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食用菌是以孢子为繁殖体,而以菌丝体或休眠体越冬。在环境适宜时,菌丝可以从周围基质中吸取营养,年复一年的产生子实体,并释放孢子,这种繁殖称为有性繁殖。在条件不适时,菌丝死亡或产生无性孢子,或以休眠体渡过不良环境,到条件适合时再恢复生长,这种繁殖称为无性繁殖。食用菌的生活史是由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部分组成的。大自然食用菌生长规律给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带来了很好的启迪。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发菌阶段也叫营养生长阶段,而是出菇阶段也称生殖阶段。其中菌丝生长阶段非常重要,主要是构建菌体,才能为进入生殖期,为繁殖群体打好基础。
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实质就是细胞的伸长或长大,然后进行体细胞分裂,数量增多。人工栽培菌丝生长在培养料中,也同样是壮大菌落,把养料转化为生物量,通过代谢,形成庞大的菌丝体,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目前,食用菌由菌丝顶端发生的生长已经获得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证据。菌丝顶端泡囊的积累导致了顶端的延长生长。
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其它生物一样,都是有节奏和规律的。按其规律可分为5个阶段:
1、生长迟缓期,是菌种适应新环境,新基质过程,它类似于农作物的缓苗期。其长短受以下因素制约:①菌种特性。②菌龄。③温度。④营养。
2、快速生长期或对数期,菌丝生长很快,呈直线上升,但不能总是快,受以下几方面制约:①氧气耗尽。②养料耗尽。代谢废气积累。
3、进入减速期。
4、停顿期。
5、衰亡期,菌丝开始自溶,逐渐失去活性。
那么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规律有那些呢?
1、营养。尽管食用菌摄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腐生、共生和寄生),所摄取营养物质的来源也不同,但为了维持生命活动需要,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基本相同,大致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及生长因素四大类营养物质。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氮的浓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的食用菌、不同的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碳氮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含氮量较高,以碳氮比(15~20):1为宜,含氮量过低,菌丝生长缓慢;在考虑碳氮比时,不是按大分子聚合物中所含的碳或氮的比例,而是以高分子化合物解聚后所产生的可溶性化合物的量为依据。一般来说,食用菌菌丝迅速生长期,其基质的碳氮比高,往往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在孢子萌发的前期需碳氮比高,后期碳氮比低,说明其内呼吸作用在前期需动用并消耗其所储存的脂质和糖类,而在后期需动用并消耗储存的蛋白质和核酸等主要含氮的物质。
2.温度
食用菌对环境温度的反应规律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成对数生长,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营养吸收、物质代谢强度和细胞物质合成的速度都较快,生长速度最高;低于最适温度,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因而生长速度下降;高于最高温度则可以使酶钝化,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导致死亡。一般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适温在20~30℃之间。
3.水分和湿度
水是食用菌的组成成分,其菌丝体的含水量在80%左右,子实体含水更高,可达90%。水参与食用菌的新陈代谢,在吸收营养、输送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细胞生存空间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食用菌生活环境中的水分含量多少对食用菌的生产甚至生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培养料的含水量可用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含量表示。一般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对于大多数食用菌来说,菌丝体生长阶段需要60%~70%的空气相对湿度。
4.酸碱度(pH值)
食用菌为腐生生活,植物在腐朽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使食用菌的生活环境的pH值偏低。因此,大多数菌类都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一般在3~8之间,以6~6.5为宜,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pH值大于9时停止生长。由于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食用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使培养基质呈酸性,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将pH值适当调高,常加石灰水等,使培养料随菌丝生长逐渐接近最适pH值。
其它如光照、通风等在本文不在阐述。特别注意的是菌种接入培养料袋后都要有一个恢复萌发期,一般都在1-3天。综上所述,这就不难解释所谓的“固体菌种1天封面3至5天满瓶”的虚假技术宣传是多么荒唐可笑!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