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心 发表于 2010-5-31 10:01:25

[转帖]庆元民间故事-西洋殿

<p><img hspace="3" src="http://www.mushroom.org.cn/UpLoadNews/2004108164218.jpg" align="left" vspace="3" border="0"/>&nbsp;&nbsp;&nbsp;&nbsp; 庆元后广西洋村有一座大殿,叫“西洋殿”。殿内神橱中有一樽佛像,那便是菇民祀奉的菇神——吴三公。吴三公到仙界学了制菇法,又把它传给了龙、庆、景三县百姓。三公死后,菇民们便商量起建殿祭祖师的事来。先是请阴阳先生来踏地,最早选的是东村的八角岩。不料,那地方早被马天仙占去了。后来只好建在后广的西洋村。<br/>&nbsp;
<p>&nbsp;&nbsp;&nbsp; &nbsp;阴阳先生还留下话,说是大殿要用三百株无尾巴的杉树。这可把管事的难住了。派人四出打听,走了许多州县,看过几百个山头,就是找不到三百株无尾的杉树。有一回,一个过路乞丐说:“福建浦城的一座山上刚刮过龙风。那树顶全被龙风剪了。”菇民们找到了那片山,用银两买了下来,在那里砍树。砍呀、砍呀,足足砍了一个多月,那树一根根谷桶般粗,透天般长,整个山弯都堆满了。可路这么远,这树如何发到西洋去?菇民们谁也想不出个好办法。
<p><br/>&nbsp;&nbsp;&nbsp; 这天,菇民们正在山寮里发呆,忽然看见一个老翁担了一担饭送上山来,那老翁走到木堆前便不见了。菇民们过去一看,一头米饭一头菜放在木堆上,还见木堆旁陷下了一个大洞,黑洞洞的深不可测。菇民们已几天吃不到好饭菜,解开老翁的饭担便大吃起来,不一会,饭吃完了。回头看那木堆已无影无踪。原来,木头早就通过地道,发回西洋了。现在,西洋殿外的水井中还剩下一段呢,那口井便是当年吴三公发木头时留下的。
<p>&nbs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木头发到了,菇民们请了当地最好的木匠和石匠来造殿,可西洋这地方四周没村,买不到好菜,工匠们吃得很苦。有一日,一个乞丐赖在工棚里不肯走,管事的见眼前人手不够,便将他留下帮忙做饭,说也奇怪,那乞丐天天抓此刨花放在锅内三捣两捣便变成一满锅的龙头鳅,在清水里撒上几把锯末,三捣两捣又是一锅虾皮汤。从此,工匠们每天吃上了好饭。一座大殿很快便完工了。大殿造好后,塑佛老司在殿内塑了吴三公的神像,据说,当年“五显神”曾赐了一只黑虎给吴三公巡山管香菇,因此,吴三公的神象也骑在黑虎的背上。手中还握着一条赶虎的钢鞭呢。 </p>

天之心 发表于 2010-5-31 09:48:30

[转帖]菇民歌谣(mushroom grower sballad)

