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人随想系列之君子
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3-7-28 20:36 编辑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儒家思想,我本人常把《论语》当作自己修身养性的宝典。其中对《论语·子罕》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段话甚为赞赏。这个社会,我们的知者能审物明辨,所以才不迷惑;我们的仁者能做到乐天知命;所以不忧虑。我们的勇者因为能定心致公,所以没有畏惧的事情。这里的知者、仁者、和勇者是不是衡量君子的标准呢?
儒家思想很多方面都讲究“君子”,这个词在《论语》中出现的非常多。儒家思想希望天下君子多一些,这样人民的生活才有可能好一些。儒家思想强调是通过修身、养性使更多的世人达到“君子”的境界。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人性的回归。而其中的“知、仁、勇”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个菌界,“知”无非是指菌人的知识和智慧,即指菌人所需要的食用菌专业知识和学问,又指菌人在从菌生涯中的经验和思路。它也是认知事物和感知事物的境界。其实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知”的境界。 “仁”就是对菌界对其他菌人有爱心。克己就是能菌人自觉约束自己行为。这个“仁”还有强调菌人要自强的意思。也只有菌人自己自强以后才能帮助施仁于其他菌人。这个“勇”,是建立在“知、仁”基础上的。因为有智慧、有仁德,菌人在从菌生涯中才无所畏惧,有勇敢之心,才能勇往直前。才能有坚持原则和信念的勇气和决心。
儒家思想的“知、仁、勇”是菌人成功的三个方面。也是菌人应该追求的三个境界。知者就没有疑惑,因为这样的菌人通过学习有了认知菌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超越于菌物学知识和聪明的智慧,更有了明辨菌物学真知的悟性。“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就是这个境界的表现。仁者就没有忧虑和担忧,因为这样的菌人胸怀社会、胸怀菌界、志向高远,道德高尚,超越了物质的羁绊,没有人生得失之忧。他们的忧只是有忧患意识,自强不息,进取不止。勇者没有恐惧。这样的菌人因为有了知和仁,自然就有了自信心和感召力。心胸昭然坦荡,掌握的专业技能就强,有了很深的底蕴,就没有什么恐惧而言。
在如今,食用菌市场经济下,菌人们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很大转变。拜金主义成了某些菌人的理想和信念。整个菌界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一切以拥有金钱的多少论英雄。“知仁勇”成了菌人的奢饰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有些菌人追求所谓事业的成功,书基本不读。知识匮乏,见识肤浅,谈不上智慧、感悟和境界;有些菌人缺乏责任心更缺乏爱心,处处只为私欲苦心积虑;也有些菌人为了物质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其他菌人,丧失基本的道德底线,更谈不上施仁于菌界。这些菌人的“勇”也变成了不懂廉耻,胆大妄为的骗取他人的财产。
“知、仁、勇”是当今菌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菌界呼喊这样的君子越多越好! 本帖最后由 东方慧恒 于 2013-7-28 23:09 编辑
毛老师儒家学说是做人的根本之一,也是社会能够良性发展的前提,
现在的人所有的诸多不好都和背离了做人的道德和原则有关系,
儒家的教人之道,也是人必须具备的根本,但是一家不能囊括所有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多家学说相互包容和兼并的,并没有像现在一些人认识的那样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文化断层是在当代所造成的,目的只有一个:毁灭文化!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意义和影响,如果说现在的一切问题不从根本上正本清源的话,
不管是谁, 位置如何 ,都是无法改变,现在的结果..
再换个角度: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没错吧!
可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老鼠反而越来越大,喊的人却老是挨打的...为啥?
儒家学说和为人之道是让人去做到的,绝不可用来当遮羞布和摆设,(其实现在的称谓是后人的叫法)
社会的不好因素和后者有不小的关系,他们不知道吗?他们到底要干啥?
毛老师绝不会看不到这方面的因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soso_e179:} 东方慧恒 发表于 2013-7-28 2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毛老师儒家学说是做人的根本之一,也是社会能够良性发展的前提,
现在的人所有的诸多不好都和背离了做人的 ...
纵然是再美丽的花,也不该一花独放,美丽是不可称霸的,任何一种思想想居高临下和以自我为中心,幻想统治世界,搞什么普世价值,我认为都行不通,其实中国人的文化哲学应该是“和而不同”和是不冲突,不同是多样化,应该有包容博大的胸怀。
道可道非常道...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