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食用菌发展前景如何?
现在中国食用菌发展前景如何? 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当前我国食用菌生产还存在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只有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对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改善菇形,才能打出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际蘑菇学会主席MarkWach博士日前证实,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MarkWach博士是在“2003中国(昆明)食用菌商品展销暨野生资源保护新产品开发研讨会”上发表的一份书面讲话中说这番话的。
据介绍,全世界共有野生食用菌种2000多种,中国就有981种。食用菌是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总产值达200多亿元。现在,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 40%。2002年其产量为876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 408亿元。
目前,中国已有多种类的食用菌出口,2002年出口到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菇(干)出口6648 吨,创汇4148万美元,占世界香菇贸易额的80%;黑木耳(干)出口7767吨,创汇2507万美元。全国共有食用菌从业人员2000万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云南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 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MarkWach博士表示,中 国的食用菌产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与市场营销方面日益先进,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光明的前景。尽管如此,国内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有众多因素制约着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得该产业走向国际大市场之路屡屡受阻。
中国食用菌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在寻找中国食用菌产业难以挺进国际大市场的原因时,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食用菌行业自身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该产业较大程度依赖于资源,过量采挖、破坏环境等因素使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吉林省松茸产量就从年产上百吨减少到了现在的不足30吨。种源市场也比较混乱,菌种老 化、退化和低劣问题严重,形成了“摘桃人多,种树人少”的恶性循环。加工上仍未形成标准化加工,目前无论是粗加工还是深加工,都是低水平重复,其深度和广度都急需提高。此外,市场流通杂乱,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竞争中,惯用价格战、以次充好、收购压级压价、销售抬级抬价的手法,没有形成一个强势品牌。生产方面,规模小、条件差、科技含量低。还有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产品未经国际认证等种种因素,都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食用菌在出口方面也面临严峻形势。近年来国外市场经济不景气,干品、鲜品销量增长缓慢加上国外的绿色壁垒,使得该产业扩大国际市场十分困难。而且中国食用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2002年7月份美国扣留了来自中国有害物超标的蘑菇产品85批;2003年春节,香港卫生部门指责国内出口的香菇含有毒物质,致使新加坡、北美等国家纷纷取消订单。一系列事件加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渲染,使得这些地区消费量下降,价格难以复原,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分析,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此外食用菌在科研、产品质量、产品价位、深加工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还需要不断努力,继续拼搏。
中国应着力构建现代食用菌大产业
中国加入WTO后,食用菌产业像其他所有产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应着力构建现代食用菌大产业,才能真正参与并赢得世界市场。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监事长毛传福认为,中国食用菌行业应寻找突破口从传统走向现代。在食用菌的种源方面,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组建优良菌种标准化繁育公司通过高新技术确保种源高品质,树立强势品牌;机械化工厂应向规模经营发展,从分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等方面加以规范;在加工方面,应向“精、深”发展,实施高科技含量、高卫生标准的加工,创造世界名牌;此外,生产开发多品种的产品和高科技的食用菌提取物也是重要的突破口。
毛传福还谈道,构建现代食用菌大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整合国有资源(包括科研机构,生产、流通资源)和民间资源以实现规模经营;还应重视优势产业布局,按照现代企业的特点,在生产、加工流通和研发等方面合理布局;另外,还必须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比如参照国外经验搞农民协会,立足于为企业服务搞商业协会。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使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潜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引导产业走向现代化。 谢谢这么详细的说明 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