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狭义的食用菌技术进步指食用菌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食用菌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食用菌产品或生产同样多的食用菌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食用菌资源。主要是指优良菌种培育、新品种、新材料和平衡营养、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深加工等食用菌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以及食用菌机械改进与完善。广义上的食用菌技术进步,则指任何导致食用菌收益增加或食用菌支出减少的经济活动。它既包括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进步。
从过程看,食用菌技术进步则是一个经过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环节,把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整个食用菌生产力水平的前进过程。它反应了整个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突破及其应用程度,最终表现为资源约束条件下食用菌产销各环节潜力的发挥,达到提高投入产出比或单位收益成本降低。通过一个个技术进步不断将先进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工具融入食用菌生产,改变劳动方式、改造劳动形象,从而提高整个食用菌生产力,促进食用菌经济增长。
从一定意义上说,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就是食用菌技术进步的过程。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阶段,食用菌技术处于停滞状态。第二阶段是传统食用菌产业向现代食用菌产业过渡阶段。由于种菇劳动力较多以及工业扩张导致资本相对稀缺,劳动节约型食用菌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食用菌发展主要依靠以提高食用菌产出率为目标的生物化学技术创新。第三阶段是食用菌现代化阶段。菇场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昂,劳动节约型的大型食用菌机械和其他资本密集型技术被开发和运用到食用菌生产中。技术革新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道路变迁的主要线索。
当前,食用菌产业技术进步主要面临三方面制约。一是人力资源素质制约。从业者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既是投入要素,又是生产要素的组织配置者。因此,从业者素质是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但我国目前食用菌从业者总体素质还不高,而且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个问题在农村种菇群中显得尤为突出。二是食用菌生产规模制约。一般而言,大规模经营的菇户偏好于机械技术进步,而小规模经营的菇户则倾向于采用优良菌种、小型机械等节省劳动力成本的技术。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容纳技术要素的能力较弱,难以获得较高的技术效应和规模报酬。三是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制约。食用菌技术的推广使用离不开食用菌生产基础设施的物质载体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落后,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技术进步。食用菌技术相对落后,使得食用菌生产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劳动上,菌料、菌肥、菌药等大量使用,林木资源乱砍滥伐屡禁不绝,制约着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削弱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破解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对食用菌技术进步的巨大需求与食用菌自身技术进步基础薄弱的现实矛盾呢?
工业化对食用菌技术进步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工业的发展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现代技术设备,并使现代食用菌生产资料如原料、机械等的成本降低;非农产业的发展能大量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利于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并增加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工业的发展能够迅速积累社会财富,使社会有能力支持食用菌技术研发、建设食用菌基础设施等,从而促进食用菌技术进步。事实上,食用菌机械化正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城市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枢纽,具有极强的创新外溢性和辐射性。城市通过扩散技术、传播知识、生产协作、提供市场等途径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是食用菌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同时应当认识到,工业化带动食用菌技术进步不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就能实现的。我国食用菌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本质上源于食用菌产业物质基础的薄弱,也就是食用菌产业自身发展无法提供改造传统食用菌产业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运用公共财政等手段主动地将工业化与食用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在工业反哺菇业中更加重视对食用菌技术进步的反哺和支持。将食用菌技术领域作为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的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技术进步应该成为食用菌行业的着力点。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