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市场低迷应对有招
2018年年初,食用菌市场便玩起了高台跳水,虽然夏季有一段爬楼走势,但为时较短,不足以引起从业者的亢奋,几乎无法挑起准业者的兴趣,直至11月份,低迷仍在继续,令人唏嘘。近半年来,关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益”的求助电话接到很多,笔者想借媒体一角公开与大家讨论,希望能对咱们的食用菌产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低价怪圈的原因
食用菌市场的之所以持续低迷,主要原因是:
1.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调产能、去库存的大气候所致。其中包括必须执行的相关国际条约等,使得农产品面临巨大挑战,但这种调整,无论从长远着想还是为产业计,都是必须的、非调不可的。君不见国内整个大农业的产品包括粮油肉蛋奶菜果茶等等,其价格甭说历史最高价格水平了,有几个能达到2017年以前的水平?其中,尤以小麦、玉米、鸡蛋以及各种蔬菜为代表,更是一路下滑,跌跌不休,虽然秋季蔬菜曾经直线上升一小段,但那是特殊的气候所致,非正常规律,故不讨论。这就是说,既然大农业的几乎全部的产品都在低价位运行,咱们的蘑菇也就不可能单独维持曾经的辉煌了。
2.食用菌品种的丰富,使得居民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大约十年前,尚未有“工厂化食用菌”进入市场,季节性很强的散户以及小企业的生产,品种少、数量少,消费者几无选择的余地,量少价俏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自2008年以来,“工厂化食用菌”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常规市场的大多数,在巨额投资面前,传统栽培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即便仍有顽强的散户产品应市,但人们眼中看到的多是整齐、个大的“工厂化”产品。虽然人工顺季栽培产品的品质较高,比如口感等等,但是,因为商品外观性较差,消费者大多不予选择,所以,价格下滑也是自然的。
3.菇品的同质化严重,让消费者有了感官疲劳、视觉疲劳以及味觉疲劳。
市场低迷应对有招
根据四十年来的食用菌研发实践和多年来的连续市场调研,笔者对近两年的食用菌市场进行了纵横比较,并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数次座谈,得出如下结论,今日发布出来,以飨读者:
1.寻找消费热季:比如传统节日前夕,必然是市场消费高峰,其中,尤以中秋、春节最为关键,君不见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以后,普通平菇一般保持在每公斤12元以上的价位,最高曾达每公斤20元以上,虽然是短暂的消费热季,但仅此一潮的利润就超过了平时的整批栽培。
要点:应季的产品,必须在准确掌握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投入,其中,当以控温设备为要,否则,很难按需应市。
2.寻找市场空档:所谓的市场空档,或曰产品淡季,由于“工厂化生产”的大量介入,产品的淡季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不妨从目前尚不能进行“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入手,或者将之进行反季节生产,自然就会找出市场空档了。比如,草菇,多在夏季应市,目前尚无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可在增加升温的条件下,使之春节前后上市,效益自然就有保障。
要点:市场空档,一旦进入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热门,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定位和寻找,不要老是盯着某一个熟悉的品种。
3.寻找最新技术:在大农业生产中,食用菌属于技术更新最快的品种之一,几乎不到一年即有新技术推出应用——这里所说的新技术,属于实用价值较高、可操作性很强的生产技术,而不是那种档案柜里的“科研成果”;比如改形菇,我们将普通平菇传统的七八分熟采收、改为三分熟采收,消费者多以为是新品种上市,品尝之后就会因为该种菇品具有口感劲道、滑嫩无比、超Q的弹劲等,令食者心生爱意,增强印象的同时,结果就是必然的再次消费和继续消费,生产的高效大门就此打开是确定无疑的了。
要点:如平菇的该种“改形菇”,产量偏低、价格较高是自然规律,目下尚不太适应乡村集市,因此,不要盲目效仿。
4.根据社会需要:据资料显示,我国近年进入癌症高发期,在此严峻形势下,富硒蘑菇(包括其它富硒食品)给人们送来一缕曙光。硒元素对人体有增强抗体、抑抗癌瘤等作用,生产者可有计划地生产此类蘑菇。
富硒蘑菇的生产不是很复杂,只要根据水源、原料和栽培品种以及生产季节等具体条件,设计出试验配方,将菇品送检后,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生产配方,仅需一两次即可确定固定的生产配方。富硒蘑菇的生产成本,较之普通蘑菇,增加约10%左右,产品的参考售价,一般可按普通产品价格的0.5-1倍左右推出,在人们的收入不太高的条件下,不要提价过高,即使提高50%的价格,效益也高于常规生产。
有了以上方案,对于明天的食用菌生产,你有信心了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曹德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