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鸿 发表于 2013-7-11 11:07:17

我们的工厂化叫山寨工厂化!从厂房、设备到工艺这些,什么是国内自己研发的?也许有人说老田说话太毒、太绝,其实随便你去哪个厂看看,都是我说的那么回事情。从吃皇粮的研究单位到什么财富群,大家都叽叽喳喳,说了半天,浪费了很多ATP,其实就这么简单。山寨的东西,有多少自己独有的东西?食用菌工厂化造富的不是投资商,而是卖设备、做厂房,卖材料的。

gaolegao 发表于 2013-7-11 12:49:16

楼主是行家,所言不差!

fireflycfx 发表于 2013-7-12 13:55:28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7-11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话实说,我从这些企业的战略上看不出他们的人才高明在何处。也许先生自己即是其中之一,但不识庐山真面 ...

作为应用型技术员,无法达到理论型研究员们的淡泊名利,难免有很多的缺陷,惭愧惭愧。

unsamesky 发表于 2013-7-12 23:40:53

把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放到如此高度,不敢苟同。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员,就应该根据厂房现有的条件,适时的调整温光水气等各种生长条件。做食用菌,技术永远排在第一,什么厂房,配套设计,只不过是不断总结过去的不足,然后弥补其中一些部分人认为的不足之处而已。就算是一模一样的厂房,你敢保证你的空调制冷结果完全一样?你敢保证加湿设备完全一样?你敢保证你的通风扇通风量一模一样?你敢保证你房间的气流循环结构一模一样?季节不同,调控的方式都会不一样,菌种种性不一样,不同菌种调控方式也会不同,而这些仅仅靠厂房和配套技术是不够的。
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都不过是骗钱的把戏而已,骗那些不懂食用菌种植的人而已。做食用菌,不把生产管理和种植技术放在第一位,是自寻死路!听说星河生物种的在广东处于中下层,我想星河生物的设备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去吧……
我最反感的就是一说道技术交流,就问你的空调是多少匹的,你房间是多大面积,制冷量够不够,加湿器是多少升的,通风扇风量有多大,LED灯是多少W,光强有多少LX……我心里每次都只犯嘀咕,这些东西看看说明书不就够了么?我们公司技术员之间交流所谈的是为什么这个时期要用这个温度,温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个湿度,湿度的作用是什么?高一点温度有什么危害,低一点温度有什么影响,这个时期湿度绝对不能超过多少,判断标准是什么,这个时期湿度绝对不能低于多少,判断标准又是什么,怎么样可以最大限度提供产量,怎么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产出最好的质量……
最近特别忙,要不是看到楼主如此抬高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的言论,不会回帖。
当然,也许我是井底之蛙,见的太少吧,总之,力挺各条战线的技术人员,钱都被做设备的,做厂房的,卖原材料的赚走了,做技术员的真的苦。

补充内容 (2013-7-13 17:33):
回鄢老师:厂房设计不可否认应该更科学,但其高度绝不至于占技术层面的40%强。窃以为10%已然多了!

fireflycfx 发表于 2013-7-13 08:35:52

unsamesky 发表于 2013-7-12 2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放到如此高度,不敢苟同。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员,就应该根据厂房现有的条件,适 ...

像你这样的想法,技术员能不苦吗?而且还不能苦中作乐。

玉箫扬 发表于 2013-7-13 08:48:42

unsamesky 发表于 2013-7-12 23:40
把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放到如此高度,不敢苟同。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员,就应该根据厂房现有的条件,适 ...

非常赞同

玉箫扬 发表于 2013-7-13 09:02:22

楼主的看法正是那些老板们的看发,。。他们认为10%的技术我自己来就可以了,何必花钱请技术人员,或者看不起技术人员,,,我们这里有一家企业就是这样,老板请技术人员只要指导到发菌以前为止,他说以后我都会了用不着技术人员了,,,,对楼主的10%的技术管理绝对不会认同,,,

玉箫扬 发表于 2013-7-13 09:12:53

所谓工厂化的厂房设备无论多么先进都应该为技术管理的辅助,而不是主导技术管理,,,占主导地位的绝对是技术,不是设备。个人观点,据绝不文明用语

fireflycfx 发表于 2013-7-13 09:32:14

玉箫扬 发表于 2013-7-13 0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工厂化的厂房设备无论多么先进都应该为技术管理的辅助,而不是主导技术管理,,,占主导地位的绝对是技 ...

