续培养。若培养一段时间后没有什么显著变化,说明培养基营养不足或菌种退化、老化。</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3、为什么有的黑木耳菌袋菌丝生长缓慢、细弱、还吐黄水呢? </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黑木耳菌丝发菌缓慢、纤弱,不能迅速占领培养料,最后会烂棒,导致栽培失败。主要原因有:菌种生活力差,接种后吃料慢,生长纤弱;培养温度过低,造成菌丝萌发慢或不萌发;养菌期间受高温影响,当菌丝生长到全袋的1/3以上时,菌丝新陈代谢旺盛,袋内产生过多热量,袋温超过30℃,菌丝内细胞质受高温影响,细胞壁涨破,细胞中营养液流出,吐黄水,菌袋颜色淡黄、灰暗,再持续高温,菌丝萎缩死亡,就是常说的“烧菌”。</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4.那么一旦出现了这种“烧菌”情况了,我们要怎样防治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应更换生活力强的优良菌种;适温养菌,使温度控制在22-25℃,低于22℃应加温养菌,但要严格控制养菌前期温度不超过30℃,后期不超过25℃,可通过打开门窗、疏袋等方式通风、降温、散热。</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5.那为什么在发菌期菌袋会出现伤菌、“烧菌”的现象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 “烧菌”现象是指发菌期间菌袋温度过高,导致菌丝退化、自溶的现象。由于大部分菇农都是利用现有的民房改造成养菌室的,没有专门的通风窗口,并且都想利用有限的空间多生产一些菌袋,往往将菌袋码放的层数过多,摆放的非常紧密,导致养菌室内空间小,通风不良,特别是当菌丝长到总量的1/3左右时,由于菌丝量增多会造成氧气供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还会因为呼吸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的生物热散发不出去,使菌袋温度升高产生伤热、“烧菌”现象。</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6.那么在发菌期这个伤菌、“烧菌”的现象,我们要如何避免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预防措施:合理规划、适度摆放,设置专门的通风窗口,菌丝大量生长时要加强通风散热管理,早晚各通风1次,通风的时间要根据养菌室的大小,摆放菌袋的多少灵活掌握。</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7.在发菌期间还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出现菌丝长到菌袋的某一个部位就停止生长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在发菌期有些黑木耳的菌袋菌丝会停止生长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栽培袋灭菌不彻底引起的细菌污染。如果是细菌污染,在菌丝前端会有明显的拮抗线,或打开袋口闻一闻,是否有酸臭等异味。另一原因就是使用的木屑栽培料中细锯末太多,含水量大,培养一段时间后,水沉积到菌袋的中、下部,由于含水量太大影响透气性,所以菌丝不往下长。所以,栽培袋灭菌一定要彻底;培养料要粗细搭配,配料水分要适宜。</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8.黑木耳朵型难看、个体大,而且质量差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大朵木耳曾经是黑木耳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追求能方便、快捷加工和食用的食品,传统方式栽培的木耳由于朵大,耳片多,皱褶多,容易夹带泥沙、草屑等,加工时需要多次清洗、改刀、撕片等,费时、费工,因此大朵木耳已不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作为栽培者应尽快转变观念,从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入手。</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主要措施有:改稀孔式开孔为密集式开孔,改大孔为小孔。采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制成重1.1-1.2kg的菌袋,按行距3厘米、孔距2厘米的距离,开孔径为0.4-0.6厘米的小孔100-120个。由于小孔木耳耳片小,成熟早,可提前3-5天采收,晾晒易干,加工容易,而且长出的木耳90%是小棍、单片,所以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并且售价比传统大朵黑木耳要高。</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9.在开孔时间、开孔方式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开孔才能更科学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黑木耳耳芽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5-25℃。但由于地理分布、海拔高度不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再由于每年的气侯变化也不一样,形成了同一区域与历年同期不一样的温度。部分菇农一味追求早出耳、快出耳,其结果是温度不适宜,耳芽迟迟长不出来,常因为催耳时间较长,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要了解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科学安排开孔时间。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左右时开孔,进行保温、保湿催耳。</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开孔工具多种多样,有的菇农采用圆锥型工具开孔,称其为“钉子眼”,由于塑料菌袋弹性强,往往在开孔工具退出后,因菌袋收缩使孔径变小,未能达到要求的开孔标准,导致形成的耳芽难以从开孔处正常生长而影响栽培效果。