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发表于 2004-3-6 13:49:07

人工栽培白灵菇的新技术

一、栽培时间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以秋季播种,冬、春季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如果有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可以周年栽培。
          二、菌种选择
         
      根据目前国际市场上菇形的需求,栽培应用天山2号(手掌形,无菌柄)。天山1号(漏斗形、长菌柄)现可在国内市场销售,但菇的售价没有天山2售价高。从栽培周期来讲,天山2号比天山1号栽培周期相应的要长一些。
          三、培养基配方
         
      新鲜无霉变棉籽壳500公斤,麸皮100公斤,油渣25公斤,玉米粉25公斤,白糖5公斤,阿魏粉10公斤,发酵剂3.5公斤,碳酸钙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磷酸二氢钾1公斤,甲基托布津1公斤,石灰粉10公斤。
          四、建堆发酵
         
      为了提高产量,培养基主料必须与食用菌发酵剂混合发酵。待主料发酵好后再添加辅料装袋灭菌。根据当地原料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培养基配方,要选择无结块、无霉变培养基主料加入0.5%的发酵剂,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在55--60%左右,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宽1.2--1.5米,高1.0--1.2米,长度不限的长条形料堆,料堆四周用3--5厘米粗的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孔间距0.4--0.5米,然后用草帘或麻袋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当温度升到55度左右时,保持1--2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料温再升到55度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天翻一次,共需翻4--5次,当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有浓香酒糟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即散堆降温,调节料含水量至60%,即可装袋。
      注意事项:
      (1)掌握适宜水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如果加水过多,超过70%,就会产生厌氧发酵,培养基变酸、变臭、发黄,料温上升缓慢;若含水量低于50%,就会出现“冒烟现象”,产生霉味,严重破坏营养物质。
      (2)控制适宜的料温,发酵过程是促进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的过程。有益菌(如加入的发酵剂和自然存在的有益菌)都属嗜热微生物,适宜温度为55--68度,多数有害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28度。
      (3)保证充分的氧气,发酵剂内含的微生物属好气性,只有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加速物质转化,为白灵菇提高较好的培养料。
          五、装袋灭菌
         
      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料,规格为折径20厘米,厚0.04厘米,截成长40厘米。袋要薄厚、宽窄均匀一致,装袋前先用绳折扎袋口一端(一是装料袋时套环,二是接种时套环),制成塑料袋,口要扎紧,以不漏气为准,以免灭菌散口。装袋分人工装袋和机械装袋两种,可直接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调节料的含水量和PH值)装入袋中,松紧度适中,折扎另一端袋口,以不漏气为适。装袋与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杂菌污染。装袋时速度要快,最好在4--6小时内装完,立即上锅灭菌,防止培养料温度过高产生酸败。现大多数菇农采用常压灭菌灶,视灶容积大小装入菌袋,一般每灶装1200--2400袋。料袋要采用顺码式堆放,以利通气。灭菌可以采用烧火或通蒸汽方式,力争使灶内温度在3--4小时内达到100度。维持16--18小时,当达到灭菌要求后,立即停火、停汽,使灶内袋温降到60度左右时出锅,运到经过消毒的冷却室冷却,其间要检查袋子是否有微孔、破裂、散口现象。若有趁热用透明胶带粘贴以及用绳子扎紧袋口。
          六、消毒与接种
         
      灭好菌的袋子置冷却室降温,当袋内料温下降至30度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常用无菌室和接种箱两种方法接种。无菌室在接种前一星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平方厘米空间用量10--15毫升,无菌室门口要放置石灰粉,进出人员要脚踏石灰粉消毒。用接种箱接种在使用前1--2天,每平方厘米空间用量10--15毫升甲醛或一盒气雾消毒盒进行消毒。当灭过菌的菌袋、菌种、酒精灯、接种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种室(箱)后,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分钟即可接种。接种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与工作帽要经过消毒灭菌,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菌种瓶及封口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接种室(箱)内至酒精灯,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要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以防杂菌污染。接种量每瓶菌种接8袋。每吨料用菌种150瓶,采用两头接种方式。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种,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后,要及时运往发菌场所堆放,并将接种室(箱)清理干净后灭菌。
          七、发菌管理
         
