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11:59:14

3.72、四海镇种双孢发展基地 循日记忆往事非常清晰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3.72</b><b>、四海镇种双孢发展基地</b><b> </b><b>循日记忆往事非常清晰</b><b> </b></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2005年3月18日,应北京延庆四海镇政府邀请,与丰源菇行宋春领一块去考察,与刘镇长进行了座谈交流。镇长介绍四海镇位于北京中轴线北沿线上,人杰地灵, 地处北部山区,海拔700米。初步接触, 刘镇长务实,希望干点实事,初步定下发展玉米秸杆栽培双孢菇项目的合作意向。</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3月21日,完成了四海双孢蘑菇种植方案,经过几次进一步细化考察,洽谈,到4月11日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确定了利用原粮库的旧房间,修建半地下菇棚和简易菇棚出菇, 最后落实了6个村,有20多户农户参与。</font></p><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 四海基地原料发酵时的技术员是山西的大卢, 在老家五台,与他弟弟小卢一块,玉米秸秆种双孢蘑菇也小有名气了。 后来,出菇阶段的技术员是张家口万全的李正孝, 2004年在万全刚发展了双孢蘑菇,也有经验。我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关键时刻来现场指导,大概每个月来现场3-4次。这样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到7月8日,就开始出菇,尤其是粮库房间内层架式栽培的大量出菇,产量高的第一潮就出到8斤左右。但天不作美,一方面四海夏季的气温白天也很高,而且2005年北京有几场高温,第一场是7月18号开始,连续3天,菇房内25度以上,菇蕾基本死光,褐斑病严重。第二次高温在8月11号,连续3天高温高湿,菇棚内26-28度,正在大批出菇的小菇全部死亡。</font>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11:59:58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海基地生产基本成功,但留有遗憾,没有达到最好。具体发展过程、出现问题,技术上如何解决,日记内均有详细记载,有兴趣者可以仔细研读。这里总结分析一下四海得失的原因:</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1、从98年开始,我在北方农村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已经6年,基本技术成熟, 两位技术员也有实践经验,故总体上是成功的。</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2、菇农经济效益并不很好,这是因为众多农户分散发酵、分散出菇管理,这种方式总体上就是落后的,双孢蘑菇种植不能打人民战争,其结果必定是劳民伤财。</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3、2005年北京遇上了50年不遇的两场高温,损失了40%的产量。</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当年四海双孢蘑菇种植效益不高的原因是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人祸就是制定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推广形式,总体发展方案就是错误的。</font></p>

双孢菇装备 发表于 2011-9-16 14:10:36

<p>好的</p>

双孢菇装备 发表于 2011-9-16 14:20:28

呵呵 现在有好的模式了 如同荷兰 集中工厂化制料 分户种植。 双孢菇高质量 高产量的重要环节就在于制料工艺。工厂化隧道二次发酵 出三潮就结束,最低产量也会有15-18公斤&nbsp;何况通常产量几乎可达25公斤以上 。田园技术总监&nbsp; 王春宝 应该是工厂化的高手 老手 都叫他王工&nbsp; 他的温控经济大棚在盛夏都是丰产。 王春宝 13718521623

