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 发表于 2012-5-20 08:23:51

菌界欢迎什么样的新闻媒体

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5-20 08:25 编辑

得知易菇论坛yuanbao0088版主,要参加山东农科频道的节目,想在节目中就蘑菇甲醛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我非常高兴,对山东农科频道的这一举措,我表示钦佩。那么我们菌界欢迎什么样的新闻媒体呢,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近几年来,比较惹人眼球的一些对菌界所谓新闻媒体,很多是负面报道,什么北京蘑菇被漂白,什么甲醛蘑菇,什么农药蘑菇….。在一些新闻媒体的炒作下,在一些蹩脚专家的胡言呓语下,似乎中国许多食用菌产品都是有“毒”的,正如黄毅老师感言:“无知人太多了,包装之后代谢后会出现甲醛,这1945年就有报道过。2000年出来香菇含有甲醛,十几年就来一次”,一切一切令不少食用菌企业、菇农吃尽了苦头,菌界深受其害!

事实上,这只是个别新闻媒体所营造出的一种错觉。中国菌界是大社会的缩影,本身也很庞杂,现实又比较复杂,这个行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是进步的健康的,食用菌产品是比较安全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并非浪得虚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更多是产业大发展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作为新闻媒体,就应该将一个真实的中国食用菌现状全面地介绍给公众,毫无节制地纠缠于个别音符,有意无意地抹掉我们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就,一味的给食用菌抹黑,这不是一个负责任新闻媒体所应有的报道价值取向。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菌界也不例外,我们的新闻媒体的目光如果老盯着菌界那些犄角旮旯里乱七八糟的事,恐怕怎么都报道不完。一个社会所需的,一个菌界所求的,不是大量负面新闻所暗示出的不安定感,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大氛围。我们的菌界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有那么多的发展成就,可某些新闻媒体就是看不到,或是根本就是假装看不到。
那么某些新闻媒体为什么热衷于散布菌界一些负面、极端的情绪和言论,靠搞猎奇性、造谣抹黑、煽动性消息来吸引眼球呢。说白了无非是利字当头,为了赚取些廉价的掌声,嚎人的眼球,抛弃了新闻媒体的基本的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
中国菌界需要的,不是那些对菌界万象指手画脚、胡说八道的新闻媒体,而是有责任、有担当,真正维护菌界根本利益的新闻媒体。我们的新闻媒体,理应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富强和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以积极的态度去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正向发展,营造出积极、鼓劲、向上的舆论大氛围。站在建设性的立场去纾解菌界矛盾、弥合菌界对立、凝聚菌界共识,而不是揣着利益的目的去围观起哄、煽风点火,更不要为虎作伥。

其实我们不妨看一下,对食用菌质量安全的许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有多少是一知半解的错误谬论,食用菌相对于蔬菜、食品,产品安全做的还是比较优秀的,比如这次易菇论坛yuanbao0088版主向我咨询如何在山东农科频道阐述自己的看法,我的建议是让他买一瓶甲醛喷到平菇里做试验对照,用事实说话。这位从菌多年的版主竟然向我询问甲醛到哪才能买到。我们知道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一般的蔬菜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在蔬菜生产中能够使用的农药种类,不一定能够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食用菌为大型真菌,许多病害的病原菌同样也属于真菌,所以,很多对病害起作用的农药也同样对食用菌有毒害作用,因而,为了保证食用菌本身的安全性,即使迫不得已使用农药,也要选择已登记的在食用菌上能够使用的农药,同时,还要在食用菌生产的不敏感时期施用,即掌握食用菌用药安全时间。这点与植物明显不同,还有转基因食品,至今在食用菌上难现,袁隆平所担忧的“人民不是小白鼠”至少不用在食用菌上担忧。

也有些新闻媒体甚至业内人士动不动拿什么美国、欧盟食品标准说事,但中国的国情是与他们不一样的,我最近在农业部网站看到一篇报道很客观,值得思考。内容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病虫草害危害,因此,需要用农药进行防治,只不过有的有机农业使用天然的生物农药,所以,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含有农药残留。中国农产品是,国外农产品也是。其实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药的使用量越大,因此,发达国家农药使用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植物上的农药残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部分会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上的农药经过风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获时,农药残留量是很少的。但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要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没有残留是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但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是各国农业和农药管理的工作目标”。就食用菌而言,即使目前的欧盟指令中涉及到127项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总体来讲,欧盟标准过于严格,绝大多数标准技术指标没有从毒理学资料和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性分析,而是简单地将仪器测定的最低检测限(LOD)相同,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当然,食用菌产品的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的超标,一个重要的来源是来自于培养基质、农药残留、添加剂和辅助剂。建立食用菌产品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这些需要行业组织制定完善。

