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沿革(一)
浅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沿革(一)
原创:菇生 微信公众号:问菇(wengunet)
*致力于食用菌生产、技术及投资领域的内容原创,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见地的行业公众号。*如欲了解更多专业资讯和行业干货,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问菇公众号。https://bbs.emushroom.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MwNjZ8ZTRmZDRiYWZ8MTU3NjQwMzgwNXw1Mjk0OXw0MzY2ODM%3D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均为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虽然投资成本低,可因地制宜生产,但承受自然风险的能力差,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弱,产品受季节限制,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与当今市场的要求不相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以符合市场需求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为导向,综合利用制冷工程、GMP车间、自动袋栽机械生产线以及脉动真空灭菌等现代设施设备,引入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为菇类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现了生产的周年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弊病,使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像工业品一样稳定、可靠、安全。
国外发展情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叶。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生产。日本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最早的国家,从60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业产业之一,经济效益较高。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已完全进入了工厂化,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控制,成为现代农业的代表。
目前,全球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是以荷兰、英国、美国为代表,产品以双孢菇为主。亚洲是以日本、韩国、台湾为代表,产品主要为金针菇、杏鲍菇,他们虽然设施先进,但由于消费模式的限制,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单一,产业发展受到局限。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1993年第一家台资金针菇瓶栽工厂“和昌”在广东番禺成立。同年,“冠荣”、“长寿”等台资企业也在北京建成投产。1994年黄毅和何丛林、詹位黎等人开始尝试在福建进行金针菇工厂化袋栽生产。1998年台资在上海南汇区下沙设厂生产“玉山”金针菇,经过逐年扩张,最高日产达25吨规模,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金针菇企业。1999年上海天橱菇业有限公司“天橱一号”产品问世。随后还有珠海绿阳、广东星河等等大型企业陆续问世。
与此同时,经过数年的努力,福建省永泰县的食用菌从业者终于率先将塑料袋栽技术大规模应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并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与瓶栽相比,袋栽工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装备落后,但由于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占据着一席之地。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问菇(wengunet)立场。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涉及版权和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联系邮箱:wengunet@163.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