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天下 发表于 2019-2-19 16:50:05

食用菌新秀大球盖菇成为多地产业扶贫新角色

本帖最后由 独孤天下 于 2019-2-21 10:44 编辑

  近年来,全国各地吹响了脱贫攻坚的总号角,各地紧锣密鼓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如火如荼的扶贫产业也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用菌产业因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成为了各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并大力推广。
  在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逐渐形成了百菌争艳的产业格局。香菇、平菇、木耳、双孢菇、金针菇等成为了食用菌界炙手可热的种植品种。然而,在食用菌品种繁多,百花齐放的今天,有一颗食用菌新秀正冉冉升起,正扮演着脱贫攻坚的新角色,成为了产业精准扶贫的新引擎。
  这个食用菌新秀正是大球盖菇!那么,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品种,它的优势是什么呢?
       发展林下经济助推精准扶贫
  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助推精准扶贫“成为各地实施脱贫攻坚的主题和特色。林下经济在助推绿色化转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因此,发展食用菌林下经济,有利于实现林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
  大球盖菇拥有成熟的林下栽培技术,林下的枯枝落叶非常适合大球盖菇菌丝分解转化利用,菌床表面采用林下肥沃的营养土作为覆土层,更加有利地提高栽培产量。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后废弃的菌糠、菌渣是优质的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同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显著降低了苗木管理成本,其灌溉成本、施肥成本和病虫害防治成本均降低了,树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木材生长量增加。
  同时,大球盖菇还是秸秆”杀手“。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作物秸秆资源来源广泛、数量巨大。大球盖菇是生物化解农作物下脚料的能手,抗杂菌能力强,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大球盖菇是生态农业的生力军,逐渐成为各地精准扶贫、种植结构调整的优势项目。   
      除了林下经济,大球盖菇又是如何助力脱贫呢?
    “复活”冬闲田实现双赢
  对于菇农而言,选择一个投资少、效益高、栽培技术简单的食用菌品种,是规避种植风险的目标。大球盖菇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菇农只需每亩花1000多元买菌种,再花上3000元左右的工钱,种好之后不用施肥、不用撒农药,只要用稻草当培养原料,2个月左右便可出菇。大球盖菇种植技术简单,但出菇量却很大,平均亩产多在3000-5000斤,有些地区可达到6000左右的亩产,售价可达到5-10元不等(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以售价5元每亩产4000斤计算,亩产值可达2万元,去除成本,每亩获利可达1万多元。
大棚轮作  在种植时间方面。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在闽粤等省区可以自然越冬。由于适种季节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蕈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部分地区从秋季的8月份到翌年春季4月份都可以栽培,但大部分地区适宜秋季种植,少数寒冷地区可以在早春投料播种。出菇期正好处于元旦、春节期间,鲜菇市场售价高;冷棚种植的采收时间与露地和林下相比,冬前可以延长采收期,春季可以提早采收上市。
  菇农既能赚到钱,还能利用闲田创收,经济环保,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可持续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要想实现精准扶贫的长期目标,一个可持续发展品种必不可少。有人可能会问,大球盖菇产业在助推精准扶贫过程中前景如何呢?
  大球盖菇除了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也非常丰富。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的主要功能成分包括多糖、黄酮、酚类、甾醇,以及少量的凝集素等。大球盖菇中的这些物质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增强人体机能、抑制疾病的发生。随着人们对大球盖菇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认识,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部分地区菜市场大球盖菇销量超过了常规品种平菇、香菇、金针菇,除鲜销外,各类干制品、真空清水软包装加工、速冻加工、盐渍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提取多糖生产保健品或药品等深加工即将成为可能。这说明,大球盖菇极具开发潜质,市场前景广阔。
点击图片了解会议详细内容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空话,解决贫困问题也要了解病因才能斩草除根。大球盖菇产业具备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了解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现状和产业发展形势,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以发掘优势资源来推动产业扶贫。据了解,2019中国大球盖菇产业发展大会是我国针对大球盖菇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大会,是大球盖菇全国首秀。会议将于2019年3月23日在湖北宜昌召开,是广大从业者进行学术和产业交流的难得机会和平台。大会将为加强大球盖菇的技术交流和市场推广,促进产学研政的交流与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用菌新秀大球盖菇成为多地产业扶贫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