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去产能”作为现行国策,2016年几乎已经涉及我国各个产业领域,钢铁、煤炭、水泥、房地产等国家支柱产业首当其冲。农业方面,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2016年将调减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生产适量为好。否则,黄金多了也不值钱!那么,中国食用菌产业是否也要考虑“去产能”?谈谈个人看法,抛砖引玉。 ①据业内报道,“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3270万吨”,出口食药用菌总量近52万吨(干鲜混搭),考虑到其中干货折鲜比例,约折合鲜菇270万吨,其余3000万吨应该在国内消费。 ②据《小 蘑菇做出“大文章”》报道,“我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而中国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按此估算,我国年消费菇类应该不足1000万吨。 显然上述报道的数据相互矛盾。此外,业内有关文件称“中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的60-70%”,不讲具体数字。但是,谁能说的清全世界产多少菇?我国所占的这“60-70%”又是多少?希望我国食用菌行业权威组织能提供翔实可靠的产业数据。 ③按2014年我国近13.7亿人口计,年人均消费20㎏以上才能吃掉3000多万吨菇类。这靠谱吗?似乎仅是“虚数”而已。表1、图1中数据表明,人均收入高于我国7-8倍的美、日、德三国,也就是年人均消费菇类1.8-5㎏,比较发现我国年人均消费22㎏似乎不符合经济逻辑。
表1 GDP世界前4名国家人均消费菇类的量(2014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美国菇类产销数据 美国是当今世界生产最发达、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无论其工业还是农业,都有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图2显示1965—2011年45年间,前面35年美国食用菌产销量逐年增长,2000年达到54万吨,之后10年增长放缓,2008—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呈减量波动。为补充需求缺口,美国每年进口些食用菌产品,进口菇比例约占其消费总量的25%~30%,主要是蘑菇罐头、香菇、平菇和木耳等;美国出口菇量很少,主要是双孢蘑菇。
图2 美国50年的蘑菇年产量(杨国良据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数据绘制)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表2),2013-2014年度,美国年产菇类41万吨,其中双孢菇40万吨,全美约3.1亿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3公斤。美国消费市场,鲜菇占87%~95%为35-38万吨,加工菇仅占5-13%为2-5万吨,其蘑菇罐头消费量逐年降低已是大势所趋,由此我国出口美国罐头量近年明显减少。美国蘑菇总量的77%是由年产约4500吨的约68座菇场生产,近10多年几乎没有扩产而保持产销平衡,由此保障菇厂每生产1吨蘑菇约有820美元(/2730=30%)的利润。 ⑤我国食用菌产业“去产能”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尤其是金针菇工厂生产过剩,不但企业频现倒闭,农户更是弃产转行;杏鲍菇工厂生产也接近饱和,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菇价抛售;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总量虽然逊于金针菇、杏鲍菇,但是近两年由于建厂扩产速度过快,导致蘑菇售价抵不上成本,已有多家菇厂“建成之日,即为停产之时”。典例如山东邹城的某菇厂,一、二期工程持续建设近3年,2015年完工试产后即陷入停产状态,千万元投资回收无望。如此“建成即停产”的菇厂,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显然,我国食用菌生产过剩的危机已呈“新常态”,“去产能,调结构”势在必行。 2016年“去产能”,我国食用菌产业认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