双孢菇装备 发表于 2011-9-16 14:24:53

我是很敬佩在农业上搞了一生的工作者。太辛苦 也太不容易了。你们才是专家,你们该是真正的教授者。什么脑残专家 呵呵 让他们傻去吧 。呵呵 赞老梁。&nbsp;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16:53:47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当年日记:</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2005.3-18 &nbsp;&nbsp;中午到延庆四海镇。山区,海拔700米,可发展夏季玉米秸杆双孢菇。与刘镇长谈,务实,可合作。</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3-21 完成四海方案和协议。</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3-25 小宋一块准备到四海,准备资料。11点多宋和李平来,走昌平, 过长陵,山区、农家乐旅游区, 盘山麓, 3点到四海,看光盘、看地形。</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8 &nbsp;与小宋到四海,大棚内去年种的双孢蘑菇只在边上出。覆土太细, 没有土粒,不上土。</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10 晚上大卢和小宋来。</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11 到四海, 签订协议, 主要在旧房间种。</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29&nbsp; 中午1点才到延庆,小吴接。四海用小挖掘机挖半地下菇棚效率好。玉米秸杆发酵正常,搭架认真,晚上与卢一块小旅店。</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4-30&nbsp; 去年的菇棚,床面还是不出菇,打孔后菌丝生长好, 但土内菌丝不多, 大多看不到。鸡场发酵料堆太大,除表层外,里边发酸,一点温度没有。</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5-10日,小雨,到四海,看原料发酵,基本正常。晚上小旅店与大卢谈二次发酵具体细节。</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5-11 上午吴英明开车到山里转找覆土材料。</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5-28 &nbsp;中午小吴带四海人13人来五台考察。</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5-31 &nbsp;11点到粮库,发酵料过头,水分大,有氨味,库内窗户堵住。赶快打开窗户。下午面的到基地,雷雨,料厚,已经播种。到大吉祥,栽培室窗户堵住,不透气,原料已经长出毛霉根霉。赶快打开窗户,通风。</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6-1 基地和粮库原料发酵有点过头。见刘镇长,提出要长期聘用自己。</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6-15 上午急忙赶到四海已经1点多。粮库菌丝基本发满,但是螨虫卵密密麻麻。原因是原料太湿,二次发酵没有通蒸汽,只靠自然升温原料没有完全达到60度,肯定留有死角。鸡场原料干湿正好,有绿霉点,是没有发满的菌种颗粒形成。原料堆底部的原料上床后表面石膏霉多,是否底部石灰多,碱性大。 基地料厚,但菌丝基本满,三个地方均是门窗大开,充分通风。 大吉祥一村民发酵期间一直盖膜,通风不够,原料上床后氨气浓,湿度大,二次发酵不彻底,需要风吹几天后播种。大卢不能来,考虑万全的老李来当技术员。</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6-16 &nbsp;准备覆土,晚上回到上庄。</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6-18 &nbsp;到延庆12点,与李正孝一块到四海。下午粮库:东库地面培养料全部大翻, 南东库菌丝长透结实,南西库菌丝层也通气了。后到基地,覆土水分大,发粘,蒸汽后,覆盖。</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6-19 上午粮库,南东库覆盖加陈旧牛粪的土,怀疑牛粪太多。南西库是养花土,嘱咐一定要造粒。大吉祥牛圈氨气浓,今天也播种了。大胜岭女士播种,羊厂翻堆,估计7月5日播种。</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3 &nbsp;北京四海来忻州拉菌种,</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9&nbsp; 一早小宋一块到四海,几家出菇的正常。</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11 &nbsp;到四海,下午各个点转,问题严重,原料发酵偏湿,鬼伞严重。幸运的是前三家顺利出菇,效果不错。中间的几家自己都不知道,都没有去过,技术管理问题大。</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12 一早到粮库,出菇开始盛期,比较成功。搭架、大车间、夏季、大通风、草皮土、发酵牛粪添加证明成功。后到两家第一次才去的农户,一家鬼伞严重,及时揭膜通风。小史上任自己才第一次全部看到农户。</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22&nbsp; 四海来电,进入伏天大车间内温度也突然升高到24 -26度。小菇死亡,冷水不能直接喷到菇床上。</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26 火车到康庄,葛镇长来接。7月18号左右几天高温,菇房内25度以上,菇蕾基本死光,褐斑病严重。</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27 &nbsp;全部农户看一遍,后期的发酵大部分水分大,因为没有通风,鬼伞多。经偏干管理后,菌丝恢复。给刘镇讲,基本成功,但是不满意,不是最好。</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28 小宋讲蘑菇洗后变黑,有病。</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7-29&nbsp; 到四海,老李给菇农讲课,病害严重,菇质量太差。决定停水7天,喷药。蘑菇削根后切口变暗,是否料变酸,是生理病害。</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8-15 &nbsp;常经理一块到四海,由于11号后连续3天高温高湿,菇棚内26-28度,正在大批出菇的小菇全部死亡。病虫害严重喷500倍多菌灵和控制喷水后抑制效果明显。 喷漂白粉子实体变黄, 喷1%食盐水变白。 晚上开始下雨降温。</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8-26 &nbsp;&nbsp;海淀外贸刘常有一块到四海,16号降温后,出菇还没有进入高潮。</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8-30 &nbsp;中午小宋一块到四海,出菇已经进入高潮,大部分菇农管理认真,收菇的基本是3元/斤,估计大部分不用赔钱。只是高温造成40%的损失。第二批也没有认真实施二次发酵。小宋要来收菇,3.5元/斤。</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9-11日&nbsp; 小宋带密云袁站长来, 下午到四海。</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9-25 &nbsp;四海出菇很少了, 毛病是菇根有毛病,着生不牢, 一碰就掉,是病害还是高温, 菌丝体老化。</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10-1 四海老李来密云拉500瓶原种。</font></p><br/>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16:56:0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双孢菇装备</i>在2011-9-16 14:20:28的发言:</b><br/><font color="#0000ff" size="5">呵呵 现在有好的模式了 如同荷兰 集中工厂化制料 分户种植。 双孢菇高质量 高产量的重要环节就在于制料工艺。工厂化隧道二次发酵 出三潮就结束,最低产量也会有15-18公斤&nbsp;何况通常产量几乎可达25公斤以上 。田园技术总监&nbsp; 王春宝 应该是工厂化的高手 老手 都叫他王工&nbsp; 他的温控经济大棚在盛夏都是丰产。 王春宝 13718521623 </font></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5">集中工厂化制料 分户种植。中国特色家庭式工厂化生产是目前双孢蘑菇生产的好模式。<br/>田园王总听说过, 有机会去拜访!</font></p>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7 09:15:3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双孢菇装备</i>在2011-9-16 14:24:53的发言:</b><br/><font color="#0000ff" size="5">我是很敬佩在农业上搞了一生的工作者。太辛苦 也太不容易了。你们才是专家,你们该是真正的教授者。什么脑残专家 呵呵 让他们傻去吧 。呵呵 赞老梁</font>。<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emushroom.net/images/emot/em17.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nbsp; <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emushroom.net/images/emot/em17.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 </div>
<p><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这些话老梁听了舒服啊!哈哈哈! 装备兄是何方人士, 老梁有机会去拜访啊</font><font color="#ff0000">!当面聆听更多的好话,换一个心情愉快,养身健体, 合算啊!哈哈!</font></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72、四海镇种双孢发展基地 循日记忆往事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