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 发表于 2011-2-25 08:15:17

[原创]中国的食用菌企业到底缺什么?

 
<p><font size="4">【易菇论坛首发】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无数企业,但行业人士都明白,能够做强做大的企业很有限,中国食用菌在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竞争优势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菌人对中国食用菌企业现有的“低成本扩张”模式表现出了有增无减的担忧和批评。中国的食用菌企业何时能从这种单纯的成本优势(汗水)转变成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创造财富的模式,正在成为菌物界关注的话题。 </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size="4">在我国食用菌行业里,不同的成功企业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的食用菌企业走的是高端,为技术研发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希望拥有核心技术;而也有的食用菌企业则坚持市场赢利导向,怎么赚钱做什么。这个行业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似乎更欣赏第一种模式,而第二种模式则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食用菌企业的成长模式,似乎更被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看好。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通常没有像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那样去深入到食用菌企业的各个环节,寻找成功的“秘诀”。相反,在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看来,每个成功或失败的个案都是某个特定的“目标”在特殊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的结果。换句话说,在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的思维模式里,约束条件的不同兴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少数食用菌企业脱颖而出。</font></p><br/>
<p><font size="4">我们中国现在的成功食用菌企业,包括星河、大山合、安惠、榕诊等,从食用菌企业的创业者的个性来说,可能不完全一样,但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如果不充分考虑它们面临的约束条件,我们并不能肯定一个食用菌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个性是否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治理模式和扩张战略与线路等。与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更看重食用菌企业家的个性不同的是,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更注重约束条件的差异。是这些约束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在他们初创时期和扩张时期的模式和战略选择。有的食用菌企业与地方政府官员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有很强的人脉,从而也就享受着地方政府提供的待遇,在信贷、上市和渠道等方面具有足够多的优势;有的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创业,在资金获得和销售渠道等资源上有着先天的不足,造就了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本领。这是一个在中国食用菌界很普遍但又很独特的环境。市场上存在的食用菌企业在出身上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身份,有着不同的待遇和渠道。在这样的差异环境下,你总是可以看见食用菌企业成功的不同模式。在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看来,这样的环境意味着同类型的食用菌企业却面临完全不同的约束条件,战略选择和扩张线路的差异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因此,个案能说明什么呢?个案更多地说明了它们面临的约束条件的不同。</font></p><br/>
<p><font size="4">大概可以说,在中国食用菌行业里,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少数脱颖而出的食用菌企业,而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看到的是大多数默默无闻的和主要依靠汗水而生存的食用菌企业。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个食用菌时代,影响我们注意力的不是大多数的食用菌企业,而是极少数脱颖而出的食用菌企业。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的职责就是去总结这些少数食用菌企业的成功秘诀。结果很可能是让这些少数成功的经验脱离了我们大多数食用菌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基础。向“少数企业学习”正在成为注重企业管理学的同仁默认的口号。向“少数”学什么呢?好像除了策略之外,还是策略。在目前比较热门的MBA的课堂上,有关管理和策略的内容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注重企业经济学的同仁这个让管理者多“练内功”的理论却不怎么受管理者的欢迎。</font></p><br/>
<p><font size="4">在中国食用菌企业面临所谓“生存危机”时,究竟是没有核心的技术?是高枕无忧的市场?还是企业的管理无法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与技术?许多业内同仁都认为,最大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所以即使面对着国内几亿人的食用菌巨大市场,也只能举步艰难。这个观点现在已经成为食用菌业内的主流。但对研究经济学的同仁来说,这个说法却并不可靠,甚至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倒反而为中国食用菌企业的失利寻找到了有利的借口。</font></p><br/>
<p><font size="4">为什么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呢?首先,食用菌市场的竞争和快速的变化显然并不发生在核心技术上而是发生在非核心技术上。其次,中国食用菌企业不拥有核心技术并不等于中国食用菌企业不可以在大量非核心技术上进行增量创新和增添新的附加值。最后,在同等技术条件下,中国食用菌企业本来应该比国外食用菌企业更有优势来获取本地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行为,更有渠道优势。但是,中国自己的食用菌企业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相反,当中国食用菌企业暂时在市场上得宠的时候,其他事情好像变得不再重要,全然忘记了差别竞争将很快夺走你的利润空间的常识。中国食用菌企业的失利说明的不是你拥有核心技术才能生存的道理,说明的应该是你缺乏市场的敏锐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增量技术创新能力,你就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绝不等于技术发明,你要有灵敏的技术创新的能力,你需要能够适应市场变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而中国的食用菌企业缺少的不是人才,也不是资金和渠道,其实正是食用菌企业的管理能力。我们全行业都在呼吁创新,但我们的食用菌企业仍把命运寄托在技术上,根本不注意练内功。没有真正过硬的管理,怎谈技术创新?有了钱又能怎么样?还不照样丢掉市场。</font></p><br/>
<p><font size="4">管理这个词在中国食用菌行业常常会被理解为它的反面。对于大多数菌人而言,所谓好的管理就是管得好、管得住。这也难怪,因为内部混乱得像一个大卖场的食用菌企业在中国也不在少数。但管得好和管得住的食用菌企业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是好的企业,对竞争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这样的食用菌企业管理一定难有活力。在今天,我们说中国食用菌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绝不是在说缺乏强硬性类似军事的管理方式,而是说中国食用菌企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在应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方面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才是中国食用菌企业的最大“软肋”。 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中国的食用菌企业到底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