采用刀片式或丝锥式的开孔工具,将菌种刺破到要求的标准,并可使开孔处的菌袋不收缩、不反弹。</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0.黑木耳地栽的时候子实体生长阶段,我们要如何正确地把握“干干湿湿,长长停停”的方法呢?这个干和湿的标准都是什么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干的标准是:子实体含水量下降到25%以下,肉眼观察已收缩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以下,菇棚、地面要干燥。干的目的是:让胶质状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让耗费了一定营养的菌丝休养生息,复壮一些,再继续供应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这点与栽培其它肉质菌类不同。所以,干的目的是让子实体更好的生长。有些菇农栽的黑木耳产量低、长杂菌的原因多是“干没干透,湿没湿透”,使菌丝复壮困难,处于“疲劳”状态,“假长”状态,因而造成活力下降,抗杂能力弱。</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湿的标准是:子实体吸足水分,新鲜、水灵、边缘直立,含水量在9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5%,要求棚湿、地湿,其目的就是让子实体生长,只有这样才能长好子实体。最好利用阴雨天,三天即可成耳。如果天气干燥、多风,即使加大喷水量,小范围的增湿难以抵抗大自然的干燥。野生黑木耳都是在阴天下雨,特别是夜间长得快,人工栽培也要遵循这个规律。</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11.在接种环节上可能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控制方法都是什么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接种环节可能造成污染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1)棉塞、纸盖、无棉盖体受潮生霉。蒸汽灭菌过程中常使棉塞等受潮或吸水,在潮湿的棉塞、纸盖、无棉盖体上最容易招致杂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瓶、袋的污染。因此,在蒸汽灭菌达到时间后,出锅前,应待灭菌锅内温度降低到85℃以下后,小开锅门,利用锅体、菌瓶袋的余热将棉塞、纸盖等烘干。接种时及时更换受潮吸水的棉塞、纸盖等。</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2)转接环境的污染。如果接种箱消毒不严、菌种瓶或者是袋,以及待接培养料的瓶,或者是袋的外壁消毒不充分等都会造成接种环节污染。</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3)接种工具的污染。如果接种工具不能做到彻底消毒,最容易造成污染。接种工具应通过酒精灯灼烧消毒、降温后使用。</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4)菌袋和菌种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污染。菌袋灭菌不彻底或菌种带杂菌均可导致污染。应控制、检验好菌袋和菌种的质量。</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5)接种环境的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污染,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①将接种场所打扫干净,包括地板,墙面等。②用消霉乐溶液擦洗接种箱内外进行消毒。③打开接种箱中的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④将检查无异常的待接种瓶或者是菌袋及工具,菌种放入接种箱内,用紫外线继续消毒30分钟或采用气雾熏蒸消毒盒熏蒸后使用。</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2.发菌期间菌袋为什么会被霉菌污染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黑木耳发菌期间有木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等杂菌污染菌袋,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一是忽视菌种质量,所用菌种隐性带杂菌;二是配方不合理,过多添加含氮物质或一些化学元素;三是错误选用新鲜木屑,而新鲜木屑含有能抑制黑木耳菌丝萌发的单宁酸成分;四是操作失误,袋子破裂或扎口不牢,造成菌袋破漏,因霉菌的孢子仅3-5微米,很容易进入菌袋造成污染;五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后头几天菌丝正常,十几天后菌丝生长缓慢,最后停止生长,开袋后有酸臭味。这样都是灭菌不彻底造成的,再者就是接种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养菌环境不洁净;料袋过紧过松;含水量过多过少;高温、高湿等均可以使霉菌繁殖过快,侵染菌袋。这些因素都会引起霉菌的污染。</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3.在发菌期间我们想要避免菌袋被霉菌污染,应该要怎么做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主要的防范措施有:选择生命力强、抗逆性强,菌丝浓白均匀、粗壮的优良菌种;配料时严格按配方碳氮比要求配料,杜绝增加多菌灵等化学物质;选用高密度、质量好的聚乙烯菌袋,装袋要轻,不留空隙,防止塑料袋破损,扎牢袋口不漏气;常压灭菌时当温度加热到100℃后维持11-12小时以上,自然冷却后再出锅;规范接种,做好接种仪器和双手的消毒工作,杜绝接种室周围污染源;养菌室要干净、干燥。科学管理,创造生长的适宜环境,都可以减少霉菌的危害。</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4.