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5 16:36:01

3.66、双孢菇产业历尽磨难 工厂化生产呈现曙光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3.66</b><b>、双孢菇产业历尽磨难</b><b> </b><b>工厂化生产呈现曙光</b><b> </b></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nbsp;&nbsp;</b><b>&nbsp; </b>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输入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就会看到2002年中国农业电影厂拍摄发行的科教电影: </font></font><a name="dttl"></a><a href="http://www.56.com/u69/v_NTcyMDY5OTY.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 size="5">[科教片]玉米秸杆栽培双孢蘑菇[高效益生态养殖技术论坛] - 在线观看 -...</font></a><font color="#0000ff" size="5">。电影主要介绍当年北方的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玉米秸秆牛粪为主料,人工建堆、翻料发酵,小拱棚、温室大棚地栽出菇。当然电影内也介绍了河北固安康益园食用菌厂机械化建堆、翻料、隧道发酵、草炭土覆土、麦粒菌种、大棚内层架式出菇,这无疑是比较先进,向工厂化生产迈出了一步。</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nbsp;&nbsp; </b>10年过去了,毫无疑问,实践证明人工发酵、小拱棚、温室大棚地栽出菇的方式是落后的,是逐步要淘汰的,这仅是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位匆匆过客。这里值得深思、品味的是当年康益园采用的是先进的机械化建堆、翻料、隧道发酵、层架式栽培出菇的工艺技术,但也没有维持几年,生产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到2004年就关门大吉。后来,我曾多次到康益园考察,探究其中原因。表面上看康益园发生了产权纠纷,但那只是一个偶然的、表层的因素,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1、发酵是机械化,但其他环节还需大量人工; 2、出菇靠自然条件,每年只能出一季,导致机械化的发酵设备、设施利用率太低,增加了生产的无效成本;3、市场价格太低,当年每斤仅2-3元。4、以公司的形式组织生产,可大部分生产手段是手工操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统一、不协调,导致效率不高。</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b>&nbsp;&nbsp;&nbsp; </b>双孢蘑菇的小拱棚、温室地栽,落后的工艺自然是淘汰对象,奇怪的是康益园当年先进的发酵工艺,也并没有风光几天;还有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从国外成套进口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线也都成了昙花一现的摆设,这自然引起我们的深思。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说双孢蘑菇是经受磨难最多的一个品种,也是付出代价太大的一个品种。</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5">&nbsp;&nbsp;&nbsp; 今天啰嗦这么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下、重复一下,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机械化设备相对成本已经低于人工劳力成本,产品价格也在节节攀升,可以说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已经水到渠成、势在必行了。当然,搞工厂化就一定要标准化、就要一步到位,工厂化可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代价太大,这样的河过不起。这个观点其实就是故事:液体菌种普及应用为时尚早 双孢蘑菇工厂生产势在必行里所提到的。</font></p>

野蘑菇 发表于 2011-9-15 19:46:22

&nbsp;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有好几个环节,只提高一、二个环节---机械翻料加二次发酵,其它不变,达不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08:24: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野蘑菇</i>在2011-9-16 7:50:43的发言:</b><br/><font color="#0000ff" size="5">宋总的富邦模式加上杨老师安工双孢菇论坛老师等现代蘑菇堆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br/></font></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宋总的富邦模式,应该有利于中国特色的家庭式工厂化模式的推广,我现在还是提倡家庭式工厂化模式, 不知你们年轻的一代有什么看法?</font></p>

野蘑菇 发表于 2011-9-16 07:50:43

宋总的富邦模式加上杨老师安工双孢菇论坛老师等现代蘑菇堆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梁故事会</i>在2011-9-16 6:34:27的发言:</b><br/>
       
       
        <p><font size="5" color="#0000ff">野蘑菇的工厂化搞得不错,你说得对,这两个环节是基础, 关键是菌种活力, 出菇条件是保证, 一环也不能少!</font></p>
       
</div>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06:34: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野蘑菇</i>在2011-9-15 19:46:22的发言:</b><br/>&nbsp;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有好几个环节,只提高一、二个环节---机械翻料加二次发酵,其它不变,达不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5">野蘑菇的工厂化搞得不错,你说得对,这两个环节是基础, 关键是菌种活力, 出菇条件是保证, 一环也不能少!</font></p>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1-9-16 14:0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野蘑菇</i>在2011-9-16 12:07:41的发言:</b><br/><font color="#0000ff" size="5">富邦模式很适合中国特色。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翻堆机械、或发酵槽以及二次发酵隧道也将逐渐普及。<br/></font></div>
<p><font size="5"><font color="#0000ff">富邦模式很适合中国特色。</font><font color="#0000ff">有机会一定去参观学习!</font></font></p>

野蘑菇 发表于 2011-9-16 12:07:41

富邦模式很适合中国特色。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翻堆机械、或发酵槽以及二次发酵隧道也将逐渐普及。<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梁故事会</i>在2011-9-16 8:24:59的发言:</b><br/>
       
       
        <p><font size="5" color="#0000ff">宋总的富邦模式,应该有利于中国特色的家庭式工厂化模式的推广,我现在还是提倡家庭式工厂化模式, 不知你们年轻的一代有什么看法?</font></p>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66、双孢菇产业历尽磨难 工厂化生产呈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