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食用菌属于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碳汇存在,在没有进行碳捕捉的情况下,他们将全部释放到空气中。fficeffice" />
通过上面假设与分析,我们就可以整个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的碳释放模型就有:CO2水+CO2电+CO2煤+CO2呼吸量=CO2总释放量
因为菌厂采用的都是经过处理过的地下水或者井水,只消耗掉在转移和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电能,而这部分电能与其它电一起计入企业的总电表。所以CO2水又可以合并入CO2电。
因此,碳源模型又可以简单的表述成CO2电+CO2煤+CO2呼吸量=CO2总释放量。
因为企业使用的火电,那么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一吨标准煤可以发三千千瓦时(3000度)的电[4]。把企业用电量(E)换算成为标准煤(C),那么就有企业的总用标准煤量为E/3000+C。再根据般一吨标煤估计排放二氧化碳为2.66-2.72(我们取值2.7)吨。[5]
那么CO2电+CO2煤=CO2(煤+电)=CO2(E/3000+C)=(E/3000+C)*2.7(吨)
所以有CO2(总释放量=(E/3000+C)*2.7+CO2呼吸量
因为食用菌在长过程中的有机物积累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那么CO2呼吸量=G(产量)。综合上述:
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碳释放总量模型为:
CO2(总释放量)=2.7*(E/3000+C)+G(其中E表示企业年度总耗电量,C表示年度总耗煤量,G表示年度总产量)。
上面我们得到一个食用菌工厂的总碳释放量模型,这个总量有关的主要有三个因素。食用菌企业要走低碳之路,也得从这三个方面,即从E、C、G的减量化投入努力。
评价一个食用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走的是否是低碳之路,还得制定一个简单可行的评价指标。如果企业的产量增长速度大于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我们就基本可以肯定他在低碳之路上是进步的。在此我们借鉴陈飞、诸大建在《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中对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即采用弹性系数作为弹性指标,其中弹性系数=产量增长率/CO2排放增长率。
如上图所示:对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三种情景:(1)弹性系数=1,为当前惯性情景;(2)弹性系数=0.50,为相对脱勾情景;(3)弹性系数=0为绝对脱勾情景。
食用菌生产不像植物生产那样,可以通过其自身在光合作用固碳,我们研究其低碳,也只能能过能过发展节能技术和培养节能意识来降低其碳排放量。比如:
在电(E)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比,在反季节在食用菌生长的适温范围里尽量提高温度,在光照方面尽量采用自然光或者采能节能灯,尽量减少通风等来减少耗电量,也可以大力发展并通过购买水电、风电、核电等,减少二氧化碳的间量排放。
在煤(C)方面,可以研究节能的灭菌方式,可以采用节能灭菌设备,可以燃烧比标准煤释放更少二氧化碳的燃料,可以使用核电替煤。
在吸吸量(G)方面,要充分研究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机制,使其在营养消耗放量,尽量用于有机体的组成而非做为能量物质消耗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