为什么在出耳期间,耳片也会被霉菌污染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出耳期间,大量霉菌直接在耳片上生长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刚形成的原基,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很容易受到霉菌侵染;二是湿度过大,耳基吸水过多会引起细胞破裂,霉菌孢子借机繁殖;此外就是污染菌袋乱放,出耳场地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子实体感染霉菌。</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5.想要避免耳片被霉菌污染,它的防范措施是什么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防范的主要措施有:合理安排生产季节,避免越夏时基质失水、菌丝老化变软,出现死菇烂袋现象;避免高层堆积菌袋或上架排袋过密造成高温烧菌;在原基形成期,避免浇水过早,避免浇水流进或渗入划口内;当温度超过20℃时,应把塑料膜四周卷起,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气温升高时,最好夜间将草帘和塑料膜去掉,白天再盖上,但应将塑料膜四周卷起,以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造成霉菌污染割口。耳场内外环境要清洁,彻底清除霉菌污染源。</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16.耳基或者耳片呈现软腐状,像是有“泪状”的水滴流出来,最后腐烂,这种现象称为烂耳或者是流耳,那烂耳、流耳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什么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造成烂耳、流耳的主要原因有,出耳期间棚顶、棚周围覆盖物太厚或通风不及时,使棚内缺氧,菌丝生活力下降,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造成烂耳;天气炎热时喷水降温,原基或耳片上积水、子实体与空气隔绝,高温、高湿、不通风引起细菌感染也会造成烂耳;采收方法不当,耳芽或耳片未摘净或留有部分耳根芽,滋生杂菌发生流耳;采收不及时,耳体消耗大量营养,遇高温、高湿会发生流耳。</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7.想要避免烂耳和流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出耳棚尽量选在通风且地势较高的地方;做好出耳棚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CO2和其它有害气体的积聚;喷水后应立即通风,不能喷关门水;出耳期间避免高温、高湿,耳芽出齐后,揭去草帘、塑料膜,早、晚喷水,喷雾状水;白天晴天不喷水,阴天白天可喷水,雨天不喷水;天气炎热采用晚上喷水,早晨少喷水或不喷水,干湿交替,科学管理;另外就是,防止水分积在子实体上;及时摘除病耳或者是在病耳上撒些石灰;采收时要采用正确的采收方法,及时采收成熟的耳片,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八九成熟时一起采收。</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8.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螨虫为害,螨虫个体很小,成螨体长大约0.1-0.8毫米,肉眼几乎是看不到的,一般随同秸秆、皮壳、糠皮、麸皮、饲料等等这些培养料一起进入菇房。而且这个螨虫可以咬断菌丝,导致菌丝枯萎、衰退,培养料变黑、腐烂,严重的时候还会将菌丝全部吃光,而且会滋生霉菌,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者是发菌后出现“退菌”的现象。那么,黑木耳栽培过程中我们要如何防治螨虫的为害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培养室做好消毒除虫后再使用;选择新鲜、无虫害的麸皮、米糠等辅料;采耳以后可喷施1.8%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克螨特500倍液,或金螨利1000倍液来杀螨,都可以有效地杀灭螨虫。</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19.长成的菌袋松散不紧密,软而易碎,含水量大形成豆渣状的“软袋”,这种“软袋”菌丝生长量很少,划口后迟迟不出耳或耳芽长不大,在菌袋上面和开孔很快出现霉菌侵染,发生霉腐,造成木耳不出。</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这个原因主要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所形成。在灭菌操作时,有的灭菌时间达不到要求,有的火力不旺,蒸气不足,有的装袋太满,袋与袋堆叠在一起,没有分层放置,这些均会直接影响蒸汽流通和将培养料袋完全蒸透,常造成袋料的中心部位的灭菌“空区”,使一些耐热性芽孢杆菌残存,当进入培养阶段,存活的细菌遇到合适的温度,在养分丰富的培养料中大量繁殖,培养料变成暗灰色,带有粘性,有污秽气味或酸臭味,影响木耳菌丝向料内延伸,只能在四周表层生长,形成“软袋”。</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20.袋长好后摆于畦上时间稍长,在划口处及袋面现绿霉,造成黑木耳减产乃至绝收。</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1)黑木耳菌种严重老化,致使菌丝活力弱,抗性差。</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2)黑木耳发菌时间温度调控不当,常时间高温(28℃以上)菌丝内细胞质在高温高湿影响下膨大,涨破细胞壁,无色透明的细胞质营养液流出,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转变为黄色,即表现为吐黄水,各种杂菌趁机污染。吐黄水是菌丝被黏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逐步走向死亡。</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3)、菌袋营养偏低。