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x20020306 发表于 2004-2-18 21:14:04

袋栽平菇补水法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
    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于水。如果出菇期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能够达到65%--70%,长出的菇体不仅盖大而厚,柄短而粗,而且菇体丰满,色泽亮丽,鲜嫩可口,产量与质量也将大幅度上升。
    为何基质含水量的多与少存在着如此差异呢?这是因为:干燥的培养料内养分是不易分解的,料内那点仅存的水分只够菌丝体维持生命,根本无法提供给子实体供其生长发育,只有使料内有了充足的水分之后,各种有益微生物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作用,原料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转化,菌丝体才能源源不断地从料内吸收和积累养分,输送给子实体生长发育,长出优质的菇体。
    袋内补水,是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技术措施,如果应用得当,效益相当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哪些袋宜补水,哪些袋又不宜补水呢?一是看菌丝的长势。凡料内菌丝生长旺盛、浓密、洁白的菌袋二是看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含水量已显著下降(低于50%)的菌袋;三是看自然温度。自然温度稳定在8℃以上。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在出菇期内向料内补水2次左右。第1次补水时间为头潮菇采摘完毕,第2次为3潮菇结束时。如果料内菌丝生长稀疏、长势细弱、菌丝发黄、生活力下降或料内水分适中或自然温度降至5℃以下或料内已发生病虫害等,均不宜补水。
    袋内补水的具体方法是:袋栽平菇头潮菇采收结束后,用一支或多支专用补水器,利用普通喷雾器上的接头、开关等零部件与一根塑料管或橡胶管连接上,另一端则接在自来水龙头上(没有自来水资源的可用微型水泵抽水代替),需要补水时,先打开自来水龙头开关,将补水器插入料内,再打开水管上的备用开关,水在有压力的状况下就会顺利补进料内。一袋补足后,关闭手头开关,再补另一袋。水分的补充标准是使菌筒的质量达到装袋时的质量或者略高一点。一般装1000g干料的菌筒,补水后的质量应达到2500g左右。经补水后,可连续出2--3潮优质平菇,总产量可比常规出菇法提高50%左右,效益相当可观。如果前期未能补水,采收3--4潮菇后只要料内菌丝生长旺盛,自然气温在10℃以上,仍然可以补一次水,但补水量应降低20%--30%,后期仍可出1--2潮好菇。该补水法在高温季节切不可用,易导致整体污染。

http://www.fm214.com/photos/74298.gif

anchun2003 发表于 2004-3-5 09:32:44

可以问你这是怎么得出来的呀?

仙人掌 发表于 2004-4-23 00:51:06

实践出真知。

wym-0001 发表于 2004-8-30 07:01:45

种植专业户 发表于 2004-9-3 18:54:04

你好。现在补水方法有几种:1 注水器法      2双面袋立体覆土法      3新滴灌法
                                       4 浸泡法
   请问那种方法最好,都有哪些优点,缺点!
                                                                           谢谢,请回答!

仙人掌 发表于 2005-7-3 19:03:15

2法最好。产量高费工。

liutao7966 发表于 2005-7-18 23:59:4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仙人掌</I>在2005-7-3 19:03:15的发言:</B>
2法最好。产量高费工。</DIV>
<P>生产中如何操作运用?可否交流参考?</P>

学习 发表于 2005-11-15 20:54:45

zy68112828 发表于 2006-1-5 09:51:12

双面袋立体覆土法好。

liliooo 发表于 2006-7-20 17:48:22

<P>呵呵,有趣!试试看!   不过我家的原料水份一直都比较重了</P><P>    头潮菇出来后我都感觉比其他人的菇的含水量高,虽然单袋出菇量高,但多数贩子会对水份少点的菇看好一些!</P>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袋栽平菇补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