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09:52:16

参观木耳栽培联想

      前两天,到当地一黑木耳栽培场去参观学习,此人种木耳多年,效益一直不错,和我也还谈得来,很多观点我们都能达到共识,想必应该做的不错。先上几张图片大家看看。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09:55:37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09:58:08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10:12:31

      从图片中大家不难看出所存在的问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碍于面子,我也不好多问什么,感觉他前几年那种喜人长势的场景看不见了。最好还是在旁边一香菇种植户那了解了一些情况,在年前做了十来万棒,成活率都不理想,最后在春季又做了一些,现在成品的总共也就几万棒,而且很多袋子还是有局部污染,有的可能受过高温。据他本人说,在年前是由于消毒药品出了问题,污染率较高,具体的也不好多问。总之,他这次做的很失败。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10:21:46

      黑木耳栽培在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以我之见,一定要在年前制袋,也就是在适合出耳的气温来临之前要把菌丝长满,一旦气温回升到15度以上时,也就是在三月低、四月初左右及时下地开口催耳,只有先把菌丝长满等气温,不要等气温起来了,菌袋还没有发好,那样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出耳的最佳时机,现在的气温就30度左右,头茬耳都还没长大,后期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估计二茬是根本收不到了,高温高湿,且没有温差,管理就有很大难度了。

lbmsjy 发表于 2012-5-11 10:27:57

本人对木耳一点都不了解。
他这个存在什么问题呢。请大师指示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10:33:02

      现在黑木耳栽培有两大模式,一是东北的小袋地栽模式,还有就是南方的长袋模式,以我看,小袋栽培难度要小很多,因为小袋接种无菌操作也好掌控,制袋难度要小一些。大袋制袋搞不好易造成菌种不萌发,或污染高,养菌时间也较长,出耳时间也较长,营养也很难得到彻底转化。但大袋养菌还是比较方便管理,房间或大棚都可以直接码放地上发菌,小袋需要在房间做层架培养,大规模生产还需较多发菌场地。

李永国 发表于 2012-5-11 10:52:57

自由菇农邓老师,你照的这些图片技巧不妥,有毛病的菌袋图片都是远镜头,好一点的菌棒都是近镜头,不好观察。从2楼图片菌棒吐红水现象观察;在没有划口之前就出现菌棒内菌丝体因高温缺氧老化了。个人经验认为:不是事先预防使用消毒药品错了,而是菌室养菌期间发现有污染菌袋之后又使用了不该使用的消毒剂控制病情传播时药物中毒了,菌丝体生长中后期菌丝体抗性减弱之后出现“抗结体”黑木耳菌丝不继续往前生长了,前期生长的菌丝体又因菌室缺氧和中后期消毒剂中毒后,大量吐黄水、吐红水就不奇怪了,这片黑木耳菌棒再过几天还要发生绿色木霉和绿藻呢......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10:53:08

      以上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还请坛内老师点评。
      其实这个场地让我更为不安的是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什么今年做出来是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又一个失败的教训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黑木耳栽培我入行以来先后做过六次,只有一次最成功,产量、质量都很满意。因此我看过很多木耳栽培场景,在我心目中这位老师傅算是做的很好的,他去年15*55的棒单产有达到三两干耳的好收成,不过以前他没有这么大规模,最多也就四万多棒,以前做小袋,这两年一直做大袋,今年做出这样的成品率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由此看来,食用菌的确不像其它行业,如机械加工,它没有固定模式可走,做小容易,做大难,换一个环节,换一个场地,所做出的结果就不尽相同,也正是这种环节、气候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栽培管理的难度。

自由菇农 发表于 2012-5-11 11:02:54

李永国 发表于 2012-5-11 1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由菇农邓老师,你照的这些图片技巧不妥,有毛病的菌袋图片都是远镜头,好一点的菌棒都是近镜头,不好观察 ...

      感谢李老师的回复,这些图片我原本不想发帖的,我怕当事人看到不好,所以一些污染袋我都不好拍照,还有大堆的全污染的菌袋我都没有拍,真的很难为情。他的生产是全露天的,灭菌后就运到地里冷却,然后就在地上用接种帐接种,接种后就直接码放在地上发菌,上面盖薄膜和草帘,感觉是很粗放,但他前几年都是这样做的,成品率都不错。受高温和缺氧,我估计是在刺孔后造成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参观木耳栽培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