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眼 发表于 2016-1-5 15:08:46

养菌后期及转色管理

一、发生杂菌的原因及管理措施杂菌污染是养菌管理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有:1、灭菌量盲目增大,超过锅炉产气量的要求,有的甚至每次装15000袋到20000袋,致使灭菌不彻底,造成杂菌感染。或装袋入锅时间长,PH值不当,基料发酸造成杂菌感染。2、采取开放式接种,场地、工具等灭菌消毒不严,人员随意出入,达不到无菌操作要求,造成杂菌污染。3、采用电钻打穴,操作不慎,穴位塑料膜起毛,接种封闭不严,造成杂菌侵入。4、菌种使用不当,菌丝发不满,菌丝老化,菌种不适令,活力差,吃料慢,造成杂菌污染。5、刺孔后通风不及时,翻堆不及时,问题发现晚,错过“治早治小”期,造成大量杂菌污染。在管理上对杂菌袋不要放弃管理,应该将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措施如下:1、对链孢霉污染的菌袋用塑料袋密封轻轻挪出棚外,不要振动不要乱扔乱放,远离菌棚挖坑深埋,覆土30公分,一般一个多月即可转好。2、对绿霉及其它杂菌污染的菌袋及时搬出放到阴凉通风处,隔离养菌。(1)较轻的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可以恢复转好;(2)污染一半的袋子,养菌后切掉半截污染料进行对接;(3)污染较重的,开袋晾晒存放待用。二、转色管理菌丝长满后,由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菌丝由白色变为茶褐色菌膜,称为转色。在合适的气温条件下,菌丝长满半月左右,手握菌袋有弹性时,开始转色。1、温度要求转色促熟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18-22℃,15℃以下25℃以上都不利转色。转色期间如果没有给予菌丝生理成熟的温度,菌袋达不到生理成熟,即使转色好,也不能正常出菇,如温度过低,仅能满足菌丝生理成熟温度,达不到转色温度,会造成白袋出菇,产量低、品质差,菌袋抗杂菌能力弱,寿命短。2、湿度要求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湿度不够,可向地面洒水增湿。3、光照要求光线要求散光环境,避免太阳直接照射。4、适当通风通风不畅,棚温菌温升高,会造成黄水增多、烧菌、杂菌感染。5、及时排出袋内黄水菌袋在转色过程中往往会分泌出黄色汁液,要及时排出,以免造成菌袋杂菌感染,通风不好,菌皮湿度过大,会造成转色过重,菌皮增厚,出菇慢,产量低。如遇高温黄水变褐变黑,产生黑水要高度重视,应及时采取排水、通风、降温措施,否则黑水流到哪烂到哪,这时必须挖掉腐烂菌面。6、翻袋调整菌袋位置、角度,促使均匀转色,但不能过多翻动,否则会导致菌皮转色增厚,出菇迟、出菇少。7、转色后期,给予适当温差刺激,有利出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菌后期及转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