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童 发表于 2010-10-9 08:39:32

楼主分析的也是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大部分地区的现状。但是,请楼主不要忽略概念,工厂,作坊,种植户,单位不同,管理的理念也不同,硬件不同软件也不同,品种不同,技术含量不同,市场的占有率也不同,自然管理的方法就不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一样。你是讲工人和农民混淆了,将工厂和种植户混淆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是一位非常敬业的食用菌工作者,然而,你身处迷茫之中,老大哥建议你先冷静下来,走一走看一看,尤其去江,浙,沪福建一带看完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事实已经证明食用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是错误的,已经误国误民劳民伤财,是贪官与暴发户结合的形象工程的怪胎。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9 09:04:14

         老大哥说话就是有水平,我走的地方真的很少,老在东三省转圈了,北方相对比较南方食用菌这块相对落后,这是事实。你去过很多企业,真正从生产上挣钱的有几个啊,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9 09:08:26

      我在这里说的只是一己之谈,个人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就一点食用菌不适合规模化种植(工厂化除外)

bond366 发表于 2010-10-8 14:11:10

支持楼主!说中了食用菌工厂化的一个极大特点,食用菌工厂纯粹靠栽培食用菌生存难。<br/>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8 17:14:56

&nbsp;&nbsp;&nbsp;&nbsp; 经过这么多年实际生产,摸索出一套适合食用菌企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如果感兴趣加QQ366541264共同探讨

雪逸风 发表于 2010-10-9 15:29:00

效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只要效益不要风险是不可能的。要提高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层次,工厂化是必然之路,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小平同志“先富后富”的经济特区模式放在食用菌产业里应该是一个途径,工厂化先在一部分(现在只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先搞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至于工厂化和常规栽培的市场划分,或许应该期待相关政策法规的宏观调控。<br/>呵呵呵,个人看法。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6 17:49:3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怎么有效规避缺陷,扬长避短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紧抓产品两头,放开中间费工费力环节来运做,把农业企业借鉴工业管理模式来管理,为最佳方案。发挥企业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把农户进行整合,做到五统一经营模式。统一化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回收、统一品牌化销售。。。。。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6 18:06:20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在一个企业那里一共40栋温室,80米*7.5米,每栋温室投料五万斤,按每栋均产平菇鲜品6万斤(最高单棚产菇8万斤),共产出240万斤,温室个体最高产值13.5万元,最低单体产值10万元,按单棚均产值11万计算,每栋温室成本为5万元(未计算人工成本),每个种植户盈利在6--8万之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企业棚租收入为40*5000元=20万,菌种10000元*40=40万元,产品销售240万*0.3元=72万元,政府扶持资金有菌种厂、设施农业补贴、AAA级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培训共350万元,企业整体效益为482万元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6 18:17:1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为企业主要是要产品,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农业企业,搞直接生产投资很多,现在人工费和技术风险是很难规避的,你生产的产品一斤成本也许要两块钱,而农民生产的产品一斤一元还不到,要在一个市场平台去销售,本身就输了,怎么赢利。我把它们比喻为企业属于毛泽东的大锅饭模式,农户属于邓小平分产到户模式。

职业经理人 发表于 2010-10-6 18:17:32

自己写自己看。。。。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随便写点——食用菌生产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