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感悟(26)上市梦
<p align="center"><b>上市梦</b><b></b></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 </p>
<p> <font size="4">新年伊始应该说些吉利的话语,但我自讨没趣,说些不中听刺耳话,有理,就多想,无理就笑笑带过,就当作一老头说些废话,疯话罢了。</font></p>
<p><font size="4"> 最近星河食用菌企业上市,给很多资本运作的高手,企业大老板提供了样板,正好遇到国家经济工作会议将农业现代化作为2011年工作重点之一,有政府的支持,不少人蠢蠢欲动,投入大笔资金,想将企业想做大,做强,往上市独木桥上挤,在做上市梦。</font></p><br/>
<p><font size="4"> 据我所知全国现在至少有十余家企业在磨刀霍霍,材料准备差不多了,只是时间还不到三年,时间是真的改不了,其他都可以变通。还有十几家也在追赶之中,在贫困地区圈地,套政府补助款,低价购地,电费补助等等,不对市场进行考察,先建厂,再找技术员,或者挖墙脚,跳巢的戏时常在演绎。</font></p><br/>
<p><font size="4"> 最近听到不少风声说:某某地,乘现代农业之东风,投资几千万元,甚至一个亿,上规模,上档次,引进日本设备,技术,投资金针菇瓶式栽培,还有的投资真姖菇,投资杏鲍菇等等,仅仅一个月就听到了至少十余家,不绝于耳。假如这十余家企业都上马了,那么全国每天上市鲜菇至少突然增加三四百吨。如何消化掉突然增加的产量?自喻全国最大基地,最大,老是自以为最大,什么市级,省级龙头企业,我听着,听着,已经麻木了。</font></p><br/>
<p><font size="4"> 我真为这些企业捏把汗。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各地由于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当大,特别在贫穷地区,鲜菇所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偏大,所以鲜菇消费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延续到三县城市。每一周真正吃过食用菌的人,依然还是少数,不及三亿人。我国百姓生活水平还是低的,还有不少人连食用菌都还没有品尝过。因为我们一斤食用菌价格所占可支配收入是数百之一,而在日本,韩国是数千分之一,所以他们十分普及。数量级上的差异。</font></p><br/>
<p><font size="4"> 鲜菇不等于蔬菜,不是人们天天生活所必须品,也不同于茶叶消费,水果消费,但在福建现有食用菌产量就已经超过茶叶和水果的产量,再一味做大,做强的想法必然会导致市场过剩,鲜菇又不同于茶叶和水果,货架期比较短,一旦市场出现过剩,唯一就是压低价格,将会导致市场洗盘。那就是拼资金,拼技术,拼单产,拼稳定。将会导致一些企业关门。现在已经出现端倪了。</font></p><br/>
<p><font size="4"> 由于技术,种性等原因,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的品种主要还是集中在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三种产品,其他菌类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行工厂化栽培。也正由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品种过于集中,导致过于商品同化度过高。老百姓品尝食用菌并不是只吃这三种菌类,平菇,香菇,黑木耳消费量还是占主导地位的。</font></p><br/>
<p><font size="4"> 现在下游,鲜菇初加工还在摸索阶段,以即食食品为例,离百姓真正认识《即食食用菌》化还有一过程。最近蘑菇漂白又表演了一场专业无知的戏,但多少还是对鲜菇销售曾有一定的影响。让百姓从傍徨中解脱出来,还需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还好最近老天爷大发慈悲,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鲜菇销量大增,不少网友大喊过瘾。</font></p><br/>
<p><font size="4"> 但总不可能老是天寒地冻,一旦气温回升,菇价就直线往下跌。鲜菇价格是受气候所左右。二受节日情结所影响。按照往年的经验元月5日前后急速下降,好在明天寒流又来了,可能会推迟些日子,但元月低价还是会来的,那是十分痛苦的,一直到老历二十价格才会重新起步,老历二十五至二十九进入疯狂。全年菇价有痛苦的时候,也有沾沾自喜的时光,依我估计今后痛苦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沾沾自喜时间会越来越短。</font></p><br/>
