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离市场还有多远?
<div align="center">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tbody>
<tr>
<td>
<p align="center"><font size="5"><b>科研离市场还有多远?</b><b></b></font></p></td></tr>
<tr>
<td><font size="5"></font></td></tr>
<tr>
<td><font size="5"></font></td></tr>
<tr>
<td>
<p align="center"><font size="5">日期:2009年10月14日 </font></p></td></tr>
<tr>
<td>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ncsb.mofcom.gov.cn/listx.asp?id=117226"><font size="5">http://xncsb.mofcom.gov.cn/listx.asp?id=117226</font></a><br/></p></td></tr>
<tr>
<td>
<p align="left"><font size="5">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副秘书长刘自强</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其耀</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5">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很多专家特别是老一辈人的艰苦努力下蓬勃发展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伴随着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挑战已经来临,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不仅要科研同时更要适应市场的变化,科研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br/><br/> 科研机制落后,物流产业不发达,中国的工厂化产业刚刚起步,却迎来了国际竞争对手的压力,中国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屡遭日韩贸易壁垒,中国的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却必须面对全球市场环境。<br/><br/> 多年来业界人士表示,要提高品质,提高单产,开发新的菌种,引进新设备及生产模式才能助力国内产业由大变强。这些变化的基础在于扎实的科研力量的支撑。而笔者在与同行人士探讨过程中,大家不禁感慨在国内科研与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在菌种研究上一直很努力,在产业化转化上则比较弱。<br/><br/> 在食土商会组织的这一次参观调研过程中,韩国京畿道农业技术蘑菇研究所的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成立于1992年的省属研究所,京畿道农业技术蘑菇研究所以“培育高质高产的菌种,研究高效栽培模式,食用菌产品加工”等为自己的职责。不仅把优质菌种研究出来,同时对整体产业化进行研究,用市场和产业化的眼光来做研究。菇农从这里购买菌种,同时还可以接受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的培训,农民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是完全可以预估的。研究所每年把下一年的研究课题上报上去,经过“评价委员会”论证通过,并核拨本年度研究经费,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过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评价委员会或提出改进意见,研究结束后再对研究结果下结论。<br/><br/> 中国食用菌产业比韩国的食用菌产业起步早,韩国很多方面学于中国,该所所长就曾来中国考察过十多次。我们一直认为我国是一个食用菌的大国,但我们却不是强国,我们的生产模式非常落后,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产出比的单产量我们又很弱(比如同样设备下的工厂化金针菇,产量就低10%~20%),日本、韩国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的食用菌研究所多如牛毛,国家对食用菌科技项目投入不少,但项目的投入与实际的收获不对等,一是有成果不能产业化,二是有一些项目就是为了科研而科研,或者为了经费而科研,迷失了科研的目的,而种菇一线的企业没有实力,无法扛起改变生产模式和参与科研的大任。<br/><br/> 食用菌论坛上有一个贴子:“谈食用菌行业的伪专家”,当然讲的是少部分人,但这几年确实存在一些伪产品,伪技术,伪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搞得很复杂。一年又一年谈到的问题还是最初级的问题,倡导一些误入歧途的方法,比如用药物解决污染率,比如层出不穷的添加剂,没有部门去管理,有些问题产品对中国产品的信誉造成损害。日韩的方法仅是通过最简单的洁净环境和设备等物理工艺来解决,又省成本又安全卫生。<br/><br/> 当前,我国科研经费项目缺少规划和分工,投入不需要考量结果,成果得不到保护,科研如何直接面对市场并与产业化对接,值得好好研究。<br/><br/> 科研与市场之间还有多长的距离?如何去建立一个机制来让科研与市场实现零距离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br/><br/> 日韩设备工厂和栽培工厂已在中国设厂,全球化的今天,意味着国际分工的必然性,中国的菌种科研企业也好,自动化设备的制造企业也好,正如我们面对的市场是全球的,我们的竞争也是全球性的。或许我们可以走“模仿-创新-超越”这样的捷径,像最早日本对美国汽车的模仿和创新,而韩国的三星学于日本却超越于日本。<br/><br/> 韩国新农村运动让韩国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韩国的食用菌产业正是韩国新农村运动扶持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正在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更好的政策不仅要改善“三农”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扶持农业的竞争力,农业的国际竞争力。<br/><br/> 虽然我们的很多优势将逐渐失去,但我们仍然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一个大的市场,虽然这个舞台共舞着外来的对手。机不可失,企业界人士呼吁,政府应一面保护市场的秩序,一面扶持这个规模大、又环保又高效的农业产业的发展。</font></p></td></tr>
<tr>
<td>
<p align="left"><font size="5"> </font></p></td></tr>
<tr>
<td>
<p align="right"><font size="5">稿件来源: 新农村商报 </font></p></td></tr>
<tr>
<td><font size="5"></font></td></tr></tbody></table></div><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