氮少碳多,营养不良,致使菌丝生长偏弱,没有抵抗力。突出表现在菌丝不够浓白,菌袋发软发散,摆袋划口后易出现绿霉侵染。</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4)、浇水早、浇水勤、 浇水多。在耳芽形成期,浇水过早、过勤、过多,木耳原基未封住划口,浇水流进或渗入划口内,造成污染。木耳原基分化期,刚形成的幼嫩子实体原基处于芽苞状态,环境温度高,湿度大,芽苞吸水过多细胞破裂,划口处菌丝体停止生长而退菌,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失去菌丝营养而停止生长,造成霉菌污染或流耳。</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5)、床面未清理干净或场地靠近污染源。生产中有些使用原来的出耳场地,出耳床内散落采耳时掉下的培养基、子实体、草杆,甚至未及时处理的污染袋,废弃物等,这些物质便成了各种霉菌的培养基,有的耳床靠近污染源或使用污染的水,直接产生杂菌造成经济损失。</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6)、异常气候影响。一般情况下,菌丝体遇到高温、高湿,不通风等不良条件被杂菌侵染而死亡。在低温高湿,不通风的条件下,菌丝生长缓慢,且不利于原基分化,长时间这样维持,也极易造成污染。</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7)、菌种带杂或栽培袋灭菌不彻底,原种、栽培种在接种时污染杂菌,发菌期间检查出未作标记,通过拮抗作用,木耳菌菌丝将一些杂菌掩饰,满瓶或满袋时充作菌种,栽培袋接种后,杂菌很快适应便繁衍。如遇到栽培袋灭菌不彻底,将造成全袋迅速污染。</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21.黑木耳 耳片不开,形成大疙瘩是怎么回事</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菌袋下地后,在划口处出现黑木耳原基,但迟迟不开片,形成较大的疙瘩,这是因为前期温度偏高,耳芽现的较快,但2009.5月~6月份,吉林省遭遇了罕见的长期低温天气,耳农仍按历年的常规方法浇水管理,外界的温度又太低,满足不了黑木耳叶片开展所需的温度条件,而袋内的营养又缓慢输送,导致了耳片不伸展,形成了大疙瘩,这类现象尤其是朵生菊花状黑木耳品种较严重。</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22.青苔的防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青苔的性质与危害:青苔属低级藻类植物,在水源充足、光照好、通风差、温度高的环境中生长,在黑木耳栽培中与木耳争夺养分,分泌粘稠物,使子实体无法生长。</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生成原因:养菌期温度过高,菌丝体伤热后较弱,进入田间管理后,北方早春气温偏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一些菌农管理经验不足,认为多浇水长得快,结果浇水过早过多,袋内积水,当天气进入6月份中旬,温度急剧升高,因袋内积水过多,袋内菌丝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被浸死,强烈光照必生青苔,当然菌丝体强壮抗击青苔与杂菌的能力也强,受污染的机会要小的多。</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防治措施:培育抗逆性强的菌丝体。养菌期温度不要过高,拌料时添加《多维营养源》可使菌丝体强壮。另外,在田间管理期,地面使用《青苔克》每瓶1比30或1比10喷洒一遍,可有效控制因外界因素造成的青苔生长</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23子实体长得薄,耳片黄的原因:</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黑木耳不同菌株习性所制。</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培养基的原料选择和配比不合理。C∕N失调,营养不全面,菌丝弱。</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培养基因含水量小,菌丝生理缺水。</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出耳期温度高,超过25℃。</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出耳期见光少。</strong></font></p><br/>
<p><font size="4"><strong>24.黑木耳的干品的品质,如何鉴定呢?</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优质黑木耳:朵面乌黑有光泽,朵背略呈灰白色或暗灰色;朵形大而均匀,耳瓣舒展,耳体轻,呈半透明状;有清香气;无灰分杂质。</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次质黑木耳的标准是:耳面呈浅黑色或灰褐色;朵形小且不均匀,耳瓣卷曲;手握后,耳瓣无弹性,或手握后容易碎,僵块或杂质超过规定的比例。</strong></font></p> 非常实用的技术帖!谢谢毛老师! <p>有的,巴中有许多种银耳和木耳的,通江那边多</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guoyaohui</i>在2011-8-18 22:16:43的发言:</b><br/>毛老师,有没有适合四川巴中一带栽培的黑木耳品种 </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6">看来您是一位诚实的专家级老师,俺替毛老师告诉您,适合秦岭山区、半山区的黑木耳品种有,至于您老人家说的巴中一带是四川的哪个地区?只要掌握好节气变化、安排好季节生产、观天管理、可适于多数地区栽培的黑木耳品种毛老师真有几个不错的品种。</font></p> <font color="#0000ff" size="4"> 毛老师将黑木耳袋栽各个环节分析的非常细致,是黑木耳栽培的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font> 耐心的把所有内容看完,的确收益良多。没白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