<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nbsp;<strong> 菇民歌谣</strong>(mushroom grower sballad) <br/><br/>来源于中国食用菌网&nbsp; <font face="Verdana">www.mushroom.org.cn<br/><br/></font>菇民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品,无固定形式,内容以反映菇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主。浙江龙、庆、景三县菇民主要生活在海拔 </p>
<p>1000米以上的高山区,这里无霜期短,一年只能栽培一作杂粮或一作水稻,人民生活十分贫困。菇民有歌谣说:“辣椒当油炒,火笼当棉袄,火蔑当灯草”;“春三月断粮,夏三月借粮,秋三月缴租,冬三月上山(种菇)” 。这就是解放前山区菇民生活的真实写照。1948年,庆元县县长陈国钧的《菇民研究》中,曾有如下描写:每当冬初黄叶飘零之时,浙南龙庆公路上就会出现大批菇民,上山搭尞种菇,或远走他乡开辟菇场。菇民有歌谣说:“枫树落叶,夫妻分别;枫树抽芽,丈夫回家”,这是菇民含辛茹苦,艰苦奔波的真实描述。 <br/>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地处大巴山南麓川、陕交界一带的广元、南江、通江、万源、城口等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银耳产区。通江县的小江河向有“银窝”之称,但给耳农带来的确是无穷的灾难。据《万源县志》载:“近年政烦赋重,民间脂膏已竭,此项利息即为商人操纵,盖催款难缓,措办无法,每将耳山租与商人开办,有三年至五年始还山者,大宗出产,受经济压迫而忍让人,诚可惜也。”通川耳农中流传着一首《种白木耳歌):“……县地纵横数百里,出产不过小江河。每岁销除难十万,上下讹传号‘银窝’。重税搜寻无底止,匪徒涎视积干戈。老转沟壑,少徙崖坡,田园荒废半烟梦”。
<p>&nbsp;&nbsp;&nbsp;&nbsp;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有的歌谣则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如《万源县志》中所记银耳栽培选场的歌谣:“宜下不宜高,欲藏不欲露,两山如夹耳,此中多佳处。丘陵防干枯,坟衍嫌沮洳(低洼潮湿的地带);最忌是拔芽,绝任用遇茹。羊须草为良,马尾松已误;茂密杂树中,高涡人为度。周围绿阴浓,中泼日光路;除渣勿动土,剪草头仍故;地勿问大小,移置当稀布。”这首歌谣虽经文人润色,但多杂以地方俗言,仍能显露民谣的特色。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为普及种菇技术,出现了一批种菇新歌谣,如黄年来《种菇三字歌》,张雄的(袋栽香菇五字经》,还有张华东的(蘑菇生产节气歌》等,都是继承中国菇民歌谣传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的优秀作品。(陈士瑜)1-65 芝与神话[Zhi(Ganoderma spp。)and Myth]有关灵芝的神话传说。上古神话是古代人民对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一种幼稚的、主观幻想的解释,是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介绍菌类形态、生态、产地、采集之法的(本芝图》、、_芝图》、《肉芝图》、《神仙芝草图》、《灵芝瑞草经》等;介绍芝菌服饵之法的《黄帝杂子芝菌》、《灵宝服食五芝品经》、《服芝草黄精经》、《神仙服食经》等;介绍道家种芝秘术的《种神芝》、《种芝经》、《种芝草法》等,以及记载各地产芝经过的《祥瑞记)、《嘉瑞记》等 。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题解》、《遂初堂书目》、(贩书偶记》等目录学著录,出自魏晋道教人物之手的芝草类专著,估计约在百种以上。如此丰富的著述,在世界菌蕈学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上述著作,除《太上灵宝芝草品》、《种芝草法》二书有赖于《道藏》的辑录而得以保存外,其余均已湮灭亡佚或偶存鳞爪,散见于各种类书中,对研究中国古代菌蕈学史,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人工栽培灵芝的探索 在早期的道教著作中,虽然充满仙家种芝的神话,但他们并未完全沉溺于空泛的幻想,而注重实践。道家发明的种芝术,便是他们富有积极竞取精神的体现。在王充(27~79?《论衡·初禀篇》说:“紫芝之栽如豆”,它说明早在 1900多年前,人工种芝的方法便早已为方士们所掌握。从传世《种芝草法》来看,道家种芝术与中国古农书记载种菌法有很大区别,不但文字间充满神秘感,有些仪式是宗教性的,所使用原料和栽培方法也有其独特之处。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芝栖类》说:“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1522~1566),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方士所用之“药”,在清代陈昊子《花镜》卷4中有较详细记述:“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候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药人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由此可见,所谓“药”,就是含有淀粉、蛋白质和无机盐之类的培养料,可改善营养条件,有利自然中孢子的定殖和生长;其所以选定在冬至日,是因为低温季节施药,可防止杂菌污染。