<p><font size="4"> 别忘了,工厂化生产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周年生产的,员工还要安排上班,产品还是要生产的,一旦价格低迷,企业越大,亏损的也越多。现在各地食用菌工厂化数量急剧增加,信息业越来越发达,物流业越来越方便,各地价格差宿短,外流量日益减少,只能够在当地附近厂家之间进行价格恶斗。区域性销售越来越明显。由于棉籽壳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自然栽培量大幅度萎缩,但前几个月增加厂家数已经弥补了自然季节栽培减少量,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厂家,产量怎么消化掉,除了担心,还是担心。</font></p><br/>
<p><font size="4"> 二十年前我极力鼓吹农业出路在于机械化,食用菌的出路在于工厂化生产,零八年在梁山召开第一届食用菌工厂化会议时,我提出来很多食用菌工厂化存在的问题,零九年我在漳州会议就提出适度规模栽培观点,现在已经时过境迁,有极个别不负责的人,出于某种目的,一直还在全国大会上极力鼓吹,将食用菌工厂化吹的天花乱坠。误导急于出政绩的官员和不知底细的企业家。说实在也难为一些在农业上想出政绩的官员,在现代农业项目中还有那一项能够比食用菌工厂化容易样子有样子,规模有规模,食品安全有安全的现代农业项目呢?</font></p><br/>
<p><font size="4"> 有人会说,厂家增加,消费者消费量也都在扩大。是的,但,要明白厂家日生产量已经不再是以往一吨,两吨数量级,我听说的是现在下手的几乎都是日产量十吨级,二、三十吨比比皆是,不知是他们发疯,还是我这老头过于杞人忧天。<font color="#ff0000">当大家都认为有钱赚时,也就是这一行业开始进入洗牌之时。适者生存,这是市场不变的法则。</font></font></p><br/>
<p><font size="4"> 今后大规模企业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并不是所有大规模企业能够复制星河上市,资本市场也容纳不了十几家同类企业上市,上市也许是黄粱美梦,一场空。只有适度规模,区域性销售占上风,机械化程度高的企业,能够和菇对话的企业,管理得当,单产,品质高的企业将会彩旗飘飘。真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够彩旗飘飘。真正有真正实力的企业,赶快圆上市梦。</font></p><br/>
<p><font size="4"> <font color="#ff0000">极度扩张,终究会得到市场报应的。</font>一位老者的疯话,有人爱听,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暴跳如雷,最不爱听说真话的人大有人在,中国社会嘛,随它去,各取所需。<font color="#ff0000">时间将会证明我这老人是否是在说疯话。</font>(引用请注明易菇论坛)</font></p><br/> 真正的赚钱的企业不上市,哇哈哈,阿里巴巴,上市为了投机的比较多,还是脚踏实地做点事实好 <font size="6">黄老师我作为技术人员,支持您的观点,对您点出的鄙陋方法表示憎恶,食用菌的泡沫开始了。</font> <p>过几咱去淘低价设备,要多好有多好的</p> 朴实无华的言语闪烁着真知灼见!感谢! 重新洗牌将意味着给一部分人更好的机会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行业的洗牌也未必不是好事,就像08年双孢菇的低价培育了一大批消费者一样,有一天金针菇比大白菜还便宜的时候人们都该吃金针菇了。只是想投资的老板们可要想好了,自己有没有抵御这个风险的能力。还是黄老师说的好:证券市场不会容许就十几家食用菌企业上市的。那是个独木桥啊。赌赢了会赚的盆满钵满,赌输了可死很的惨哦!作为企业的老板还是本本分分的把企业经营好,向市场要效益来的长远。 黄老,我想补充一下,目前想上马的和准备上马的以及已经上马这些企业,问问这些企业主有几个真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同时这些企业能不能生产?具备不具备应有的管理和生产能力?一是现在有了大跃进的味道,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您老说的不是疯话 是良言 希望广大网友像您一样说真话说良心话 不要说假话 说没良心的话 <p>新年伊始,黄老师辛苦了!作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基地县,不足两年,发展企业40多家,原因有二,一方面有资金积累的老板看到个人企业生产金针菇特赚钱而羡慕,二是为了圈地、套用政府的扶持资金,“赤橙红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真正融入食用菌,与菇对话的又有几个,甚少亦,多数是照搬临近企业的技术、高薪挖人,而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菇价高时,大家是朋友;菇家走低时,竞争分为眼红。新年已经开始,不知菌类产业的明天会如何?担忧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