如今新闻媒体在热炒的美国可口可乐多菌灵事件、巴西橙汁中发现多菌灵导致脑瘫事件,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言人戴尔•凯梅瑞则对法晚记者表示,目前EPA已建立起橙汁残渣里多菌灵的含量标准,为80ppb(十亿分率),“在这个范围之内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威胁”。据悉,欧盟的标准是200ppb,而澳大利亚的标准则为不超过10ppb。确实在我们菌界,一些食用菌专业书籍都介绍了多菌灵在食用菌中的应用,我记得90年代辽宁省推广的半熟料栽培香菇其技术规范中就明确了为了栽培中防止杂菌污染,料中添加0.1%的多菌灵。经查询有关文件得知,卫生部和农业部于2011年1月2日联合发布了《食品中多菌灵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已于当年4月1日实施。柑橘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西瓜0.5mg/kg,韭菜2mg/kg。其中柑橘残留量标准换算单位后是5000ppb。对此,食用菌生产中在料中添加多菌灵其残留量多少为标准至今没有法律性文件。但要注意多菌灵毕竟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也低。多菌灵的半衰期(T1/2)一般在20多天,故仅限于在培养料中使用,因为多数菇种都会经历30天以上的发菌方能出菇,直接往菇体喷施多菌灵是不行的。

新闻媒体的属性就是曝光、公开、传播,讲究的是客观公正。不可否认,确实这个菌界并不干净,菌界败类屡屡出现,什么冬虫夏草、羊肚菌培训班,什么一窝天麻一窝金,什么染色蘑菇、什么掺杂木耳……。我们绝大多数菌人为了行业的健康,当然希望这些新闻媒体要揭开这些菌界的丑恶现象无情鞭挞,给予曝光,对此我们众多菌人毫无怨言,甚至为之鼓掌叫好。菌界乱象,需要新闻记者善于厘清复杂关系,摆脱流行偏见,表现职业勇气。不要以谎言来欺骗整个社会与大众。用冷峻、平实、客观、超然的语调呈现事实。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及新闻职业伦理规范要求自己,至少要做到不以新闻做交易、不说谎言,不造假新闻。一个菌界欢迎的新闻媒体是永远不要编造新闻,更不要成为谎言的传声筒。新闻真实准确!对事实负责!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某些菌界同仁不要“猪八戒啃猪爪---自残骨肉”,莫发表危害菌界的危言耸听的“高论”!

http://bbs.emushroo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还是我1977 发表于 2012-5-20 08:51:06

如今新闻媒体在热炒的美国可口可乐多菌灵事件、巴西橙汁中发现多菌灵导致脑瘫事件,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言人戴尔•凯梅瑞则对法晚记者表示,目前EPA已建立起橙汁残渣里多菌灵的含量标准,为80ppb(十亿分率),“在这个范围之内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威胁”。据悉,欧盟的标准是200ppb,而澳大利亚的标准则为不超过10ppb。确实在我们菌界,一些食用菌专业书籍都介绍了多菌灵在食用菌中的应用,我记得90年代辽宁省推广的半熟料栽培香菇其技术规范中就明确了为了栽培中防止杂菌污染,料中添加0.1%的多菌灵。经查询有关文件得知,卫生部和农业部于2011年1月2日联合发布了《食品中多菌灵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已于当年4月1日实施。柑橘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西瓜0.5mg/kg,韭菜2mg/kg。其中柑橘残留量标准换算单位后是5000ppb。对此,食用菌生产中在料中添加多菌灵其残留量多少为标准至今没有法律性文件。但要注意多菌灵毕竟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也低。多菌灵的半衰期(T1/2)一般在20多天,故仅限于在培养料中使用,因为多数菇种都会经历30天以上的发菌方能出菇,直接往菇体喷施多菌灵是不行的。

还是我1977 发表于 2012-5-20 08:52:09

原来多菌灵致脑瘫 从此而来!

李永国 发表于 2012-5-20 09:11:49

毛老师这篇文章写的及时,学习、学习、在学习,是我们菌人今后的必修课,不然自己做错了事不清楚,没有做错事以为是做错了事情,让别有用心的假神仙钻空子蒙你、唬你、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发现上当了已晚,后悔莫及。。。。。。。。。。。。。。

平菇叶 发表于 2012-5-20 09:22:21

本帖最后由 平菇叶 于 2012-5-20 09:25 编辑

报道前查查资料问问明白人弄的稍稍专业些不难,即使你狡猾的如春天的鸭子般早就感知了报道这方面的暗涌得罪几个农民不会出大差错,弄出些啼笑皆非的外行作品还是容易砸了自己的脚。
跟新闻自由无关,跟正面负面无关,更深层的原因你不敢说,知道有良知的媒体人你难。

平菇叶 发表于 2012-5-20 09:28:33

多菌灵的事也许就是下一个事件,不得不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菌界欢迎什么样的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