      在菌袋进入发菌场所一星期前,要打扫干净,并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进行消毒一次。在室内和温室大棚内均可发菌。在搬运、装卸、摆放菌袋时要轻拿轻放,根据季节和室(棚)内温度决定摆放层数。一般摆放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放两根细竹竿,以利通风降温,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用气雾消毒盒进行空气消毒,以后每10天消毒一次。接种后10天左右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并借翻堆互相倒换菌袋位置。若有点状杂菌时,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处理。严重时拿出室外集中处理。以后每隔10天翻堆检查一次。发菌期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温度在22--27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一般发菌期为35天左右,白灵菇菌丝方可长满菌袋。
          八、后熟管理
         
      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必须在温度20度--25度、湿度70--75%的环境下再培养30--40天,菌丝浓白、菌袋坚实、从而贮藏足够养分、达到生理成熟,这个过程即为菌丝后熟。菌丝只有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若后熟期温度太低,后熟培养时间则要延长,否则不会现蕾出菇。后熟培养期间,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有一定光照刺激,菌丝即开始扭结。
          九、出菇管理
         
      对长满菌丝的袋子,要分批进行出菇管理。30平方米的出菇场所能放1200个左右菌袋(干料1吨),出菇现多采用温室大棚或菇房,方式采用墙式栽培出菇或层架栽培出菇(覆有机发酵土)。温度控制在8--20度,拉开温差,晚上揭掉薄膜和草帘给以低温刺激,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促其现蕾。当发现袋内白灵菇原基达到黄豆大小时去扎绳,解袋口,到蚕豆大小时进行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并用食用菌液体菌肥(催菇灵)喷洒菇体(用喷雾器),将液体菌肥加水300倍稀释后喷洒,要少喷、勤喷,从而提前出菇和提高产量。此时温度保持在12--20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要适当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否则,易形成畸形菇。一般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需要12天左右,生物转化率在40--80%,一般能采收两潮菇。


         
         一、栽培时间
         
      根据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时间一般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时间为4--5月份,秋季栽培时间为8月底--9月中旬。播种后40天左右出菇,自然气温达到20--28度为好。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要灵活掌握。
          二、工艺流程
          备料---预湿---堆料发酵---翻堆---铺料---播种---覆土---菌丝生长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包装
          三、培养基配方(按100平方米计算)
         
      (1)麦秸1250公斤,干粪450公斤,棉籽皮1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石灰40公斤,石膏40公斤,发酵剂10公斤。(2)棉籽皮990公斤,干粪360公斤,麸皮360公斤,发酵剂10公斤,石灰36公斤,石膏、过磷酸钙、尿素各18公斤。(3)玉米秸1440公斤,干牛粪270公斤,石膏54公斤,石灰18公斤,菜籽饼18公斤,尿素7.2公斤或硫酸铵14.4公斤,发酵剂10公斤。
          四、培养基建堆发酵
         
      栽培姬松茸要想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打破常规的栽培方法。一是改常规的自然发酵为添加食用菌发酵剂来发酵。众所周知,常规发酵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来发酵。但由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有限,很难将培养料催化分解,所以产量不高。食用菌发酵剂是由放线菌、酵母菌、有益细菌三大类20多种微生物菌群组成。用于姬松茸的堆料发酵,可短时间提高料温,催化分解培养料,利于菌丝吸收,将培养料的有效成分尽可能的转化为子实体,从而提高产量。二是改覆生肥土为有机发酵土。采用这两种新技术,一是可以提高产量质量,二是无须添加抑菌剂,符合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1)麦秸预湿:根据上述配方称取麦秸,分批用水浸泡,边泡边搅拌,麦秸均匀吸足水后,分层堆放在料场的一边,预堆后料堆应有水流出。(2)麦秸预堆:麦秸预湿后第二天,把预湿的麦秸铺一层厚约30公分,宽2.2米,长5.5米,然后在麦秸表面撒一层石灰粉,喷淋一次水,再撒尿素,然后再铺一层麦秸,依次类推,直到预堆完毕。用尿素2.5公斤,石灰粉7.5公斤,料堆约23立方米。(3)建堆前准备:建堆前把牛、马、鸡粪、饼肥分别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然后用1%的石灰水预湿至手握成团,落地能散再拌匀,同时把化肥、石膏、石灰粉碎后混合均匀,撒在牛、马、鸡粪的面上,再将两料拌匀,用塑料膜盖严待用。(4)堆置发酵:麦秸预堆后第5天建堆,把预堆后的麦秸铺在堆料场上,厚30公分,宽1.8--2.2米,长8--10米,然后在料的表面撒一层牛、马、鸡粪的混合料,在混合料上面撒一层发酵剂。依次类推,直到建堆完备。最后在料面上用混合料把麦秸盖严再覆盖一层草毡,每天在草毡上喷1--2次水。
          五、翻堆
         
