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 发表于 2013-6-17 16:26:20

中国食用菌企业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什么

我国著名食用菌学者黄毅教授这几年周游列国,考察过韩国、日本、台湾等,最近又考察了欧洲五国,在易菇论坛发表了很多详尽的资料及远见卓识的看法,笔者受益非浅。当前,中国很多食用菌企业遇到了严峻挑战,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值得高兴,也是中国菌人自豪的事情,这是我们众多菌人几十年努力的成果。但是也不要太高兴了,许多方面与世界食用菌强国差距甚远,最近中国的菌界开始出现了一批“跑路”企业。这反映什么问题?一方面是资金链紧张,另外还有对发展食用菌行业前景不看好,没信心,不知道怎么做下去了。深层次原因是现在的原材料、用工成本越来越高,而整个食用菌产业却没有大的提升,利润率越来越薄。生产模式不转变,食用菌转型升级就永远完成不了。中国食用菌企业应该向发达国家食用菌企业学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索。


 如今的中国食用菌产业继续发展,不是说新盖几座漂亮大楼,新建几个工厂,而是要增强软实力。软实力实质就是核心竞争力,你的企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对全球食用菌行业有多少影响力,有多少话语权,能不能引领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这才是软实力。这个菌界谈创新其实很难,但一定要搞。关键是要交给市场和食用菌企业来搞,不能过度参与。


我们的菌界一谈食用菌企业就说要做大做强,漠视众多食用菌中小企业,这是个明显的误区,正如黄毅教授所谈的那样;”国外将双孢蘑菇产业链细化,所见到的企业都是向供应商购买栽培发酵料,购买处理过的覆土材料,厂家只是专心栽培。在波兰有的还组织合作社,对外销售。在欧洲蘑菇栽培社会分工细化发挥到极致。而国内,“贪大求洋,肥水不流外人田,做大做强”心理在作怪,不明白社会细化分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分工细化,才能够做到极致。理念上的差异,使我国双孢蘑菇和国外相比相差至少三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于此”。据了解:澳大利亚的双孢蘑菇产业也有非常专业的分工,堆料场有专门负责发酵蘑菇培养料,供应给各个菇厂,专业的分工使得各个环节做的相当精细,确保生产的稳定性。而我国的食用菌企业多强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有漂亮的厂房但外强中干。

 中国食用菌企业跟国外食用菌企业能学什么?我认为,至少三个层面的东西可以学:首先是经营理念;第二就是食用菌企业的执行力;第三是要学习国外的食用菌企业家精神。执行力是操作层面的东西,理念是一个大的框架,操作方面有很多细节,比如说人事管理,到底如何管理,奖金怎么定,如何跟岗位挂钩,如何跟人挂钩。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食用菌企业家精神不是单靠企业家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大的环境很浮躁,金钱至上十分严重。我们对食用菌企业家过度地强调利润最大化是个误区。如果单是赚钱,贩毒、制毒、人贩子…..更赚钱。但赚这样的钱不是丧尽天良吗?作为食用菌企业追求利润本没有错,但现实中,一个食用菌企业应该有更多的责任。为什么国外的食用菌企业家不会追求高利润,追求的是长期发展。能把自己企业当成子孙万代产业来做,一代一代经验的积累,自然就做的很优秀,食用菌企业家除了钱以外还要有更高的追求。不错,我们菌界现在已经出现了好的苗头,有一些食用菌企业家开始注重谈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但总体上不够,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小太小。国外很多食用菌企业家,他们一辈子追求什么?就是看谁的食用菌产品品质能到最好,他们每个食用菌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他们不求做大,而是以小为美。这一点,我觉得中国食用菌企业要静下心来调整。首先不应该把做大跟做强划等号,大不等于强,小强也可以,小而强。小而精也可以美的。

 最后,食用菌发达国家的行业标准我们必须要学。 为什么说他们食用菌品质好,不是个别企业或者产品,而是整个品质好。为什么?因为它的行业标准高。你不能达到,自然就要想办法提高,否则就被淘汰。行业标准制定之后用政策把它固化。这样,对食用菌企业来说就有了一个清晰、量化、数字化的指标,这样食用菌企业才知道能做什么。遵守这个规则就可以生存,不行就被淘汰。

aiqiyu 发表于 2013-6-18 09:09:23

将行业高标准化彻底、坚决执行,对食用菌行业肯定是一个里程牌。

liutianfeng18 发表于 2013-6-19 11:52:31

支持楼主观点,感谢黄老师对食用菌从业者的鞭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食用菌企业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