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应回归理性
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4-5 08:29 编辑我的一篇【食用菌工厂化“大跃进”引发的泡沫隐忧】虽部分观点难免偏激,但事实验证我的很多观点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最近一段时间,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等价格下跌的非常厉害,已到了成本线的临界点,在长春市某大型超市,笔者惊奇的发现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竟每市斤仅仅为4.8元,何况正值清明节日,那么企业的利润何在?
可见我国的菌界企业主对工厂化投资的盲目扩能的不理性。资金透支过多,已初尝苦果,再这样下去局面恐难收拾,产能过剩的危机日益显现。这一切要求我们凡事须量力而为,平稳、理性进入“食用菌工厂化时代”才是正途,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应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中来。
据了解,某已经上市的国内食用菌工厂化巨头公司,其股票面值跌了74%,熊冠我国A股2200多只股票之首。该公司2年在某省圈地上千亩,至今尚未动土建设,我们不管是资金运作出现的问题,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仅仅上千亩土地闲置两年,损失的资金恐怕也不是小数目。从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大上快上与停工亏损之间,可看出有关业内人士不切实际、乱枪打鸟式的无序发展轨迹。因为资金问题,某些食用菌工厂化项目不仅“坐着”亏损,而且还负债累累。
食用菌工厂化项目之现状,从全国各地例子中可窥一斑。某北方大省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都债台高垒、入不敷出,然而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在部门省份却还大肆扩张跃进,如此超负荷地“赶日超欧”,其必要性不免大打折扣。食用菌工厂化项目若能“多快好省”地“跃进”倒还无妨,但问题是头尾都顾不上,在此情况下,食用菌工厂化平稳、理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用菌工厂化速度与规模的确是拉近了与日本、韩国、欧美等食用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们的菌界却并没有从中得到许多实惠,不接地气的食用菌工厂化跃进式发展无疑是缺乏理性的。虽然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鼓励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按照目前食用菌工厂化大跃进式的发展,及其亏损负债的态势来看,最大的资本投入恐怕也难收成效。在笔者看来,食用菌工厂化建设的步伐不妨缓一缓,先行回到平稳、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图发展。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应该考虑国情,量力而行,实在没必要再去硬撑着盲目地去发展。
如今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动力明显不足,高质量的菌种甚至还需从国外高价购买,先进的设备还需从国外引进,这要求我们必须有放缓的意识。未来几年将是国内食用菌工厂化产能过剩矛盾最严重的时刻,形势将逼迫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必须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当务之急是必须重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当今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了农业科技重要性,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文件确定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创新是食用菌工厂化进步的灵魂,是食用菌工厂化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实现食用菌工厂化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来不得急躁冒进,需要的是平稳、理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产业队伍的成长,投资的不断累积以及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做的不够,食用菌工厂化大发展难以健康。夯实基础,才能稳固发展,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不要只顾政绩、而不能正确地评估食用菌工厂化风险,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会妨碍危机的应对。危机应对越不周全,食用菌工厂化在危机中遭到抛弃的可能性就越大。食用菌工厂化,应该评估一下投资环境,看看是否应该继续持有该投资、或止蚀、或套利;是否需要调整投资组合,视许多因素而定。回报固然重要,但是对食用菌产品的认知更为重要。何况历来的回报并不代表未来的回报,食用菌市场起起落落充满变数。如果只凭一两份食用菌工厂化研究报告就做投资决定,会把自己暴露在投资过于集中在某个市场或产品的风险,也可能因为错误决策而失足。这一切一切需要的是平稳、理性。
纵观中国菌界,那些真正能够持久生存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靠的是专业或专注,而不是规模扩张,盲目求快势必因利令智昏而走偏,过度扩张容易导致倾覆,盲目扩张不可取、不可行、不可用!放慢脚步,自我调整,回归理性发展方为正路。
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跑的快不如走的稳,规模的壮大,不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相信这一点是众多工厂化探索者的共识。做大做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本身没错,但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今的食用菌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吞吐能力,加之多数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受市场风向的影响很大,必须筑牢根基,如果在我们还没有站稳的情况下,就贸然扩张,产能过剩,风险自然就变大。追求“超规模”的期望往往会落空。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做大的同时,效益却下降,一旦市场出现了波动,随之而来的不可掌控的风险最终将演化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盲目做大只能导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在规模扩张中失去理性,背上沉重的扩张包袱,直至拖垮。
笔者预测:随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诸多问题的暴露,国家扶持政策肯定会有所调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市场的过度竞争和食用菌工厂化技术门槛的提高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整合,部分缺少核心竞争力、过度依赖补贴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面临退出风险。实力不足的工厂化企业也将面临洗牌。纵观整个菌界,食用菌工厂化产能过剩矛盾将突出,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从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丰富转化、从速度向效益转化。在运营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将会被几大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所垄断,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在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后将逐渐会回归理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需要理性的呼声!对于这些发自内心的呐喊,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所带来的困惑与市场动荡原因的思考。一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和市场整合、正确把握市场容量、稳定市场价格; 一方面要进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集团化和市场整合,正确分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慎重立项,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效应,端正心态理性分析市场、杜绝炒作、谨慎从众。另一方面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宏观引导、总量控制、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理性不会是一呼百应、一挥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食用菌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是中国食用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期待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在理性中成长,更需要在理性中发展、壮大!(作者myb 此文转载须注明来源于易菇网)
http://bbs.emushroo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好文章,支持m版! 毛老师啊,别为他们费心啦,不撞南墙,他们肯定不回头! 最缺乏的不是设备,不是菌种,这些硬件容易得到,而是一支有效,能够协调的管理团队的软件,没有几年的时间磨合是造就不起来的。还要有一位有眼光,不想折腾,看得开的老板。我这观点说了N次,但无人知晓其内涵。悲剧一定会不断发生。五月下旬、六月份将会出现一场大战。最好是我估计错了,那就皆大欢喜。 其实,食用菌工厂化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搞清楚这点才知道为什么我国的工厂化食用菌工厂大面积亏损。
欧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促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工人,增加设备,如此企业才能够生存发展。
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虽然上涨很快,但是和欧美相比,还是低廉得多。换句话说,在中国自雇工还有优势,成本优势是工厂化不能相比的。
其实即使像日本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食用菌工厂化也要慎重。比如日本建成的世界最先进产量最高的香菇菌床工厂,开工率不足50%;开发的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原木香菇生产线,虽然日本政府提供巨额财政支持,除了一家示范生产线外,没有企业愿意采用。
菇农自己能干的工作,企业不要和他们竞争,除非企业能在控制成本下生产效率数十倍以上高于菇农,否则自寻死路。 如今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动力明显不足,高质量的菌种甚至还需从国外高价购买,先进的设备还需从国外引进.......................很受伤
本帖最后由 zgsjhzdi 于 2012-4-7 10:00 编辑
搞食用菌可不像搞房地产啊。房地产是刚性需求,利润率非常大。食用菌生产的多了,只能是烂市。 此刻,正好领略西子那另一番柔美婉娴的卓约风姿呢。闻言而喜间,我们有些迫不及待的扑入人间天堂的西湖。 先倒一片 专家如云,分析精准!收获匪浅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