      翻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粪草多次翻动混拌,重新调整不同的粪草位置,排除堆料发酵时产生的废气,检查和调节粪草的水分、PH值、改善料堆各部位的通氧状态,满足微生物的繁殖活动需要,促使堆温再度升高,促进培养料加速分解、转化、腐熟均匀。翻堆是一个重要环节,切勿大意,每隔一段时间翻堆一次。建堆后第五天翻堆,翻堆是要注意把四周培养料中间的翻外面,外面的翻中间。粪草充分抖松,视料情况,适当补水,边缘不能有水流出。第二次翻堆是在第一次翻堆后第五天,同时用15公斤石灰粉制成石灰水,作补水用。测PH值8--9之间。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5天后进行,再按4天、3天翻堆两次,共5次翻堆。发酵好的培养料呈棕褐色、柔软有弹性、腐熟均匀、颜色一致、有浓香酒糟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即散堆降温,调节料内含水量至60--65%,即抓一把培养料用手挤,指缝间有一、二滴水为适宜,PH值调至7--8为宜。
          六、培养料上床(畦)
         
      姬松茸栽培室内、野外畦床均可。室内搭架床3--5层或利用原有菇房架床,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不紧不松地铺入菇床或畦床,厚度以20厘米为宜。培养料上床后,关闭菇房的出入、通风口,然后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8--10毫升,高锰酸钾5克)或用硫磺熏蒸24小时。排除菇房或畦内药味,待料温降至28度时播种。
          七、播种与管理
         
      培养料整平后,菇房内没有药、氨味,料温稳定在28度以下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应将所有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用75%的酒精消毒。目前,大都采用谷粒菌种。其方法是先用菌种量的1/2均匀撒播料面上,然后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加振动料面表层,使谷粒菌种均匀的落入料内3--5厘米处,把余下的一半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用种量为谷粒菌种1--2瓶/平方米。再盖一层0.5厘米发酵过的粪肥(厚度以看不见菌种为宜),然后用木板轻轻拍平料面,保温发菌。室外畦床栽培播种后,尤其要注意保温保湿,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温度变化,注意床内料温。播种第六天,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一般每天通风一次。室内栽培也要注意菇房的温度变化,既要保温保湿,又要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以人进入菇房不感到气闷为宜。露地栽培,播种后要在畦面两边用竹木条扦插成弯弓形,然后覆盖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发育生长。菇床罩膜内温度不超过30度为宜。过高则应揭膜降温,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
          八、覆有机发酵土
         
