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2 01:54:33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3-3-21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香菇是变温结实性菌类,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室内,昼夜还是有一定的温差,只是温差大小的不同而已 ...

可否把你的话理解成你相信香菇变温结实,但同时又部分认可没啥变温也可正常出菇?
另外,有冷暖风机的话,室内昼夜是没啥温差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设定值,达到这对机器不是太高的要求。

看来自由菇农先生对小变温而正常结实有体检。其实我用的种子没啥特殊,如香26,931等都是传统大路货。虽属中高温,但低温出菇同样好,虽然这是另一回事了。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2 03:03:44

香菇人 发表于 2013-3-21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话题要把中心点转到原基形成期,而不是关注子实体出现后.原基的形成阶段是一定要有与该品种相适当的温差 ...

香菇人先生把话题纵深追究到原基那儿。我的看法相反,恒温一样产生原基。不信的话你,还有所有人都可做个实验,不难:搬几个刚接好种的菌筒在恒温环境中,有求是合适时给予光照。此外除了正常划口,正常多刺些孔外,别碰这些菌筒(包括别为了观察而拿捏这些菌筒)。等块状突出的形成尘埃落定后,解剖部分菌筒,你会发现在这些众多瘤状突出中,有不少就是原基!

其实,菇蕾的分化,依我个人的体验,不全是来自原基。如果你能做到基料表层活性菌丝够厚实,菇蕾会在平坦的菌丝表面凭空扭结而成。其表现可以是瘤状突本身就是菇盖。而这一过程的发生不少是在转色之前。当然,讨论菇蕾成形过程够争论好几天几夜,我这儿只是提一下。

刚才还想到一个恒温下现蕾的例子:保存已久搁在冷藏室内香菇液体菌种三角瓶,如果该种结实能力强,且光照不小心多了点,出菇了。相信不少人有此体验吧。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3-3-22 09:05:28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2 0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否把你的话理解成你相信香菇变温结实,但同时又部分认可没啥变温也可正常出菇?
另外,有冷暖风机的话 ...

      我的意思是原基形成必须要有温差刺激,只不过因品种特性的不同所需温差的大小不同罢了,一般情况下,菌龄越长的品种所需温差越大,菌龄越短的品种所需温差越小。

peng893225 发表于 2013-3-25 12:24:33

所谓变温,是香菇长期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和自我保护功能的自然表现,通长我们在栽培香菇时会发现,成熟度不足或温度不适宜出菇的时候,要催菇就需要足够大的温差,才能出菇,如果菌棒有足够的成熟度,在适宜出菇的时候,就不需要有多大的温差也能很好出菇。

莪訫詠恆 发表于 2013-3-25 16:28:18

受教了{:soso_e179:}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6 01:05:10

peng893225 发表于 2013-3-25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变温,是香菇长期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和自我保护功能的自然表现,通长我们在栽培香菇时会 ...

就想看这种谈论实际体会的帖子,多谢。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到恒温栽培既不需要,也不容易,因此就难以有比较恒温与变温差别的机会。看来基本可以肯定香菇结实变温会有帮助,但不是必需。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3-26 08:59:03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3-26 09:09 编辑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6 0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想看这种谈论实际体会的帖子,多谢。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到恒温栽培既不需要,也不容易,因此就难以有 ...
    本来不说了,想想还是加一句,可以出,和正常出是不一样的两回事。
    11楼的第一段话应该修正一下,是可以正常分化,而非正常出菇,正常出菇应该能达到正常的产量和质量,据我在当地的大量生产指导观察看,温差大的地域产量质量菇形菇色都明显优于温差小的地域。楼主说的产量正常其实也没有对照试验说明,我倒认为非严格试验的大量观察感觉更加可靠。小变温分化与营养积累应该有关系的,代料栽培带来的营养改变使得营养积累程度高很多,分化的几个条件应该不同于自然原木生长下的程度,这是否意味着分化的物质条件与环境条件是加权总量而不是绝对的程度化必要?原木栽培在室内是很难出菇的,因为光线和温差都相对不足。
    楼主有两种想法是不合适的,第一是臆想别人都在信口开河,这样很不尊重人;(见6楼点评)第二是探讨问题角度有点非黑即白,不能有过渡性思维(12楼,其实在恒温箱里一样有2-4度的温差,遇有开门检查而环境与箱内差距大,甚至还会更大)。这帖子我就不再回了。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8 10:08:56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3-26 08: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来不说了,想想还是加一句,可以出,和正常出是不一样的两回事。
    11楼的第一段话应该修正一下, ...

