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人 发表于 2012-4-23 10:39:47

“海鲜菇王国”辉煌能否持久?——急速扩张下的阴影


   顺昌海鲜菇的发展源于神农菇业公司。2001年,“神农菇业”从日本引进海鲜菇,通过工艺改进,自主研发出“神农白雪”新品种,从组织分离到常温培养,最后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生产。

  “2005年以前,顺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仅神农菇业1家,年生产规模200万袋,年产量600吨;此后逐步扩展,到2008年有5家,年生产规模700万袋,年产量2100吨。”王忠宏说。

  作为一种珍稀菌菇,海鲜菇亮相市场后,以其它菇类无法比拟的优势,迅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去年,海鲜菇、白雪菇价格每公斤为14-24元、白玉菇价格每公斤高达36元,节日期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最高利润达60%,投资回收期1-2年。

  正是由于海鲜菇珍稀、价俏、利高和市场前景看好,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投资目光。2009年以来,顺昌的海鲜菇产业发展迅猛,企业和产量都以几何式倍增。去年,全县生产海鲜菇8000万袋,产值3.36亿元。今年,生产规模可轻松突破1亿袋,产值达4亿元。

  高速扩张的盛况之下,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问题。稍不留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将前功尽弃。

  去年底以来,周边地区也纷纷上马海鲜菇项目,市场不断加入了新的竞争对手,在销售市场相对饱和的状况下,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并持续低迷。

  “春节后,一级市场的海鲜菇价格,每公斤不到9元。这个价格,已到了生产成本的边缘。个别小规模的企业,价格与成本已经倒挂。”王忠宏忧心不已。

  “2010年前,有菇就能赚钱;2011年,大家基本都赚钱;今年,日产5000袋的生产企业,一不小心,每月要亏6到8万元。如此下去,‘海鲜菇王国’将轰然坍塌。”

东方慧恒 发表于 2012-4-23 11:58:09

哈哈...我在福建呆了一些时间..也看了几家海鲜菇厂...有赚的有赔的...也许到了洗牌的时候!不过鹿死谁手就看管理体系!...浪淘沙,金长存!大市场要变谁都无法,结果如何就看自个了!{:soso__13038029762994875516_1:}

zgsjhzdi 发表于 2012-4-23 18:16:16

都想撑到对手倒下,结果是没有赢家。难道就不能合并重组吗

zc342402168 发表于 2012-4-23 20:53:59

食用菌的跟风情况太严重了,盲目生产,导致市场饱和,价格自然就低了,也就烂市了!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现在又是海鲜菇工厂化,食用菌的发展需要一次真正的革命才行啊!

nzbz 发表于 2012-4-23 21:09:22

市场无情,在当今残酷是市场竞争中,首先是想的是企业该怎么活着是第一位,海鲜菇的暴利时代已一去不返了,前几年的黄金时间估计今后很难重现了,当无限社会资本从各行各业融向食用菌行业,就是看中它的高回报率,而今年的行情却给这些资金当头一棒,我看姑且还是好事吧,至少会给海鲜菇这个行业浇浇冷水,降降温,未尝不是好事。

zhangyz55555 发表于 2012-4-23 22:57:46

市场的必然规律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12-4-24 07:12:10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不变的法则,大浪淘沙,几家乐?家家都在愁,全线亏本,东盼盼,西瞧瞧,到处愁眉不展,期望七月能够重新上一台阶,但愿望如此。
如果厂家能够一致携手将市场海鲜菇价格做上去就好了,可惜的是厂家各自作战,心不齐,泰山难撼动,经销商暴利,再暴利(出厂价4元左右,而经销商市场卖价依然10元不变,不是暴利又是什么?)。我早就公开会议上、文章上都说过:经销商和厂家不是唇齿关系,而是他拿刀柄,你拿刀口。可惜,理解的人很少,今年仅是洗牌预演,明年将更残酷,杏鲍菇将步其后尘,但愿我估计错了,老糊涂了,不足为信。

田鸿 发表于 2012-4-24 12:55:28

都去瞎折腾吧,我省今年还要建动辄上亿投资的几个大的杏鲍菇厂,将来这些菇销往哪里?!

ecosway999 发表于 2012-4-25 09:33:15

都想出名,包括官员的政绩,不理性是国人的通病,跟在后边的永远是输家。哈哈

yiyisyj 发表于 2012-4-25 13:53:03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12-4-24 0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不变的法则,大浪淘沙,几家乐?家家都在愁,全线亏本,东盼盼,西瞧瞧,到处愁眉不展, ...

工厂化的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销售渠道,要把产品直接批发到县,甚至镇乡,要避开蔬菜批发商,与当地的大的菇农合作,建立新的批发渠道。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海鲜菇王国”辉煌能否持久?——急速扩张下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