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08-11-03 16:27:00 | 来源: 吉林省政府网 |
我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中药是吃出来的医药,药乎?食乎?同出于口。认为药即食、食相当于药,两者同源、同根、同用、同效。所谓中药与食物的来源相同,中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中的动、植物,而且很多中药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说身兼两职,如粮食类中的药物,如谷芽、麦芽、淮小麦、浮小麦等,蔬菜类如荠菜、萝卜、芥菜、山药、百合、藕、败酱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果品类如山楂、乌梅、龙眼、桔类、柚类、莲子、杏仁、无花果等,调味品类如山萘、生姜、桂皮、丁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动物类中就更多,包括蛇类、家畜类、水产类、野兽类等。药食同源,使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使中药强化了它的实用性和经验性,人类生活中包含了中药,中药就在人类生活中产生。 我国饮食一向有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药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之上,中国自古就产生了“食物疗法”(简称食疗)。 人参 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历来被誉为“百草之王”、“群药之首”、“中华瑰宝”、“华夏之珍”。是贵重的滋补药物,其药性四百味种,名冠榜首。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传说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有关人参的神奇功效就已为人所知,以此算来,人参的应用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一书,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描述。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详细记载了:“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药用功能。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共有113个方,其中含有人参的配方达21个,占总方的18.6%。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参是公认治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能够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由于人参具有良好的滋补祛病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老年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资料表明,在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耳鸣、耳聋、嗜睡、健忘、震颤麻痹、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夜尿频多、颈椎病以及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人参均被广泛应用,并且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参皂甙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药用、食用价值极高,具有美容、抗衰老、抗癌、安神、延寿的显著功效。人参既可以药用,又可以制成多种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如人参菜肴、人参酒、人参可乐等,人参除与中药配伍外,还可以炖服、嚼食、冲茶、泡酒、炖煮食品和其他菜肴,是人类的天然保健绿色食品,是最佳的食疗中药。清代的慈禧太后,坚持服用人参、珍珠粉、银耳等,取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在她70岁时,肌肤白嫩,她的宫女德龄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老佛爷七十高龄,她的肌肤还像十七八岁的少女一样。”由此可见,慈禧的白嫩,与她经常食用药膳食疗、人参、银耳、珍珠粉有关。 今天,人们将人参和烹饪原料烹制在一起,形成菜点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作用,即食借药,药助食威,相辅相成,以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和人参的治疗作用,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的目的。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人参的保健功效已经被世人认可,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养生保健当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这一名贵中药材,将会越来越多的在食疗领域发挥其神奇的疗效。 五味子 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植物,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保健果品。五味子不但而且在食品、饮料、酿酒、制果汁、保健、纺织染料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利用,受到国内外药商的高度重视,是药材市场重点关注的品种之一。 五味子系指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果实。同科属植物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也可入药,与北五味子植物外形相近,但华中五味子雄蕊10~15枚,而北五味子雄蕊5枚。南五味子为同科不同属植物。中国历代自南北朝,陶宏景、唐.苏颂、明.李时珍都已指出药用五味子,以北五味子为佳。其根、茎、叶均可药用。 主要含有联苯环辛烯类物质,有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五味子素),醇乙以及酯甲,已,丙,丁,戊。还含有挥发油,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十一烷酮等。其它尚含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E及多糖等。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对健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所进行的反射反应有强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加强抑制过程,增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促进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平衡,提高大脑皮质的调节作用。由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对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可以降低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提高人们的视力的听觉。能对抗睾丸酮减轻大鼠肾上腺重量作用。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在我国一些古代医药文献中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天麻“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痛,惊气,助阳气,补五壤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药物作用有:镇痛、镇静、抗惊厥、降低血压、明目、增智等作用。临床常有:天麻川芎丸、川芎天麻茶、天麻洗药方、天麻丸、天麻杜仲胶囊等;在食用方面:天麻炖鸡、天麻鲤鱼等。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药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麻化学成分及药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天麻产品的开发也不断扩大。在古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已被广泛应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名医别录》记载,天麻能“消痛肿,下支满,寒疝下血”;《日华子本草》记载,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开宝本草》记载,天麻能“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骨”;《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木。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小儿药证直诀》、《圣济总录》、《普济方》、《外科正宗》、《兰台轨范》等记载,天麻分别配伍相关药物,可治疗急惊风发热、痉挛抽搐、偏正头痛、筋骨疼痛、风湿脚气、早衰白发、眩晕、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肝虚头痛、中风偏瘫、破伤风等症。此外,还用于保健。《本草衍义》记载,“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患面风,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患部;光绪头痛眩晕,也常用天麻配伍相关药物煎水洗头。在现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中国药典》记载,天麻有“具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天麻“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一些名医把天麻的作用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近年来,对天麻的医疗保健作用不断有新发现。将天麻用于高空飞行人员,作为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 2004年3月5日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其中人参、五味子、天麻被列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综上,建议将人参、五味子、天麻列为药食同源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