呵呵,多有冒犯。幸好你坦诚地说出来了。道歉道歉!我6楼的点评实际上是针对你最后一句话,即野生的种子3,5度的温差不足以结实(其余的部分我没啥大的异议)。你说得肯定,让我更多以为你有第一手经验或看到过类似的文献,而不是个人推断,故那样说,让你误解是成对你整个贴的点评了。其实我对你前面部分没啥大异议。

好了,道歉完后,该反对的还是要反对。先大致赞同你对香菇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的看法。不过对于椴木能否在室内小或无温差下出菇,我不肯定,没看到过类似文献。想必是这样的试验对生产无啥指导性:成本太高,所以就没啥人去做了。

“温差大的地域产量质量菇形菇色都明显优于温差小的地域”,乖乖,这话是否说得太狠了?对于产量而言,如果你说的正确,那全国大江南北天然温差小的地区,如福建,湖南,四川盆地等的区域,其生物转化率就会系统性地明显低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天然温差大的区域,对吧?这符合真实情况吗?当然,这得假定这些地区总体菇农的技术水平,栽培方式等差别不大,而这一假定应该成立。

其实即使承认温差对催蕾的作用,你也很难得出温差大,产量就高的结论。因为单位面积的朵数只在一定小的范围内才和产量有正面关系。

另外一点不同看法的是冷藏室的温差大小问题。你真能容忍你的恒温箱会有大至4摄氏度的温差?难道你没有在接近0度保存菌种或子实体的需求?如有,对于这么糟糕的恒温箱,如何实现啊。其实要做到较精确控制温度恒定,并不要多大成本:主要是功率比所需略大一点就是。不过这还不是你错误的主要地方:即使温度有四度的变化量,搁在防菌封存状态的三角烧瓶中的液体菌种,由于玻璃瓶及液体的双重缓冲作用,其温度变化量会远远小于外面环境的温度变化。我个人的估计是不会超过1度。因此你所暗示温差刺激导致液体菌种现蕾的可能可以被排除。

好了,说了这么多,就在于想详细一点,以此表示对你的尊重。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4-27 01:56:03

mushroomfan 发表于 2013-3-28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多有冒犯。幸好你坦诚地说出来了。道歉道歉!我6楼的点评实际上是针对你最后一句话,即野生的种子3 ...

再多说几句,算是有始有终。

前面对香菇变温结实(催蕾)提出质疑,如果这质疑是全部或部分合理的,那必然就有下一个问题:既然否定了变温是催蕾的(主要)因素,那现蕾的最大·诱导因素是啥?

这个就留给读者自己去考虑了。我这儿只给出部分结论:不是变温。再给出些现象提示:脱袋本身就是个催蕾的过程,不管你是否变温;菌筒的泡水也是一个现蕾诱导方式,即使你用和室温一样温度的水。搞懂了这机理,你也就明白为何拍打,震动成熟的菌筒会催菇了。

其实,香菇的催蕾诱导因素与其它大多数栽培菌类的诱导因素并无二致,差别只是在阈值的不同。像双孢菇,平菇,金针菇等,阈值忒低,因此就容易出菇;香菇的阈值要高许多,因此显得困难。而人为硬要把香菇和这些菇以变温和恒温结实分开,仅是我们以前的认识太过模糊和粗糙而已。

本想和诸位讨论讨论,激发出一些高见,但一段时间下来,不光没啥人附和,连反对的声音也寥寥,让人十分无趣。尽管如此,还是把初衷想说的说完吧。不过到有点好奇,什么时候再来测试测试这坛子的水平如何。

guoyaohui 发表于 2013-7-12 10:11:57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香菇真是变温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