揭开神秘的外衣,可见道家种芝术和古农书上介绍民间种菇法源出一理,均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与才智。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道教世界观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道教对芝草的研究也有其错误或消极的一面。道教的“芝”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既包括多孔菌、伞菌和腹菌类等大型真菌的一些种类,也包括某些高等植物、动物以至化石,以及按道教的观念创造出来的“神芝瑞草”,“芝”已成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化生物。因此,道教的采芝、饵芝方法也就带有神秘的宗教性。(抱朴子)说:“欲有芝草,人名山,必以三月九, 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勿以山根日,必以天辅时,三奇会尤佳。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阻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以人山,山z,必得芝也。”“凡见诸芝,且先以开山却害符置其上,则不得复隐蔽化去矣。徐徐择王相之日,设醮祭以酒脯,祈而取之,皆从日下禹步闭气而往也。”至于眼芝,也有规戒:“又采芝及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这样,采饵五芝本身便成了一套宗教仪式。这种神秘的道教术数虽然起着加强芝草的神秘形象和提高道教社会地位的作用,但却沮滞了菌蕈学研究的深人发展。(陈士瑜)”1-67 芝与祥瑞[Zhi(Ganoderma sPP.)and auspicious Sigd」古代称灵芝为“瑞草”,并赋予一种超自然属性的神秘力量,认为灵芝的出现,是向人展示天意的吉祥征兆。这种观念的形成,固然与战国以来齐燕方士文化有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汉儒将芝草神化的结果。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前156一前87)听从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前179~前104)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学说的核心。它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杂采阴阳五行学说,而建成的新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天人感应”,就是指天(包括自然界)和人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亦能感应于天,而这些都是通过祥瑞或灾异来显示的。如《吕氏春秋·应同篇》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祥乎下民”。“祥”即“机样”,就是天向人显示的先兆征象。灵芝被称为“瑞草”,就是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如《孝经·援神契》说:“王者德至草木,则芝草生;善养老,则芝实茂”。在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著作,如《孙氏瑞应图》《 尚书大传》、《白虎通》等书中,均有类似论述。因此,灵芝亦如传说中的“麒麟”、“凤凰”等“祥兽”、“灵禽”一样,成为反映圣王德政或儒家伦理道德的“祥瑞”。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六月,“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乃作芝房之歌”,“赦天下”。其事被记入《汉书·武帝本纪》。此后,在历代官修史书中,有关“现芝”、“献芝”的记载,不绝于书,《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芝草纪事》称得上是一部芝草纪瑞的编年史,它记载许多有关显瑞、表贺、勒石、赦天下、封禅、上尊号的盛典。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古代笔记小说中,还记录了一些为正史所未载的史事。《古今诗话》说:“宣和间(1119—1125), 王将明赐第,既而以梁生芝草为奏,车驾临幸,适久雨梅,润芝坠地。京师无名子有为十七字诗曰:新公新赐第,梁上生芝草;为甚落下来,胶少。”在《挥尘后录》中,也揭发过类似骗局,对芝草纪瑞无异是一个嘲弄。
<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芝草纪瑞之说,某些卓有见识的学者是持批判态度的,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说:“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人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他,诚为迂谬”,是十分中肯的。
<p>&nbsp;<br/><br/>&nbsp;&nbsp;&nbsp;&nbsp; 直到今天,在我国人民群众中,以及世界各地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各民族中,以灵芝为吉祥物的仍大有人在,但就其本质来说,早已摈弃儒家祥瑞之说的迷信成分,而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陈士瑜) </p>

