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俩菌一种+猪苓俩菌一核
本帖最后由 guojun_fxj 于 2013-4-11 16:00 编辑徐锦堂树叶菌床法追到了萌发菌就揭开了天麻最后秘密(周铉蕨根苗床法在小草坝天麻主产区有环境自发的萌发菌,昭通主产区农民到现在还用该法种天麻不买俩菌,但非天麻主产区和野生区因环境没有天麻种子萌发菌就多不萌发了),天麻“俩菌(萌发菌+蜜环菌)一种(天麻种源:有性繁殖种+无性繁殖种)”成常识;郭顺星博导和邢晓燕博士发现了猪苓菌核菌核伴生菌就揭开了猪苓最后秘密,猪苓“俩菌(菌核伴生菌+蜜环菌)一核(猪苓种源:菌核无性繁殖种+猪苓花有性繁殖种)”、“三菌成核(蜜环菌+菌核伴生菌+猪苓菌)”也成常识;可看出蜜环菌已成为天麻、猪苓的“公共奶母=脐带泵+营养桥”——天麻、猪苓好像就是“蜜环菌奶妈”的二个儿子吧?
表达清晰,通俗易懂,讲的好!
linxinxin 发表于 2013-4-11 2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表达清晰,通俗易懂,讲的好!
“天麻之父——南周北徐”珠联璧合,毕生致力于天麻研发并由天麻蜜环菌延伸到猪苓半野生栽培,孵化出了猪苓研究团队郭顺星、王秋颖、邢晓燕等又发现了“猪苓菌核伴生菌”,至此“天麻俩菌一种”和“猪苓俩菌一核”生物技术产业技术日趋熟化完美。周铉《天麻形态学》(1987)侧重天麻草花期的植物形态学胚胎学研究并发明了“带菌蕨根苗床法”,《中国天麻栽培学》(1993)侧重天麻菌根期的栽培学生态学研究并发明了“带菌树叶苗床法”再追查分离出“天麻种子萌发菌——紫萁小菇(Mosmundicola) ”,引发了石斛小菇(Mdendrobii)、兰小菇(Morchicola)、开唇小菇(Manoectochila)和大白栓菌(Trametes lactinea)等科学发现而揭开天麻全部秘密。张光明《昭通天麻的研究与开发》系统总结了昭通天麻再生产,指出周铉蕨根苗床法在老麻区环境带菌而好用、但移到新区就因环境欠缺萌发菌使萌发率大大降低,引进徐锦堂天麻萌发菌就能使萌发率大大提高,昭通神农乌天麻公司等已着手进行昭通乌天麻种子萌发菌的分离研究工作。
周铉老师就是昭通乌天麻的伯乐,《天麻形态学》(1987)就是以小草坝乌天麻为模式标本进行形态学胚胎学研究的,发明的蕨根苗床自然带有昭通萌发菌但可惜当时因学术观点与徐锦堂不同而未分离出——昭通神农乌天麻公司已经着手分离这个萌发菌了。徐锦堂老师就是北方红杆天麻的伯乐,他在汉中就是以容易繁殖的红杆天麻做模式标本发明树叶苗床并追查分离出了天麻种子萌发菌教授给汉中、湖北、山西等药农应用,发家的农民感恩就在勉县张家河为活着的科学家塑像立传而成名的,1993年出版《中国天麻栽培学》就是从天麻的生态学栽培学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总结,但比周铉《天麻形态学》出版迟了几年。 本帖最后由 guojun_fxj 于 2013-7-2 11:15 编辑
留坝猪苓会北京农学院陈青君老师讲:猪苓伴生菌是菌核小菇。
这样杂木林种天麻猪苓都拥有“共同的奶母——蜜环菌”,只是其“助菌(真菌初乳营养源)”不同:草花型的天麻种子萌发菌是小菇属真菌(帮助天麻种子萌发长成原球茎),种天麻就需俩菌一种都给力;猪苓花型的猪苓孢源菌的助菌就是菌核小菇(帮助生出白苓芽并长成灰苓),种猪苓就需俩菌一核或仨菌成核都给力。目前天麻栽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可产业化企业化,而猪苓栽培技术因伴生菌问题尚需研究给力,俩菌一核(菌核栽培)栽培好操作,三菌成核(孢源纯菌种栽培)栽培待深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