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种性检验(二)
二、生物学特性检验1.温度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取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挑取一小块于斜面培养基上,适温下,待长满管时,转接到相同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至满管。取活化的待检菌种与标准菌株.分别接人相同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n个.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随后把这些培养皿(或试管)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40、45℃下培养.当生长最快的温度下的培养皿即将长满时取出,在菌落边缘再画一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各种温度下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最适生长温度。如果菌丝在某一温度下不生长.可以把这些培养皿再放到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即可得出致死温度和限制生长温度(不生长但不死)。2.湿度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配制适合的母种(斜面培养基)和原种培养基备用。配制原种培养基的所有原料均在60度下烘干之恒重备用。配制不同含水量的原种培养基 (如45%、50%、55%、60%、65%、70%、75%).定量分装与750毫升的玻璃瓶中,培养料装瓶的松紧度尽量保持一致。塞上棉花塞,高压灭菌后备用。取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挑取一小块于斜面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待长满管时,转接培养基上,培养之满管作为菌种接到不同含水量的原种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丝封面并长人料内2~3cm时.沿着菌丝前端画一条起始生长线后,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瓶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适宜的含水量范围、生长最适含水量。3、酸碱度 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配制适合的母种培养基,分装与试管中和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的分装量相同, 高压灭菌后,取一些三角瓶培养,用1当量浓度盐酸或1当量浓度氢氧化钠进行酸碱度试验,记录调到各种酸碱度所需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的量,然后对各个三角瓶培养基进行调酸碱度,随后立即制备成平板培养基。酸碱度检测范围可取pH1~11。取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挑取一小块于斜面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待长满管时,转接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至满管作为菌种接种不同酸碱度的平板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皿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即可获得菌丝生长适宜的oH范围、生长最适pH。
4、光线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分别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备用,取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挑取一小块于斜面培养基上,适温下,待长满管时,转接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至满管。转接相同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分成2份(其中1份用黑布遮光)。放于光照培养箱中。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直径1~2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继续培养.当快长满皿时,再画一条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观察菌落特征.即可获知光线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http://bbs.emushroo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这样实战性的东西该顶! 为了表达对毛老师的敬意,我把毛老师的温度特性检验实验做一点补充。
做这种检测,通常很容易出现一些误差,当然可以采取大量多次重复的办法消除误差的影响,但工作量会很大,怎样尽量消除这种误差又不必大量多次的重复实验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补充办法。
1、培养皿灌装培养基,不用通常的漏斗灌注,而采用移液管灌注,确保培养基的厚度一致,也就是确保营养水平条件的一致。
2、用滴管的小头磨去一节,成为口径大约5mm的平整的管口。
3、将预先培养好的目标菌种,有完整圆形菌落的培养皿,在背后把老菌种块的中间当圆心,把半径约2.5-3cm画好圆的贴纸对应好贴上去。
4、在接种箱里,把2步里的灭过菌的滴管装上胶头(都要包在牛皮纸折的三层包里灭过菌未启封)。
5、把所有要接种的空白培养皿圆心位在背面用有色记号笔标记清晰。
6、用滴管的尖头,在菌种的圆周长弧线上按压,得到若干相同大小菌龄的圆形种块,如被滴管头粘住就按胶头挤出。
7、用接种针挑取这种菌种块,接至空白培养皿的圆心位置,注意不能拖拉,要准确的一次性放好位置。
8、分别用调节好温度,校准过示度的培养箱同步培养。
此外,注意,多做些培养皿,预备有操作失败的余量,设定水平个数,每水平2-3个培养皿一批,这样,重复几次试验,数据就非常准确了。 这种试验看起来都是不实用的花架子,但实际上,如果通过这种试验锻炼好了制种的操作,理解了菌丝同步性的因果关系,在做实验室工作或工厂化前段技术时,有很大的好处。
上述补充可以移植改进应用到本帖的其他实验上,目的都是消除干扰因素,确保数据的精密度和可靠性。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8-21 2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了表达对毛老师的敬意,我把毛老师的温度特性检验实验做一点补充。
做这种检测,通常很容易出现 ...
补充的非常好,很到位!谢谢! 期待更精彩的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