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工厂化生产的“跳跃”式操作,让淡季变旺
工厂化生产褐菇和双孢菇受气温不断影响,不仅料的活力骤减,看似没有夏季的肥力,菇房也变得难操作起来,不少企业反映每批料生长三潮就已足矣,其实不然,如果操作得好,四潮也可轻松拿下,五潮才是扫尾。经多次检验,从培养料的生产到蘑菇的培育,要改变夏季的通风、温控、新风的控制办法,采取“跳跃”式的操作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看图如下:http://bbs.emushroom.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212/21/225144qgaxjyy32jrb2cqq.jpg
http://bbs.emushroom.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212/21/225308qwfkifokaonookco.jpg
http://bbs.emushroom.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212/21/225011niqbed5kduy4ylem.jpg
其实,工厂化生产等到出5批菇的时候,延长生产周期,相比之下延长了周期其实就减低了产量及利润,这样工厂化生产就不需要出4次以上的菇,这对提高厂房的周转率和利润是对的。 谢过红柳先生。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子 于 2012-12-23 02:56 编辑
个人观点,如果前期出菇出得好,基本采4潮就足够,第5潮能够采好要吗料营养非常足,要吗是前面几潮产量没有采上来。根据荷兰的资料80公斤料3次发酵料采3潮采28公斤,而事实也是如果你采到28公斤后不管你是3潮还是4潮,接下来的这个潮次的产量肯定不理想,一般只有1到2公斤了。这个数据是在用了约60批次的荷兰3次发酵料得到的数据。不同观点希望能够和楼主交流。 学习。同意你的观点。料的营养是一定的,菌种的繁殖能力是一定的,如何操作才能让培养料和菌种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是我们目的。 期待楼主的创新。 谢谢佳明先生,赞同你的看法。控制好温、风,每潮尽可能减少疏蕾或药物喷剂使用,使每潮最大限度均匀生长。 没看懂,现在人家发达的国家尽量只采两次,不知道为什么还在说四潮、五潮,后面真的还有利润吗,就算经济上是划算的,病害的积累你们都不考虑吗
补充内容 (2013-1-28 15:04):
你说的我确实没有注意到,我只是想说明既然我们实行工厂化,就没有必要再去追求3、4潮那点产量了 各行其道未必不是发展。国外的也不一定好,洛阳有一家说国外的覆土好,进口了,结果测得只是末流的东西。走自己的路,产量上去了,就是好。 其实工厂化的目的在于效率,4潮5潮完全没问题,但菇房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效益最大化,得不偿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