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黑木耳技术可为菌农每万袋增纯利润2万元
<div class="p_content"><p class="d_floor">1楼 </p><cc>
<p id="post_content_13469599854" class="d_post_content"><img class="BDE_Image" src="http://hiphotos.baidu.com/%D0%D7%C3%CD%D0%A1%B8%C2%D3%E3/pic/item/fb84cdcf5dcf70bbd00060ca.jpg" width="400" height="300"/><br/><br/><br/>“养个孩子吊起来”曾经是东北一大怪。如今,在有着“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之称的东宁县,黑木耳生产也有一怪:菌袋串挂起来。同传统地栽方式相比,这看似简单的一“挂”,可为菌农每万袋黑木耳增加纯利润2万元。<br/><br/>“‘挂袋耳’不仅占地少,还干净,品质好价格自然高。”7月25日,看到自家2万袋“挂袋耳”被客商以高价抢购一空,东宁镇大城子村菌农于宗海高兴地合不拢嘴。<BR>&nbsp;&nbsp;&nbsp; 东宁县是东北三省黑木耳主产区。2010年,全县黑木耳规模和产量达到了8.8亿袋、3.6万吨,黑木耳产业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菌农人均纯收入达11741元。但随着规模的扩张,传统落地摆放的地栽生产模式遇到了地租抬高、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从2009年始,东宁人开始探索和发展“挂袋耳”,引导产业向“空间”要效益。<br/><br/>“挂袋耳”学名为棚室黑木耳立体挂袋栽培技术。经过两年的实践,东宁人攻克了“挂袋耳”生产中的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棚室温度、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关,为大面积推广扫清了障碍。作为东宁首批大面积开展“挂袋耳”生产的菌农,于宗海介绍说,虽然发展“挂袋耳”,需要在棚室、喷灌等方面进行前期投入,但对比地栽耳除草、晾晒物、人工、草帘子等费用,凭着挂袋耳的高效益,两年就可以收回投入。<br/>东宁县供销社主任卜宏志介绍说,在相同面积下,“挂袋耳”菌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耳的6倍。同时,由于在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受天气影响小,一个生产周期下来,可省水70%多,降低能耗70%多。再加“挂袋耳”可提前一个月采摘,木耳洁净,无泥沙,无杂草,无污染,每袋“挂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2元多。 据了解,今年东宁县共发展“挂袋耳”10万袋,下一步该县将通过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等举措,在全县大面积推广。</p></cc><br/></div> 一袋多赚两元吗?那每袋利润是多少呢?产值是多少呢?成本呢?<br/> 一楼的朋友,东宁的棚室吊袋木耳污染率咋样?您是搞这个的吗?发个技术资料或QQ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