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24 22:45:29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有个规律,但凡实现工厂化的食用菌品种,传统种植方法就面临巨大的竞争或者被淘汰了。比如,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秀珍菇等等。这两年来,银耳设施化栽培方法越来越成熟,那么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方法还能继续生存吗?
在古田,银耳种植成为了很多村镇的支柱产业,靠银耳吃饭的人保守估计都有10万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采用传统菇房生产银耳的菇农。他们用高价钱买来棉籽壳,用着高风险的菌种,在靠天吃饭的传统菇房中生产银耳,生产出来的银耳却卖不上好价钱。在银耳的设施化趋势下,广大菇农何去何从呢?
要实现设施化栽培银耳,即使利用了所有的外部资源(比如:蒸汽厂拌料装袋灭菌,烘干厂烘干银耳),光是养菌房和出菇房的建设费用也不是小数目,绝大部分的菇农都无法承担。
来分析一下银耳设施化栽培和传统菇房栽培的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银耳的生长有四要素,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工厂化生产都能实现人工控制,从而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生产,厂房利用率高,天气热时银耳价格也高。而传统菇房则需根据季节来安排,天气太热了不行,一年之中只能生产4到5批,然而天气冷了银耳价格也下降了。
银耳工厂化生产不用人工喷水、人工通风,全用设施来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10万袋银耳;传统菇房生产银耳,所有工作都由人力承担,特别是人工喷水加湿和通风换气,劳动量巨大,一个人能管理2、3万袋已是极限。
银耳生长过程中主要有蚊虫和螨虫两种虫害需要防治。工厂化的银耳由于不用打开窗户和外界空气对流,因此能有效防止蚊虫滋生,也就不用喷灭蚊农药;由于可以较容易地控温,控制室温不超过25度,避开了螨虫生长最佳温度(25度以上),因此也不用喷杀螨虫的农药。工厂化的银耳可以较容易地实现无公害栽培,在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巨大优势。然而传统菇房生产银耳要开窗通风,室温也难以准确控制,特别在春季栽培时,极为容易遭到蚊虫和螨虫侵害,造成巨大损失。如果喷大量农药,则使得产品难以达到无公害标准。
银耳工厂化生产的前期投资大,一般人投资不起;能耗高(特别空调是用电大户);管理和技术人员工资高;前期技术不成熟时试验成本也高。传统菇房前期投入相对较低,普通农户都可以投资得起;生产银耳的能耗低(基本只有照明用电);种植基本以家庭为单位(除了有雇人接种、割膜、采摘等很少的工资外),没有工资支出;采用传统种植方法,技术较为稳定。
工厂化生产,如果前期试生产成功,那么形成固定的参数后,生产出来的银耳的品质也会比较稳定。传统菇房生产,根据气候的不同,生产出来的银耳难以稳定,即使是老师傅也没有常胜将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两者各有优缺点。在发达国家,工厂化是绝对的主流;在我国,则是在一定时间内两者并存,各有生存的空间。但趋势必然是设施化,工厂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