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叶礼奎老师关于细菌为食用菌第一污染的问题
请王老师给予下文指正
细菌是第一污染源
龙泉市菌蕈研究所叶礼奎
如果说上世纪食用菌枝术主要体现在引种栽培和周年栽培, 那么本世纪食用菌枝术主要体现在污染防治. 如何防冶污染? 首先要搞清污染源,做到有的放矢.目前食用菌主要存在病毒、细菌、霉菌、虫害四种污染源,这其中谁是第一污染源呢?
一、香菇笫一大病害: 香菇烂筒
1. 2005年福建省长汀县栽培香菇菌包300万筒,烂筒77.98万筒烂筒率26%;武平县栽培香菇菌包105万筒,烂筒35万筒烂筒率33.3%,致烂菌为两株枯草杆菌;一支荧光假单孢杆菌,一支络非不动杆菌,五支木霉菌和一支白地霉(摘自2005年第五期中国食用菌: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陈德好:香菇烂筒病因与综合防治研究。)
2..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生产香菇菌棒3.5亿支,烂棒1.5亿支,烂棒率43%,有四万户菇农的菌棒全部烂掉,血本无归。(摘自2006年第三期食用菌:丽水市农业局贾亚妮:菌棒香菇高温烧菌的腐烂原因和防范措施)
四、黑木耳笫一大病害: 黑木耳烂包
1.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2006年生产2000万包黑木耳菌种,调查表明黑木耳菌种烂包率普遍超过50%
2. 浙江省龙泉市2006年生产3000万支黑木耳菌棒,烂棒包率超过60%。经捡测100%菌包内含腊状芽孢细菌、枯草杆菌等细菌。
五 、茯灵笫一大病害: 茯灵褐腐病
1987年,浙江龙泉市福源1000多亩茯灵患褐腐病不结灵,损失90%以上,捡测发现危害茯灵主要是枯草杆菌和假单胞杆菌。
六、灵芝笫一大病害:灵芝褐腐病
2005年,我国规模最大的皖南段木灵芝基地,褐腐病危害造成损失超过50%,灵芝褐腐病源自假单胞杆菌和枯草杆菌。
纵观我国食用菌各菇种的主要病害糸细菌污染形成,培养料受内部细菌污染的危害,远远超过外部霉菌、虫害污染的危害,成为第一污染源. 常规灭菌理论认为:
1.食用菌常规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丝,
2.培养料经过高温灭菌获得的无菌培养基
我们通过捡测发现:
1.食用菌常规组织分离获得菌丝大部分夹带着芽孢细菌。
2.培养料经过高温灭菌获得的培养基中100%夹带芽孢细菌。
当我公布捡测结果时,人们对组织分离获得菌丝中夹带着细菌表示可以理解, 而常规灭菌后, 培养料究竟还有无芽孢细菌存在则在中国食用菌论坛引发了一场大辨论.
如何捡验上述理论之真伪,每个人自己可以作捡测, 首先制作细菌培养基:0.3%牛肉浸膏(汤)+0.8%蛋白胨+0.5%盐+2%琼脂+1000水; 无牛肉浸膏也可用牛肉汤替代; 也可以直接用PDA.然后把灭菌料接入细菌培养基,35度培养36小时,就能看清有无细菌菌落。得出科学结论. (如枯草杆菌芽孢是是嗜热微生物,致死温度165-170度,。这是食用菌培养料常规灭菌无法做到的)
我的结论是: 在食用菌生产中, 芽孢细菌在灭菌料中存在是绝对的,细菌才是第一污染源.
回答全文如下:
很高兴叶先生来拜访我的博客空间。对您的科学严谨态度表示钦佩。
个人观点:
1.可以肯定的是常压灭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芽孢污染。我也做过大量试验,试验表明,常压灭菌,尤其是高温季节或料的PH偏低的情况下,芽孢在100度保持18个小时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用普通PDA培养基就可以培养出菌落;而在低温季节,或料在装袋前进行了严格的发酵(料温65度以上,总共保持72小时,中间翻2-3次堆,注意不要产生厌氧区域),以及料的PH较高的情况下,常压灭菌料温100度保持14个小时后芽孢极少;
2.存在不等于危害.其实芽孢的数量如果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话,从栽培的角度讲,是不能构成危害的.叶先生您的实验及数据是正确的,可以说,目前的栽培体系、设备和工艺的确不存在一个纯无菌的菌丝生长环境。但把有害的微生物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的话,是完全可以不产生危害的。
3.芽孢,如何把它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高压灭菌
(2)实在没有条件做高压的,常压灭菌升温要快,100度时间不能低于14小时
(3)尽量对料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把料内的大量简单养分转化为大分子的复杂养分,给芽孢断粮;
(4)适当提高料的PH值,使料成为微碱性环境,不给芽孢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加入1.5--2.0的轻质碳酸钙,提高料的缓冲能力;
(5)装袋后要尽快灭菌,一般2小时内完成;
(6)创造良好的菌丝生长环境条件,使菌丝最大程度上健壮旺盛;
(7)生长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发菌、出菇后期,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
(1)除了必须要拉大温差的阶段,其他时期应尽量避免温度较大波动,以减少对菌丝的伤害,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2)培养后期如果要对菌包补水,水应进行适当处理;
(3)适时、及时催蕾出菇,避免菌丝老化;
(4)地面、墙面和床架始终保持碱性环境,使环境中芽孢密度较低;
(5)避免环境湿度过高;
香菇,黑木耳等烂菌包,应该看作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一的由芽孢造成的。芽孢只是因素之一。除了培养料,含水量,PH值,培养环境、出菇环境因子的调控等常规因素外,我要强调一个很多人,尤其是传统生产上比较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烂棒原因:灭菌后的冷却场所。
这一点工厂化生产体系是非常重视的。灭菌后,菌包从锅或灶内拿出,一般情况下料温在70度以上时,袋内空气是从内向外的排气过程,低于70度后,袋内压力小于外界,开始“空气倒灌”。所以灭菌后接种前的冷却场所的洁净程度很重要。如果是在一个没有处理、控制的环境下冷却的话,会有少数的杂菌孢子随空气倒灌进入袋内。发菌阶段,由于数量基数少,表现不出来,但出过1-2茬菇后,菌丝活力下降,就会慢慢表现出来的。如果冷却场所很脏,空气倒灌会直接提高污染率。
请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