1944年夏, 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公费生
  
  1945年11月下旬,杨振宁到达美国,原希望师从费米,但费米已离开了哥伦比亚大学,去处不明,使他甚为失望。几经周折,最后才在张文裕教授那里打听到费米即将去芝加哥大学的消息。
  
  1946年年初,杨振宁注册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欲入费米门下,被拒,后来去找泰勒,换了好几个题目,无法做下去,又去找费米,费米叫他去找艾里逊,而是个月后由于实验能力太差,又不得不转到泰勒门下。
  
  几个月后,李政道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由于李政道大学没有毕业,入学成了问题。按照校规,念研究生必须首先取得大学毕业的资格,而李政道不符合学校的规定,只好先旁听。物理系的教授们便很欣赏他的能力,跟招生处商榷,改变校规,招李政道为正式生,进入研究院。费米教授是当时“芝大”杰出的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李政道有幸成了他的第一位中国籍的博士论文研究生。
  
  1952年, 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研究“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建立了相变现象和格气体的基础。在第一篇论文投稿时,杨振宁以自己年岁大为由,要求署名在前。由于事出突然,李政道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稍后,李政道看了文献,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写第二篇论文时,李政道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而且,李政道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他证明的,可是他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杨振宁被他说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虽然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而且最后主要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这样一来,两篇文章的作者的署名顺序,与贡献程度刚好相反。由于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李政道后来中止了与杨振宁的合作。
  
  1953年, 杨振宁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访问,与哥伦比亚大学克劳尔(N.Kroll) 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米尔斯共享一个办公室,那时米尔斯即将完成他的博士论文。杨振宁与他合作研究如何用一个原理将不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1954年10月,杨振宁和密尔斯合作的《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在《物理评论》发表,该文出发点虽错,但是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方程。
  
  1955年年初,杨振宁到纽约见李政道。李政道指出杨振宁和密尔斯的《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的出发点完全错误。同位旋既然不守恒,所以同位旋规范也是绝对能变的。同时李政道也告诉杨振宁,他自己正在做“质子数守恒和质子数规范不变性”的分析。开始杨振宁反对,可是经过激烈辩论后,杨振宁完全同意李政道的观点,并要求和李政道合作,其后合作发表了否定杨和密尔斯《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出发点的《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一文,发表于《物理评论》。
  
  1962年6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彻底决裂,断绝一切往来。
  
  1964年春,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同年4月,李政道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为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必须是美国公民,李政道加入了美国国籍。
  
  1965年, 杨振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2年10月,李政道夫妇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见到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见到自己的恩师束星北,未如愿。在回到他们的出生地上海的时候,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要求李政道夫妇一定要去见他。旅行社的陪同带李政道夫妇见到杨武之后,由于杨武之当时病重,就由杨振宁的妹妹杨振玉,一字一句当场转述他的话,郑重代杨振宁向李政道道歉,希望李政道原谅杨振宁。
  
  1982年, 李政道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并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选择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了美国高能物理界的帮助和支持,
  
  同年, 杨振宁出版60大寿纪念论文集《杨振宁1948-1980年论文选及注释》,首次披露两人决裂原因,并宣称是自己先想到宇称可能不守恒,而且与李政道合作时大部分工作都是他起头的。
  
  1986年, 李政道出版六十大寿纪念论文集《李政道论文选》,发表了《破缺的宇称》和《往事回忆》,批驳了杨振宁的说法。《破缺的宇称》公开说明李政道1962年与杨振宁分裂的经过,讲述与杨振宁的合作和分裂的真正过程,指出1982年杨振宁写的东西是不符合事实的。
  
  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妻子秦惠君病逝。
  
  1997年11月6日,李政道用自己的积蓄30万美元设立“秦惠君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用来资助中国的优秀大学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见习科学研究,接触科学家。按照妻子的遗愿,一半资助者是女生。
  
  2002年, 曾任《中国时报》记者的江才健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台北天下远见出版与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共同出版。该书采访了杨振宁及其他人,但未采访(到)李政道。杨振宁为该书提供了大量材料,并阅读过初稿后,该书才正式出版。
  
  2003年4月3日,针对杨振宁在《杨振宁传》中的说法,《李政道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问》发表详细访谈驳斥杨振宁。
  
  2003年10月19日,杨振宁妻子杜致礼病逝。
  
  2004年11月5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研究生班学生翁帆订婚。杨振宁把此消息发给江才健等好友,由江才健向外披露,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先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注:此为原作者误把另一个同名的李政道误以为物理学家李政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

fireflycfx 发表于 2013-7-13 09:35:04

unsamesky 发表于 2013-7-12 2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厂房设计和配套技术放到如此高度,不敢苟同。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员,就应该根据厂房现有的条件,适 ...

1982年, 李政道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并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选择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了美国高能物理界的帮助和支持,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食用菌工厂化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