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快速发展需要解决的弊端:
目前国内工厂化食用菌产业正处上升阶段,已经由过去的星星之火,变成现在的燎原之势。国家有关方面也在加大对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在迅速发展中的食用菌工厂化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弊端。 一、人才弊端 首先是高端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流动过快对工厂化的发展十分不利。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飞速发展,造成成熟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始终供不应求;近几年涉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人员招聘难是一对矛盾; 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非常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跳来跳去;人员流动量大,一直困扰着食用菌工厂化的稳定发展。其次,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错位现象。目前许多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用人总是想用人才,用聪明人,可是人的本身有一个问题,聪明人往往会演变成“精明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线岗位,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就需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人,宁可找虽不聪明但执行力强的人;,还有另一种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本来某岗位使用本科生就好,可企业偏要一个研究生。一个岗位用人,用低了没有领悟力,用高了人家不认头,用到合适是最好的。 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技术人才不能急于求成。这些年,大批食用菌技术人才把目光转向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无非是看中了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与传统食用菌生产企业相比,食用菌工厂化正处于成长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作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技术人才工薪待遇确实也不菲,职务升迁也相对较快。但是,目前食用菌工厂化人才匮乏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缺少高端技术人才。食用菌工厂化起步相对较晚,时间不长,而国内涉菌高等院校很少开设与之紧密联系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关键技术往往需要从日本等食用菌发达国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是相对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开发利用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前沿的高端科技,涉及领域较宽,菌物学、物理学、机械等多个领域都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精通两个或多个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 目前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基层做起的比较多。刚开始肯定要从某一个岗位开始,表现突出后老板会刻意安排其去各个部门实习、实践,这是为了让其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些食用菌专业的科班出身的毕业生,缺乏现场经验,同样需要经过不同岗位实践的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看似起点不同,实则殊途同归,合二为一。基础较好的需要几年以上的时间,慢一点的,需要数年的磨炼。 二、老板自身的弊端。有些搞食用菌传统生产的企业老板听说食用菌工厂化能赚大钱,就一个猛子扎进这潭水里头,结果差点被呛死,如同双手插进墨缸里,进来后才发现食用菌工厂化这潭水太深,实在不好玩,可是巨额资金砸进去了,只能苦苦硬撑,在做生死的挣扎;有些搞食用菌工厂化的老板投资数千万,竟然企业团队中没有懂菌的,连基本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没有,闭门造车变成了“闭门造菇”,焉能不败;有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老板也请了技术人员,但这些技术员传统种菇可能得心应手,但从来没有搞过食用菌工厂化,或只在半工厂化企业工作过一年半载,更不懂什么工厂优化设计,这种工厂化企业投产焉能搞好;有的老板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看的过于简单,依仗自己财大气粗,认为食用菌既然菇农都能在简陋的条件搞,我建漂亮的厂房、投先进的设备,怎么就不能搞成功呢?孰不知食用菌这个产业,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玩法。菇农有菇农的玩法,企业有企业的玩法,老板把工厂化生产看简单了,错误认为菇房就是冷库,孰不知食用菌工厂化是一个相对综合的复杂系统,这样焉能不败。
http://bbs.emushroo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还有消费增长慢,产量增长快,产销不平衡的弊端。 媒体需要倡导健康饮食 需要推动社会对食用菌更广泛的认知,以拉动食用菌产业的市场消费! 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家庭生产和小作坊生产,因陋就简,不计劳力成本。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势必对工厂化生产造成冲击。在加上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序状态,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菇贱伤农,更伤工厂化的老板。可喜的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村种菇不如打工,生产结构以在调整,给工厂化生产提供契机。例如我们夏邑县双孢菇农急剧减少五成以上。还有更可悲的是简陋设施,传统生产。依靠劳动密集的所谓工厂化厂子兴建之中。总而言之,工厂化生产是大势所趋。任何逆势而为要被淘汰。有相当部分靠建厂套利的除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