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感悟(二十三)稳定生产压倒一切
我观点是环境卫生条件是企业的生命线,是第一要素。稳定生产是企业的第二要素。灭菌彻底(对于熟料栽培而言),培育放线菌成功(对于走发酵料栽培工艺路线)是第三要素。
说白了食用菌生产就围绕着三者进行的。其实这三者关系是相关联的作用。
环境卫生条件是第一要素的原因在于我们所从事的食用菌生产是属于微生物范畴,大多数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说我们所进行的是食用菌生产大多数进行纯培养,只允许我们所培养的菌丝进行繁殖,所以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就是为了达到纯培养目的。假设我们卫生没有做好,那不就是在我们生产环境下,单位体积空间杂菌数增加,也就会导致污染概率增加吗?我在韩国,台湾考察看到他们为了达到纯培养的目的,采用过滤净化空气,并在室内形成正压飞,来满足菌丝培育阶段对氧的需求。在国内,我看到有人每天对今日排放的培养包地面,使用吸尘器吸,这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在接种过程难免出现的菌种碎块进行清扫,防止螨害出现。对于规模化生产来说,将环境卫生条件当做头等大事来做。你做到了吗?试想一个企业连这一起码的环境卫生条件都坐不好,可以很肯定武断说该企业效益会出问题,着区区小事都无法做好,说明管理上出了大问题。
一个企业运行的好坏,就在于企业全年运行稳定性如何?没有稳定,产量单产再高,也是空中楼阁。稳定性生产,技术稳定,为什么国内有的企业肯拿出上百万买技术,为什么有的企业愿意和日本人进行分成,也就是说明这些企业的老总眼光看的远,结果花钱买技术,起的是减少折腾,一炮打响,大企业经不起折腾,那损失将是巨大的。
现在人和人的关系,已经缺乏朋友情,师徒情,唯独只有剩下“金钱”两个字。既然开办企业就得制定每一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和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理。但稳定生产就必须有一技术是否稳定作为前提。有人认为食用菌门槛很低,说明此人还在食用菌行业的门外徘徊,还没有进入。其实不同的菌类生产技术都有他相对技术规范,和特殊的要求,有些人自以为是,好像什么都懂,依样画葫芦,结果害了企业。寻找真正有技术的管理干部是企业老板最应该做的事情。如何和技术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协助技术员做好技术规范的落实,才是上策,这才是老板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老板和技术员都处理不好,那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处理不好的。企业要靠的是老板的果断决策,技术路线细节的把握,员工的创造财富,不是我有钱,还怕找不到员工,那是大错特错了。一位熟练的员工是企业花了不少钱培养出来的。所以说技术稳定,员工稳定,企业生产基本上就稳定了,如果条件许可,还是尽量使用机器设备,即使是“小型高速小炮艇”也不错,人是最不听话的。
灭菌,培养放线菌是企业的第三要素呢?就想上面所说的,我们进行的是纯培养,既然是纯培养就得奖培养境内所有的杂菌彻底杀灭。要杀灭,就必须严格按照灭菌锅操作程序进行灭菌,那么灭菌程序又是如何制定的呢,这里就牵涉到很多纯技术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高压灭菌锅有不同灭菌程序,但其基本原理都一样,我看了很多企业,为什么做不好时好时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对灭菌后的物料进行回接判断是否灭菌透。缺少检验意识。不同物料,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灭菌程序需要进行微调,往往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同样,为什么常压灭菌有的人,需要灭菌时间很长,还是不会彻底,这里就牵涉到灭菌锅内气流走向路径考虑,每一栽培包受热均匀度问题,说到底也就是灭菌过程是否保持活蒸汽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