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人随想系列之--死穴
食用菌企业的“死穴”是什么?众说纷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看法是无非是“用人”这两个字!长期以来一直是食用菌企业的切肤之痛就是如何“用对人”、“用好人”。看看中国的一些食用菌企业,人才流失率有多高?技术人员也像走马换灯般的有多些?一个“人才难求、人才难留”的食用菌企业又怎么能够发展壮大呢?某地有家食用菌企业投资几千万,却连最基本的母种制作都掌握不了,生产的基本操作规程都出问题,出了问题才想起向业内高手求救,这样的企业怎能良性发展?对于某些食用菌企业普遍的“不善用人”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在领导力、授权、激励机制这三方面陷入了重围。 一名称职的优秀食用菌企业老板,他们大都具备这样的气质和天赋,能建立信任;明确方向;整合体系;激发潜能;而其中,信任是最主要的,无信失一切。古语云:人无信,不知其可。信任的建立,是老板做人最基础所在,也是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否则,你的食用菌企业就不可能凝聚人心,也不可能获得人心的所向,无数事实证明。在食用菌企业内,如果建立了彼此信任,那么无疑带来的丰厚回报就是低成本和高效率,而人才自然也得以继续留在食用菌企业。
见过一家食用菌企业,技术人员水平很高,菇出的相当不错,老板也赚了些银子,但老板对于技术人员的薪水却刻薄的很,最后技术员被别的企业高薪撬走。俗话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舍”就是“得”,小舍有小得,大舍则大得,不舍则不得。因此,食用菌企业聪慧老板的精髓不是如何去“得”,而是在于如何去“舍”,学会了“舍”才懂得了“得”。这个菌界有很多人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我”,很多食用菌企业的老板也是如此。心中只有“我”,事必躬亲,这样能不累吗?而且人才的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能得到学习新技能和新经验的机会,这也将阻碍食用菌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后继人才的培养。
变则通,不变则死,如何解决食用菌企业长不大,解除食用菌企业死穴,如何“变”仍是菌界同仁需要讨论的话题。 不重视人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多数老板只是简单的认为种菇是农民的行当,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自己随便找几个人按照书书上说的做就没与问题,却没想过其实就算整个人类社会对于微生物这个领域其实还都只是所知有限 个人认为中国食用菌的死穴在市场,技术门槛并不高。 yibingyong666 发表于 2013-7-24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中国食用菌的死穴在市场,技术门槛并不高。
第一道门槛确实不高,但后面每一道都越来越高,你准备进到哪一步是需要想好的,当前的工厂化水平,门槛已经不低了,现在走到大浪淘沙的地步了,进还是没进,自己慢慢会知道。有一家企业,原来的技术员走了,打电话给我问问题,问完了就没有下文,这种的,进什么门槛,以后我熟悉的人谁去那里?这些老板用请一般工人的心态请技术人员,用请奴隶的心态对待工人,别想再进一步了。
对没有技术的有钱人搞食用菌百分之百赔钱,在他们看来农民能干的事就没有技术含量,这些人在我从业三十年中见的太多了,最后他们得出的经验就是,它吗的食用菌这鬼东西,一看就会,一弄就赔。 peng893225 发表于 2013-7-24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没有技术的有钱人搞食用菌百分之百赔钱,在他们看来农民能干的事就没有技术含量,这些人在我从业三十年中 ...
好比下棋,容易会,不容易赢。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7-24 1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一道门槛确实不高,但后面每一道都越来越高,你准备进到哪一步是需要想好的,当前的工厂化水平,门槛已 ...
目前国内高榕、星河技术并不差,但目前亏损十分严重;光明以前根本不做食用菌,但日产80吨金针菇新工厂于7月20日也开始投产,大型企业资金雄厚,招到一流技术员引进技术并不困难,但食用菌市场谁能调控的了?卖不上价格再高的技术有什么用,再优秀的技术员有什么用,总是赔,企业生存都是问题。 yibingyong666 发表于 2013-7-24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中国食用菌的死穴在市场,技术门槛并不高。
黄老师,个人愚见,请您多批评!我在一家大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就职已4年多了,我们的企业也有10多年的历史,个人对市场、技术有一些个人认识:市场决定一切,技术要围绕市场;食用菌最关键技术主要在菌种选育,一个好的菌株极为重要,其他的如配方、污染防控、培养、栽培调控,经验越丰富、设备越先进科学,越容易搞定。目前困扰我们企业的第一因素就是市场,食用菌价格与前2年相比低的太多太多,再好的技术也无济于事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