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接触了一位食用菌界的老前辈,这位学者有幸参观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回来后对我说他感触印象最深的是英国馆的种子圣殿,据了解它的背后是英国“基尤(KEW)千年”种子银行。这个特殊的银行已经收集并储存了世界上10%的植物种子。其实“种子银行”的科学名称是种质资源库。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生物种质资源争夺已成为21世纪的竞争热点之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自己的“种子银行”,并严格禁止种质资源出口。可以说,谁占有种质资源,谁就占有育种的主动权;谁掌握了新品种,谁就掌握了市场。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于野生菌生长,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食用菌资源大国并不夸张。现已查明,我国境内有已经清楚1700多种大型真菌,其中已经清楚的食用菌930种。仅吉林省长白山区域就有大型真菌有755种,其中食用菌340种、药用菌192种、有毒菌种102种、木腐菌244种、外生菌根菌183种。这些种类中常见种66种、偶见种124种、罕见种126种。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驯化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栽培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世界第一生产大国。随之我国的食用菌良种选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也逐步引起注意,目前,上至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下到相关省市及科研单位的中期库,都在为收集、研究和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付出巨大努力。
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优良品种的培育需要野生材料基因的补充,没有野生的基因,育种很难有所突破。如果说食用菌育种专家是‘巧妇’,那么食用菌种质资源就是‘米’,没有食用菌种质资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例如我们食用菌广泛采用的人工选择育种,就是指利用食用菌在自然界的自然选择规律,用人工的方法定向选择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有益变异,使有益变异不断累积并遗传,以获得人类需要的食用菌新品种的过程。我国的不少食用菌新品种,都是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的。人工选择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获得纯菌种,不断纯化得到优良菌株。为了使人工选择育种产生效果,必须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丰富的食用菌野生资源、栽培品种进行调查、采集、分离、保藏和种性(包括外部形态、生理习性、营养价值、遗传特性)研究。建好种质资源库显得十分重要。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我国的菌种业出现了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就是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大量流失,一些品种资源不断以民间方式流传到国外,反被其他国家研究并注册,使我们面临珍贵的资源流失,又受他国频频指责“侵权”的窘境,声称收“保护费”等等。资料显示:白灵菇在我国商业性栽培仅六年历史,但已流传到日本,日本已进行工厂化栽培,且已研究选育出3个类型的菌株,而且作了基因图谱,列为日本食用菌保护物种名单。品种资源流失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值得我们引以为戒。还有我国重种质资源拥有、轻种质资源利用,以至于面临手捧着丰富的种质资源的“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由此带来的我国部分食用菌新品种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创新着手。在不断加大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加快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性状进行鉴定,加强对其利用价值的研究,建立完善食用菌种质资源信息库,形成共享合作机制,通过遴选食用菌优良种质资源直接开发利用和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展品种创新两条途径,不但能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而且还履行了保护国家宝贵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国家生物资源安全的社会责任。
我国地大物博,食用菌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如果不加大投入,收集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进度可能赶不上物种消失的速度。要规范野生菌资源开发,防止食用菌资源过度采摘 力争尽快建立以保护珍稀濒危食用菌种质资源为目的自然保护区,将濒危灭绝的食用菌资源增写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建立采摘许可证制度。要正确处理政府职能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统一管理、有效保护、限额开发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禁止毁灭性的掠夺式采集行为。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以野生菌种保护为核心的总体战略,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物资源的保护,防止保护不当造成物种灭绝、基因丧失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在开发中保护,要求改变单纯保护、片面保护的观念,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提高科技含量,以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服务于食用菌大产业;根据野生食用菌物资源可再生性的特点,以市场为引导,以政策作保障,大力推动资源培育,开创野生食用菌培植和合理利用的新局面。
虽然我国不少省份有自己的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但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仍然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周期长、出成果难、收入低,很难吸引到专门人才。但不管怎样,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尽管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建好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