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luke 发表于 2010-8-30 15:53:5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安广杰</i>在2010-8-30 15:47:51的发言:</b><br/><strong>田老师在12楼提的是已建双孢菇基地改造的问题,都说到了点子上。集中式发酵场作料是必然的趋势,发酵场和栽培菇房一定要分开,否则每年投料批次的增加就意味着交叉污染的机会在增加。经过菇房改进和集中发酵,传统的双孢菇漳州模式基地可以做到一年投两批次料。而发酵场应更多的关注做好一次发酵料,将其提供给菇农。如果ZHENG FU或基地财力充足可以考虑用二次发酵隧道作料,播种压块后向菇农提供发好菌的三期料,这样会使生产更安全进行。</strong> </div>
<p>我觉得还是不好。如果集中给菇农,时间上,不一定能配合好。发酵料不及时送到菇农那里,要不就增加污染要不就是料过于腐熟</p>

安广杰 发表于 2010-8-30 16:14:00

“<p>我觉得还是不好。如果集中给菇农,时间上,不一定能配合好。发酵料不及时送到菇农那里,要不就增加污染要不就是料过于腐熟</p>”



回楼上:田老师提及双孢菇基地大多栽培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每个投料批次可以铺1200平米左右的菇床面积,如果想顺季栽培抢顺季温度优势,只需调整发酵厂的工艺配置即可,每个月做16-30批料是可以做到的。现实的情况是这类基地多数是自主经营,工人是雇佣的,采用传统的竹制床架上下料就会出现你所提到的问题,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素,所以我们建议过度到托盘制。集中做好一次发酵,采用高效率的托盘方式,在现有改进菇房完成一年多批次栽培是这类型基地的出路之一。

安广杰 发表于 2010-8-30 16:22:0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beyondluke</i>在2010-8-30 15:44:50的发言:</b><br/>
       
       
        <p>现在国内市场环境,就是用尽一切方法,一步步地改。想一想,你请工人的钱,改造厂房做投资,没到一年就赚回来了。<br/>发酵的话,配合适当的发酵菌种集中发酵,这绝对是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且,本国的科研能力,早就可以应付了。<br/>很期待,做发酵的、做机电的和做食用菌的人可以走到一起,把这事业好好做。</p>
       
</div><p></p>
支持楼上的意见,通盘考量,合作发展。

beyondluke 发表于 2010-8-30 16:30:2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安广杰</i>在2010-8-30 16:14:00的发言:</b><br/>“
<p>我觉得还是不好。如果集中给菇农,时间上,不一定能配合好。发酵料不及时送到菇农那里,要不就增加污染要不就是料过于腐熟</p>” 回楼上:田老师提及双孢菇基地大多栽培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每个投料批次可以铺1200平米左右的菇床面积,如果想顺季栽培抢顺季温度优势,只需调整发酵厂的工艺配置即可,每个月做16-30批料是可以做到的。现实的情况是这类基地多数是自主经营,工人是雇佣的,采用传统的竹制床架上下料就会出现你所提到的问题,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素,所以我们建议过度到托盘制。集中做好一次发酵,采用高效率的托盘方式,在现有改进菇房完成一年多批次栽培是这类型基地的出路之一。 </div>
<p><br/><br/>我觉得,在发展的话,单独发展的菇农没有优势了。还是搞合作社集体分股集资搞是一条出路。<br/>托盘是好,就是运输的过程麻烦而且不容易避免污染。。其实,在厂区绝对的分隔开,即方便又好管理。确实,不用每天都做料。</p>

beyondluke 发表于 2010-8-30 15:44:5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安广杰</i>在2010-8-30 15:33:59的发言:</b><br/>
<p><strong>回11楼:你提的建议是个过渡性的好路子,建发酵料仓是未来集中式作料的方向,料仓发酵不需要多次的翻料但需要转料,使各个发酵部位的堆肥都得到一致的发酵。同时石膏和豆粕等辅料也在转料过程利用抛料机很均匀的混入料中。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料仓式发酵将陆续取代常规打拢式发酵,翻拢机也将被更为先进的抛料机取代。</strong></p></div>
<p>现在国内市场环境,就是用尽一切方法,一步步地改。想一想,你请工人的钱,改造厂房做投资,没到一年就赚回来了。<br/>发酵的话,配合适当的发酵菌种集中发酵,这绝对是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且,本国的科研能力,早就可以应付了。<br/>很期待,做发酵的、做机电的和做食用菌的人可以走到一起,把这事业好好做。</p>

安广杰 发表于 2010-8-30 15:3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beyondluke</i>在2010-8-30 12:02:36的发言:</b><br/>其实大可以用筐和手推车来帮助上料。发酵的话可以做个发酵仓啊,不需要翻料省很多人工。 </div>
<p><strong>回11楼:你提的建议是个过渡性的好路子,建发酵料仓是未来集中式作料的方向,料仓发酵不需要多次的翻料但需要转料,使各个发酵部位的堆肥都得到一致的发酵。同时石膏和豆粕等辅料也在转料过程利用抛料机很均匀的混入料中。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料仓式发酵将陆续取代常规打拢式发酵,翻拢机也将被更为先进的抛料机取代。</strong></p>

安广杰 发表于 2010-8-30 16:48:0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beyondluke</i>在2010-8-30 16:30:26的发言:</b><br/>
<p><br/><br/>我觉得,在发展的话,单独发展的菇农没有优势了。还是搞合作社集体分股集资搞是一条出路。<br/>托盘是好,就是运输的过程麻烦而且不容易避免污染。。其实,在厂区绝对的分隔开,即方便又好管理。确实,不用每天都做料。</p></div>
<p><strong>关于搞合作社集体分股集资的事,你提的很好,我将在下一个帖子“公司加农户原料供应型基地的发展”中做些探讨在此不再细述,你提及的厂区隔离是必须要做好的,这是前提,做不好规划隔离经营几年后毕死路一条;关于托盘转场的防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三区制解决。看的出你是很精细的业内人士,再次感谢你的意见。</strong></p>

beyondluke 发表于 2010-8-30 17:09:2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安广杰</i>在2010-8-30 16:48:04的发言:</b><br/>
<p><strong>关于搞合作社集体分股集资的事,你提的很好,我将在下一个帖子“公司加农户原料供应型基地的发展”中做些探讨在此不再细述,你提及的厂区隔离是必须要做好的,这是前提,做不好规划隔离经营几年后毕死路一条;关于托盘转场的防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三区制解决。看的出你是很精细的业内人士,再次感谢你的意见。</strong></p></div>
<p>我只是钻细节而已。你说得很对的,从一开始规划,就决定了成败。做食用菌需要的是严谨,只要细节做到了,那是稳赚的行当。<br/>我还早着呢,请你们多多指教。</p>

蘑菇工程 发表于 2010-8-30 23:27:13

木箱生产 是美国的方式&nbsp;。 将8层长4-6米的整个菇床铲到上料区上完料再归位 是个好办法 省却了上料 覆土昂贵专用设备的投入。但场地要求能施展的开。<br/>三楼的图 红色角钢托盘?可叠几层?采菇时方便吗?结构可以改造得更合理些。所用的料貌似不是隧道发酵出来的?上料时环境污染的后果明显吗?怎么防范的?<br/>请教了。

蘑菇工程 发表于 2010-8-30 23:31:20

二楼的小吨位抛料机 国内设备已经很好了 多吨位的 产地不是大家熟悉的福建。有暇再发照 以供讨论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建议]双孢菇生产基地的出路?(一)半工厂化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