天之心 发表于 2010-5-31 09:50:39

<strong>菇民习俗<br/><br/>&nbsp;&nbsp; <strong><font face="Verdana">菇民平日居家立神位,供奉吴三公和陈十四夫人。上菇山,讲究奉神。生产方面,守菇有术,创造出许多奇妙机关来捕猎,并炼就必要防身术。菇民语言,应视作神秘、隐语互通、掩外人眼目、帮会性的菇业行话。民俗文化方面,至今留传下许多与作菇有关的民歌、谚语、诗词、对联等,菇民戏(二都戏)是庆元县菇民艺术创造的杰作。<br/></font></strong></strong>

天之心 发表于 2010-5-31 10:05:42

[转帖]吴三公与西洋殿构筑起香菇文化

<p align="center"><strong>香菇创始人吴三公与西洋殿 构筑起香菇文化 </strong>
<p align="center"><br/>说起香菇不得不提起吴三公和西洋殿。<br/>&nbsp;</p>
<p>&nbsp;&nbsp;&nbsp;&nbsp; 据考有关文字史料:吴三公又名吴昱,因兄弟排行第三,被菇民尊称为吴三公。宗谱载:“吴氏祖先于唐代由山阴(今绍兴)迁至庆元”,吴三公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三月一十七日出生在龙、庆、景之交的龙岩村,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三公。相传吴三公常入深山密林狩猎和采集野生菌蕈,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发现伐倒的阔叶木表皮被砍伤后,伤处常长出香菇,此法屡试屡验,这便是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在生产实践中,吴三公还发现一些树木虽经砍花却多年不出菇,不知何故,无奈之下不禁仰天长叹,以斧猛敲,这一敲不要紧,却惊动了菌丝的萌发,数日后菇出如涌,此便是后世菇民不传之秘“惊蕈术”。他创制出古老砍花法和惊蕈术,为贫穷的山区菇民开辟出一条良好的生存途经,深受人民爱戴和尊敬。古代菇民感念他的功德,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在后广盖竹兴建起“灵显庙”祀奉吴三公为“菇神”。<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而后,由于香菇业有较大发展,至清乾隆三年(1741),菇民们又在后广西洋村村口,兴建起“吴判府庙”祀奉吴三公父子,从此菇民聚集的机会增多,互相交流制菇经验,使香菇产量急剧上升,菇民生活日益改善,前往“菇神庙”进香的人川流不息。由于原有古庙年代久远,简陋狭窄,容纳不下诸方前来的进香人士,至光绪元年(1876),由龙、庆、景菇民集资巨款,在“吴判府庙”之旧址上,重新建造了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的菇神庙──西洋殿。该殿位于浙江省第二高峰的百山祖之下,座落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入口处─西洋村村口,该殿主体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自南至北分别为照壁、石大门、倒座(戏房)、戏台、月台、中亭、正殿、以及厢房、还有附属建筑:东侧为观音堂,西侧为庙祝舍、库房等。
<p><br/><br/>&nbsp;&nbsp;&nbsp;&nbsp; 吴三公不仅是龙、庆、景三县菇民的代表,也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创始人。香菇从野生转变为人工栽培,发展至今成为全球性产业,给人类提供了新的蛋白质来源。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创造,也是我们中华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br/><br/>&nbsp;&nbsp;&nbsp;&nbsp; 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张寿橙高级工程师等人,于1987年7月份在英文版国际“热带菇类”刊物上发表了吴三公的光荣业绩,于1988年8月份在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应用生物国际会议上,又把《吴三公为代表的龙、庆、景菇民文化对中国和日本香菇栽培的影响》又作了专文论述,并以切实足够的文字史料论证了被日本菌学界称为瑰宝的一本书─1796年佐藤成裕所著的《惊蕈录》,不但其内容精华部分源自龙、庆、景,即使“惊蕈”亦为我菇民方言,使得全世界所有公正的菇农,无不敬佩吴三公。</p>

