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化技术 发表于 2010-10-23 21:16:21

《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二:菌种退化与高产驯化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应用

<font face="Verdana">《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二:菌种退化与高产驯化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应用<br/>&nbsp;&nbsp;&nbsp; 谈到菌种,第一印象就是试管母种,那种用PDA培养基的试管母种,传统教材上都明确规定,这母种再转管不得超过三代,即不能连续转管3次以上,否则,会造成菌种退化而造成减产。那为什么菌种在PDA培养基中会退化呢?有什么办法能使菌种不退化呢?这些问题都需要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来解答,并给出一个使菌种长期不退化的方案,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来验证。野生驯化又为什么会提高产量呢?有什么办法不经过漫长的野生驯化就能使菌种获得同样高的产量呢?这也需要生物化学原理的解答,只要找到了导致这些结果的生物化学原因,就离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近在咫尺了。<br/></font>

tigertosky 发表于 2010-10-23 21:49:24

&nbsp;
<p>退化主要是<br/>因为有性分裂过程遗传物质重组引起的?<br/>还是因为无性繁殖分裂产生的,分裂过程中的突变?</p>

95217 发表于 2010-10-23 22:00:16

搬板凳,听楼主讲课.感谢楼主<br/>

lsy6560483 发表于 2010-10-24 22:19:51

<p>此贴的发展很难看好。</p>

shijian 发表于 2010-10-25 07:40:2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食用菌生化技术</i>在2010-10-24 21:42:32的发言:</b><br/>
<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过您的qq网页,对您的菌种碱性驯化技术原理的理解源自于我搞过的一个生物化工项目:其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把玉米芯或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相互分离,分离成功后的纤维素用工程菌种发酵生产一种高价值的化工产品(在此之前,只有石油化工的来源,大部分需要花美金进口),半纤维素用来制副产物木糖醇......,本可以有极高的效益,每年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哎,搞成了也束之高阁了,公家的,就这样。越搞越伤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 《菌种退化与高产驯化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应用》这个题目太大了,涵盖的范围也太宽了,文字太长了,连篇累牍,很难写好的,难以面面俱到,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斧正。</p></div>
<p>&nbsp; 若能成功分离纤维素、是很了不起的技术,纤维素是生产低成本汽油(乙醇)的首选,国家不让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主要考虑的是口粮安全,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主要难题是纤维素不好分离。</p>

食用菌生化技术 发表于 2010-10-24 21:42:3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dw</i>在2010-10-24 19:37:18的发言:</b><br/>顶楼主<br/>值得学习<br/></div>
<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过您的qq网页,对您的菌种碱性驯化技术原理的理解源自于我搞过的一个生物化工项目:其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把玉米芯或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相互分离,分离成功后的纤维素用工程菌种发酵生产一种高价值的化工产品(在此之前,只有石油化工的来源,大部分需要花美金进口),半纤维素用来制副产物木糖醇......,本可以有极高的效益,每年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哎,搞成了也束之高阁了,公家的,就这样。越搞越伤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 《菌种退化与高产驯化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应用》这个题目太大了,涵盖的范围也太宽了,文字太长了,连篇累牍,很难写好的,难以面面俱到,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斧正。</p>

tigertosky 发表于 2010-10-24 21:48:1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食用菌生化技术</i>在2010-10-24 19:18:49的发言:</b><br/>
<p>野生环境下与我们试管条件下及人工栽培条件下差异最大,作用时间最持久的因素是什么呢?</p></div>
<p><br/>是人工条件下的无菌和野生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环境吗?<br/></p>

食用菌生化技术 发表于 2010-10-24 21:55:1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tigertosky</i>在2010-10-24 21:48:18的发言:</b><br/>
<p><br/>是人工条件下的无菌和野生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环境吗?<br/></p></div>
<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培养基物质成分及其条件的不同,第二位的因素就是您说的微生物种群环境的不同,其它因素的影响较这两种因素相比就相差很远了。</p>

tigertosky 发表于 2010-10-24 21:59:4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食用菌生化技术</i>在2010-10-24 21:55:12的发言:</b><br/>
<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培养基物质成分及其条件的不同</p></div>
<p>刚才引用的时候错点成反对了,呵呵。<br/><br/>培养基物质成分的差别那是很大,不好说。</p>

tigertosky 发表于 2010-10-24 13:28:48

<p>是因为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导致DNA复制过程中变异概率增大吗?<br/>同时因为发生分裂次数多了,实际出现的变异细胞增多?<br/><br/>还有在转管过程中,机械上的刺激是否也会增加发生变异的概率?</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二:菌种退化与高产驯化的生物化学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