      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至培养料的2/3时,即可覆土。覆土是栽培上的重要一环,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姬松茸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采用本所的最新科研成果--覆有机发酵土。(1)有机发酵土的配制方法:肥土3100公斤、干鸡粪400公斤、菜籽饼50公斤、麸皮1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碳酸钙15公斤、发酵剂15公斤、PH值7--8。要求粗土占2/3,细土占1/3,粗土直径约1.5厘米,细土直径约0.5厘米,100平方米约需4.5立方。有机发酵土建堆前,先将干鸡粪、菜籽饼粉碎,然后将2/3粗土和1/3细土,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分开建堆发酵。其方法是:将2/3粗土和1/3细土分开堆在场地上,按比例将干鸡粪、菜籽饼、麸皮、发酵剂等撒在土上,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在50%左右,当有机土充分湿润后,堆宽1.2--1.5米,高1.0--1.2米的长条形料堆,堆四周用直径3--5厘米的木棒打孔,孔深0.6--0.8米,孔间距0.4--0.5米,然后用草帘或麻袋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每次翻堆间隔天数大约为4、4、3、3、3天,总发酵期约20天左右,发酵好的有机土散堆降温待用。(2)覆土:覆土的前一天先将有机发酵土调至含水量60%左右,覆土采用平铺式或锯齿式。即在料面先覆一层1厘米厚的粗土,1周后待菌丝爬至粗土层的2/3时覆细土,填补粗土之间的空隙,保持湿度,以利菌丝爬上粗土层。粗细土厚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即培养料的1/6。覆土对姬松茸的子实体生长所起的作用是:覆土层内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刺激诱导姬松茸子实体形成。覆土后料面和土层的通气性能降低,使菌丝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很好的散发,从而改变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另外,料面和土层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加之要向土层喷施大量水分,覆土对料面菌丝的机械刺激和喷水刺激都可促进子实体形成,并可支持菇体。
          九、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管理的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提高姬松茸的产量与质量。因此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尽量注意"听、看、摸、嗅、查"。听:听天气预报,弄清是晴、阴、雨,是否有高温或寒流袭击。看:看温度、干湿度、看菇的密度、肥瘦、外表。摸:摸一摸覆土的干湿度情况。嗅:嗅菇房内的空气是否新鲜。查:查一查菌丝生长情况、覆土的湿度、有无病虫的危害。姬松茸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播种到菌丝长满出菇,一般需要40天左右。当菇床上面涌现白色粒状的菇蕾,继而长至黄豆大小,大约3-5天后菇蕾发育生长至直径2--3厘米时,应停止喷水,避免造成死菇和畸形菇。此时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时应特别注意菇房土层的湿度,确保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这是姬松茸水分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姬松茸每潮菇历时约8天,每潮菇结束后需要15天养菌时间,每潮菇采收后就要再修改菇床的形状,用食用菌液体菌肥(催菇灵)补充营养与水分,为下次出菇作好准备。姬松茸出菇时可持续3个月左右,采收4--5潮。菇房畦栽培,鲜菇产量可达10公斤/平方米,露地畦载可产鲜菇3--4公斤/平方米。

luzhln 发表于 2004-3-6 23:40:31

各地市场所价格差异较大,这家伙在我们这儿就当平菇买,口感也不特别,只是形状较大。

HLJ7606 发表于 2004-4-16 11:27:24

不会吧?贵宾?看来你没吃过新疆的白灵菇了,口感很好的.

luzhln 发表于 2004-4-17 22:37:02

以下是引用HLJ7606在2004-4-16 11:27:24的发言:
不会吧?贵宾?看来你没吃过新疆的白灵菇了,口感很好的.


你好,看来我那天一定要来吃一下你的正宗的白灵菇。

我也做个,长出来最大的有400克一朵,肉有二寸厚,吃起来鲜,但不怎么嫩。
我还在试验看是不是原料的原因。我用的麦杆和玉米芯,你用的是什么料呀?

山东省宁津县食用菌站 发表于 2004-7-1 15:10:04

luzhln 发表于 2004-5-23 22:16:26

好价钱!

HLJ7606 发表于 2004-5-21 10:16:54

不好意思,多天未上网.前些日子是我们这白灵菇做菌袋的关键时期,没顾得上.
现在价格真好,30元/千克.
用麦杆和玉米芯做出来是要差一些,白灵菇含蛋白多,需高氮配方.棉仔皮主料配方较好。
棉籽皮78%、麦麸皮12%,玉米粉(小颗粒)8%,石灰、糖各1%,无污染绿色配方。若要正宗口味,还需用5%的阿魏草粉(中草药,新疆产)替换5%的棉籽皮。不过不用阿魏草粉,用以上配方做出来的口感和用的是一样的,只是没有特有的鲜味。还有,必须在8成熟以前采收,否则菌摺上卷就老了,不嫩。还有,做菜时要清炒,除油、盐和少许糖,不加其它的,一定好。

zhangsyj 发表于 2005-5-15 11:47:58

来学习 发表于 2005-10-13 18:07:10

<P>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加盟的。</P>

来学习 发表于 2005-9-20 19:36:49

<P>有兴趣,顶起来 。。。</P><P>白灵菇的成本很高呀。。我查了下,一公斤合到11元,反季节也是一样的成本吗?</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栽培白灵菇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