平菇叶 发表于 2010-5-31 21:28:20

论坛蕈菌文化板块不活跃,却在蘑菇圈故事里,餐桌上,生产中,无孔不入......

shengshui 发表于 2010-6-24 10:07:28

仰不愧于天,伏不愧于地!

天之心 发表于 2010-6-22 18:57:55

[原创]寄给天国的秘密

<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亲爱的爷爷:</font></strong>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您还好吗?我好想好想您!您知道吗?一想起您,我的眼泪就不住的淌,在我心里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连您在人世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那是怎样的殇啊?您最心疼的孙女在您病重的时候,却与您相隔千里,未守候在您的身边给您说说话,陪您走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我好后悔啊,爷爷!是我不好,不听话,不该离开您去那么远的地方,都怪我太自私,让您带着遗憾离开您眷恋的家人,我知道在您走的那一刻,肯定有着千言万语无法诉说,我都能感受的到。爷爷,您是我心中无法言说的心伤,我的心中隐匿着对您深深的依恋和忧伤,看到有老人经过,我会看好久好久,对着他离去的背影,怅然若失,好想对着他喊一声“爷爷”,喊出心中那久违的人!</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我多想见见您,哪怕您骂我打我都行,求您让我再见见您好吗?爷爷!您能听到孙女的深切呼唤吗?对不起,爷爷,是我错了,您原谅我好不好?我不会再伤您的心,我也不会再让您孤独地走在人生的末路,我会陪着您,给您讲故事、笑话,春天到的时候,我和弟弟还要陪您去地里放风筝,爷爷,我还没听完您的教诲,还没有让您看到我成为别人的新娘,您还没有看到胜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您怎么就睡着了呢!您走的太快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一直觉得那一刻会很慢很慢,我要努力闯出一番成绩让您看到我的幸福生活,可是我还是迟了,这一迟,便成了我永生的痛!我什么都没做好,事业、家庭、爱情都被我弄得一塌糊涂,可是爷爷,我想做好的,真的想!我怕您失望,从小到大,我都听您的话,都很要强,我知道您把希望放在了我的身上,所以我一直都告诉自己要坚强,即使受到了再大的痛和苦,我只能往心里咽,因为我必须要承受住这些,才能慢慢成长。我那时真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这样就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经常会看到您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窗前发呆,落寞的身影让我心疼!</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可是爷爷,一直我都很自信,充满向往,乐观面对一切,这次我承受不住了,最疼我的您走了,我的心空了。我该怎么办?心里的伤该向谁诉说?我怕回家,怕看到父母的眼神,那是我避之不及的痛,我将他们的心伤的也那么重,我真是罪人!爷爷,跪在您的坟头,我看不到您,您是太累了是吗?所以想一个人静一静是吗?那孙女就跪在这儿,等着您好吗?我还想听听您的意见,给我指明前方的路呢!爷爷,您知道吗?以前孙女还怨过</font></strong><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可是为什么要长大呢?我时常这样恐慌,我和弟弟一天天长大,您却在慢慢老去,不知何时您的背弯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几次在鬼门关徘徊的您还是挺过来了,那时您就是我心中"不老之神",我最崇拜的人!爷爷,一定会长命百岁,是的,一定会、、、</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nbsp;但还是晚了,您还是走了,妈妈说您走的很安详,很平静,没有痛苦之色。我的心遽然之间痛的不能自抑,失声痛哭!爷爷,我的爷爷,您怎么能走呢?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啊?您看看我好不好?您再看看我啊!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跟您说啊!爷爷!您醒醒!不要离开我,我不要!爷爷,我在喊您,您听到了吗?孙女回来了!我不走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我陪着您好不好?您不要不理我好不好?我怕!爷爷,您回来吧!我知道老年的您特别害怕孤独和寂静,你希望身边有孩子绕膝,你要看着我和弟弟在您身边才会安心,原来您也在依恋我们呢!不见我们的时候您念叨,见到我们的时候您会流着泪笑,那时的您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渴盼着我回家看看。每次您都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回家,在外怎么样,有没有受苦?而我长大之后竟不再恋家,只想着远离家,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知道您和爸爸妈妈、弟弟都想我回家,可我想奋斗出点成绩再风风观光的回来,可我没想到,我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我忽略了您的感受,继而永远失去了您。爷爷,我最亲的人!</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我听话了,变乖了,孙女终于醒悟了,在这个世界上,亲情是我永远的守候,我的幸福所在!我懂了,所以我回来了!爷爷,您放心,我会好好的活着,不再任性,不再惹父母伤心,我会努力工作,好好孝敬父母,放下心头积聚的恨,对亲戚以礼相待。</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让所有的痛都随风飘散吧,淡然处世,简单生活,让自己的内心充盈淡泊、宁静、美好的向往!在这个世界上,您不在了,带走了我深深的依恋,我会继续您的路,完成您未了的心愿,慢慢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收藏一路的点点滴滴。我会记录下关于我身边人的故事,留作这一生的纪念!我会好好珍藏您留给我的“财富”,我是世上拥有爱的幸福女孩!爷爷,您好好歇着,如果哪天想孙女了,请</font></strong><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您一定要出现在我的梦里,好吗?爷爷,我不会再感到孤独无依,因为有您的庇佑,不管我会经历怎样的苦难,都是我必经之路,我不再害怕、彷徨、痛苦,您一定会保佑我渡过难关的,是吧,爷爷?</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孙女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从零开始,继续自己的奋斗之路,我会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一定会好起来的!爷爷,您的孙女很坚强的,再难的事都不可能把我打垮的,擦干眼泪,继续努力!其实我所遇到的这些在您的人生经历中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么艰难的岁月、那么苦的生活,您一样走过来了,作为您的后代,我怎么可以认输?</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您对我说过您是缺失母爱的人,从小就很敏感,您很好学、努力,通过优异的成绩向您的父亲证明您的优秀。长大后,因为您父亲的地主成分,您遭到了游街示众、戴高帽、抄家的苦难,那是怎样的痛,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深有感触吧!爷爷,当您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看到了您眼中的泪花,仿佛娓娓的在讲一个很久远的故事,辛酸中又渗透着绝望。后来从事了教育,便一生奉献给了那个讲台,鞠躬尽瘁,桃李满天下。您说您是感谢党、感谢人民的关爱的,以前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曾不屑过,可如今方才明白您的心声,您的感情!爷爷,在您的心里是把党和人民当做了自己的母亲来爱的,那是一种伟大的爱!</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爷爷,您的音容笑貌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您写给我的信、还有一些作文修改都被我好好的保存了下来,这是您留给我的记忆,我会想您!哭着想您!</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奶奶年纪大了,我会经常回去看她,跟她聊天,把对您的思念都转寄给奶奶吧,我知道您希望我好好孝敬她老人家。爸爸妈妈年纪也大了,我会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的,我会好好孝顺他们—我至亲的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爷爷,今天就写到这儿,好吧?以后孙女会经常写给您看的。通往天国的路很遥远,可心会顺利的抵达,您一定会收到的!大伯应该也好吧,有他照顾您,我很放心,爷爷和大伯一定要开心快乐啊!&nbsp;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 跪安!</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孙女至上</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99">&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写于2010年6月22日</font></strong></p>

morels 发表于 2010-6-22 23:42:29

大妹子,你还蛮厉害的吗,哈哈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10-6-22 20:12:37

<font size="4">&nbsp;&nbsp;&nbsp; 没有经历,没有感激之心,是写不出如此让人动容的好文,懂得亲情比什么都重要,好人必有好报,难得的才女,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今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font>

发酵罐 发表于 2010-6-22 20:24:03

只能倾听,已经过了诉说的年龄。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蘑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