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tianxia 发表于 2012-8-29 10:12:03

工厂化生产褐菇、双孢菇应该

褐菇(牛排菇)、双孢菇近年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尤其褐菇颇受国外市场青睐。国内一些厂家在2010年期,甚至更早些就开始褐菇工厂化生产。由于双孢菇的生长条件和习性多有接近,厂家将二者作为了企业的主打产品。在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带,笔者走访了一些公司,发现有些企业在生产中随意性较强,例如对菇房温度的控制,料温高了就制冷,低了就制热,有时候面对温度居高不下或者居“冷”不“动”,在采菇期温度大起大落就是束手无策。看起来这诸多问题都不是严重的,有时候对此会忽略,但从实质上看,里面存在着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温度控制得如何反映了企业对技术运用的状况,或者反映了企业对技术总结、研究开发的前景。生产褐菇和双孢菇的企业众多,发展如何,取决于企业技术的运用是否“用心”,因为蘑菇的生产是相对固定的,许多企业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其运用的形式,而忽略了在技术细化的管理,缺乏围绕研究完善技术指导开展生产管理,如果想成为行业的旗帜或者想持续发展下去是不大可能的。要长足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探索、开发储备,根据技术的新要求,对生产规范和及时调整生产管理,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控制培育房的温度管理要客服粗放型管理的至酷。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靠碳氮的合理搭配产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每一项的化学反应变化,从一种能量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其转换有一个“点”,这个点化学上称之为“焓”,我们常说的“节点”即是。如果不掌握温度变化的节点,料温高就制冷,料温低了就制热,一个时间段内,有时不得不频繁地调整空调热冷变化,不然温度就会影响菌丝的发育或者蘑菇的生长。看起来调整空调设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频繁操控,说明我们是在被动跟着料温的变化操控,而不是让料温跟着我们的意愿在升降。产生这样的情况,说明我们对“料”不了解强行靠我们的操控来改变环境,这样做其实对菌丝发育和生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空调频繁启动改变状态,无疑是对电能的极大的浪费,加之空调冷却水的使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频繁操控空调设置,按每天3个人轮班,1个人作为特殊情况的处理,加上一、二次隧道发酵的温度控制,人员成本支出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同时,缺乏对培养料性的研究,不掌握料的变化,人为随意的粗放性管理,最终使生产陷入能出产品就行的模糊性的管理泥沼中。大家知道,当培养料在某一时段内,必要的空气中的氧气给料温带来了活力,促使温度发生改变,有时料温长时间静止不动,说明料的温度节点没有找到,找到了料温变化的节点,稍微给一点风,就能降温;温度低时,如果给一定风就能使其升温,这就减少了空调频繁设置,据测试,如果掌握了料温的节点,科学合理使用风,充分发挥风的作用,节约电能在20%左右。工厂化生产众多的设备,如果计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如果没有了风,如果风量不足,对蘑菇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掌握料温的节点,由于设备不同,培养料的配方有差异,辅料的搅拌时间及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到料温节点的变化,每批料的温度节点都会发生变化,要保证温度操控顺应料温,就必须有专人研究每批料的温度节点,按照温度节点调整空调温度,更好地在采菇期实施送风,同时不必对温度无节制的调控,节约资源。工厂化生产蘑菇的公司,大都享受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推广及运用等,每年国家、省、市,甚至有的县区都有相应的巨额资金奖励给企业,少则10多万,多则几十万。所以我们企业要把技术日常研究作为重要工作,除了按照技术要求实施规范管理,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应该大力去做。在中原一家公司,要申请科技园区,政府有投资的20%的奖励,科技园区还有不错的优惠政策,但是苦于没有技术管理的体系,没有对日常技术的研发,连一项技术专利都没有,作为科技园区的主要指标的缺乏而失去了机遇。培养料在培育房的温度节点和、室温以及将要设定的温度的相互作用和送风的条件。在许多工厂化企业里,上层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往往对褐菇和双孢菇的技术认为是技术秘密,员工中谈起常常也是讳莫如深,久之淡化的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而是人为因素制约了生产管理,员工是“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缺乏了主动性,更缺乏了创新精神,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分段进行技术交底的前提下,进行契约式管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既加强了员工的保密意识又使员工在企业获得信任的荣誉感,客观上促进了工厂化生产管理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之企业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管理,旧的“秘密”也总会被淘汰。在生产实践中,例如对室温和料温的关系研究,就是企业的研发的内容。例如,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风的作用?只有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状况分析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这是纯理论是鞭长莫及的。实践中发现,料温的节点一般与料温的运行和室温有关,空调温度的设定只是辅助料何时发热何时降温,主要作用还在料的本身。但直接作用于料的温度是室温,作用的时间一般在两个时间段内菌丝伤害最小,在三个时间段内对蕾伤害最小。假如实际料温为X,培养料的节点温度为Y,那么将要设定的温度为Z,(Z=(X-Y+3)。这个算式说明,知道了当前的实际料温,如果找到了节点温度,那么,根据是温度的变化,新设定的温度就一目了然,其中“3”和“4”分别为下行和上行的制冷状态下的计算方法,还限定与中原地区3——10月份的褐菇和双孢菇生产。如果每批料进入培育房后,在24小时确定了节点温度后,就可以确定料温、室温、空调设定温度三者之间的数字关系,同时可以将温度设定和风的使用调整到更加有利于菌丝发育状况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下调整,这样以技术指导为核心,就可以及时调整人员,合理调度生产,掌握整个生产进程。                                                                                                       (版权所有,望各位转载或其他用途时能告知本人,                                                                                                                      电话:13526961051)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8-29 17:32:08

思考是认真的

wangtianxia 发表于 2012-8-29 18:01:10

谢过了。如果大家没有了浮躁,真正把食用菌当事业来做,交流经验更好。

沙漠兔子 发表于 2012-8-31 13:38:13

赞成关于“节点”描述的观点理论。确实有最佳切入点。但是用焓解释感觉很难理解。楼上高人可能对空调相当了解吧?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31 15:16:21

楼主把简单问题说复杂了。

wangtianxia 发表于 2012-9-2 10:16:06

料的温度变化是碳氮反应,既是碳氮的反应,应该是“焓”。管理食用菌企业要改变粗放、简单的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培养料一次发酵,没有良好的温度控制就会产生“腐熟”,这就给以后病菌的产生带来后患。要围绕料的配比、发热情况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下一步的规范操作。只有跟紧了每个生产环节,管理到位,才能为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既是红颜1 发表于 2012-9-24 00:54:16

{:soso_e163:}

dazhuli 发表于 2012-9-24 01:13:24

很有深度,我确实看不懂

褐菇 发表于 2012-10-6 04:35:12

有所启发。

褐菇 发表于 2012-10-6 04:35:15

有所启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工厂化生产褐菇、双孢菇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