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dl2010 发表于 2011-12-31 09:37:02

<font color="#993366" size="4"><strong>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br/>一、母种(以平菇为例)<br/>简便的方法,通常从健壮平菇子实体上取下的营养体,置于斜面试管培养基中(以PDA为例),24~26度培养5~7天,菌丝长满斜面,绒毛短而浓白,打开有清香气味为标准品(也有用孢子印法和平皿法获得,略)由此分别接出七只平行试管为母种,在专业机构购买的往往是这一级菌种,但有些生产厂却再转一次,成为四十九支平行管,售价当母种一样,在价格上欺骗了消费者,在质量也降了一层(已经是F2)。<br/><br/>母种要标出生产日期,保存条件,正常4~7度,不超过三个月,要无论如何也要转入新试管中,如此下去只能再转三次,余下视为自然退化,不能再用。<br/>实际生产中是这样吗??<br/>就以液体发酵菌种而言,有说发酵5天,有的6天,更有9天为最好之说,倒底谁的是??还有将未用完的液体菌在罐里过夜两天还能用之说,请问可以推广吗?<br/><br/></strong></font>

hzdl2010 发表于 2011-12-31 09:43:25

<font color="#993366" size="4"><strong>还有,仍以发酵液体为例,不以天为计算,有的则以发酵至有粘稠状,菌球大小均匀,上下一致,不沉淀,不分层,无疑味,,这是什么标准?能够确定是无污染吗?<br/>没有标准太可怕,标准非常重要。</strong></font>

hzdl2010 发表于 2011-12-31 09:10:5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脱毒灵</i>在2011-12-30 19:11:44的发言:</b><br/>&nbsp;
<p align="left"><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 我国食用菌生产品种多,范围广,呈多样性特征,所以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应该呈多样性。工厂化是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讨论就金针菇、杏孢菇、真姬菇几个稀有菇种温室工厂去讨论食用菌工厂化,只怕是以偏盖全,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觉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香菇、木耳、平菇、蘑菇和草菇五大主要品种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生产。减轻菇农的劳作,提高种菇的效益。</font></p></div>
<p><font color="#993366" size="4"><strong>非常赞同上述观点.,,发展食用菌林地栽培,提倡工厂式高效率加工制包,机械灌袋,自动化接种等生产方式的进步,为食用菌向节能生产,高品质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方向发展,应当给予重点关注和深入探讨;<u>个人观点</u>:在技术面上,提供支持并不难,尽管一些"黑板种菇教授"有之;理论与实际"双规制"有之;但最主要的是缺少有效的食用菌种植标准,比如有无林地种菇标准?在不同品种上原料\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荷兰双孢蘑菇种植从选料开始,特别是经过两次发酵,以及菌种环节的处理,每一步都能做到按部就班,即是建N个分厂,也能做到产品一致,,,,这就是标准先行;有了标准技术人员才能设计适合的产品,否则谁造的产品(包括发酵罐)谁就是标准,互相不服,给使用者带来重重迷雾,因此,讨论标准,建立标准是不同地区的生产,不同级别的生产趋向一致的关键,,,,,</strong></font></p>

菇状元 发表于 2011-12-31 07:31:03

<p><font size="5">支持叶老师的观点,</font></p>

富邦菌业 发表于 2012-1-2 16:44:45

楼主的一二三四分析的清晰明了,可以借鉴。我国的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必然是多样性的,任何一家之言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减轻劳动力是一条线。

嘉州菇农 发表于 2012-1-2 08:55:44

<ol>
<li>1.支持叶老师的观点,很赞同。 2.对2010朋友观点有不同的认实,不管你继代了N次菌丝不复壮等于零。<br/></li></ol>

甜露珍菌园 发表于 2012-1-23 18:05:21

我的低成本夏季降温技术如果运用到食用菌生产<br/>可以取工厂化生产和农户生产之优势,补其不足之处。

脱毒灵 发表于 2012-4-30 09:35:31

本帖最后由 脱毒灵 于 2012-4-30 09:36 编辑

工厂制包每人每天2000一3000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