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 发表于 2010-10-3 20:05:07

[转帖]银耳栽培常见难题的破解

银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菇菌,也是广大菇农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项目。由于银耳生物学特性与其他菇类不同,它是由两种菌丝(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混合结构的,而两种菌丝的温度要求不同,且生长周期较短,在管理上稍有一个环节疏忽失误或恶劣气候侵袭,都会造成不出耳或欠产失利。因此菇农就有“银耳栽培无常胜将军”意思是生产失败在所难免,而且原因复杂。这里根据栽培中出现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逐一破解,供菇农生产中对照参考。 <br/>   <br/>  1、为什么产量不达标? <br/>   <br/>  银耳单产究竟多少才算达标,现有各产区产量差异很大。我地湖滨吉乐村和大桥秀峰村有的栽培户12厘米×55厘米的栽培袋,单袋干品产量达90~100克;而有的乡镇产区同样规格的袋,只产60~65克,单产相差1/3。银耳栽培用棉子壳作原料,用12厘米×55厘米的袋,一般装干料量550克,如果平均袋产达到100克,接近达到高产的目标。如果低于这个指数,均列为产量没达标。 <br/>  产量不达标,除了不利的气候影响及管理技术失误因素之外,最主要是培养料营养成分不足。有的菇农栽培5000袋,只用麦麸160~200千克仅占主料的6%~8%。麦麸是银耳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补充主料中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用量多少,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因此配方中麦麸一定配足。吉乐村配方为棉子壳85%、麦麸13%,石膏粉1.5%,蔗糖0.5%。大桥潘厝有的栽培户麦麸占配方17.5%。麦麸标准用量应不低于15%,此外,石膏粉用量1.5%~2%较理想。 <br/>   <br/>  2、为什么菌袋污染杂菌? <br/>   <br/>  银耳菌袋污染杂菌,在老菇区来说是一个老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老产区污染袋处理不好,空间杂菌孢子指数不断增加,而且杂菌抗逆力也越来越强。 <br/>  引起菌袋污染主要原因有四个:①基质酸败,原料霉变没作处理,杂菌潜伏料内;加之配料含水量偏高,装袋时间拖长,引起基质酸败,为霉菌孳生提供条件;②料袋灭菌不彻底,给杂菌有存活的机会;③塑料袋质次,针孔多或因料袋操作不慎袋壁刺破,给杂菌有孔可钻;④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病从口入”。上述都会造成菌袋成品率不高的后果。 <br/>   <br/>  3、为什么出现白筒? <br/>   <br/>  常发生在接种后7~10天进入发菌期,菌袋表面白色菌丝走势稀疏纤弱,香灰菌丝不明显。菇农俗称“白筒”。白简直接影响出耳,有的幼耳长到棉塞大小时停止不长。其原因大体有几方面:①制袋期气温过高,配料装袋量过大,料袋上灶时间拖长,有的过夜上灶,引起培养料酸变,pH降至4~4.5,菌丝无法正常吸收分解养分;②料袋灭菌没透心。接种后前期菌丝可以生长,进入中期伸入袋内后,无法分解吸收未透熟的培养料,以致停顿,香灰菌丝也就无法分泌色素便成白筒;③料袋排场散热没到位。尤其是底层料袋密集于室内,散热慢,如果袋温没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极易导致菌种受热灼伤,致使发菌时菌丝长势不良;④发菌叠袋过分密集,室内通风不良,严重缺氧。有的因发菌室小,菌袋集堆过密不透气,菌丝增殖困难;⑤发菌期遇低温,没及时加温处理,使袋内香灰菌丝不适应,发育缓慢。 <br/>   <br/>  4、为什么出耳“断穴”和“疯癫菇”? <br/>   <br/>  出耳“断穴”和“疯癫菇”也就是有的菌筒3穴,有一穴不出耳或2穴不出耳,菇农俗称“撬”。有的整批菌袋中有20%,穴口长耳不成朵,残缺不全,菇农俗称“疯癫菇”。通常是发生在接种后14~15天进入扩穴或划线通风增氧阶段。原因有几方面:①菌种搅拌不匀,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两者失比,接种时有的菌种只有香灰菌丝,而无银耳菌丝,所以出现有的穴口无芽孢不出耳;②菌种运输时放于车头,靠近发动机旁的几瓶菌种受高温严重挫伤,致使不耐高温的银耳菌丝死亡,所以接种后只长香灰菌丝不见白毛团;③通风增氧时间失误或操作不当使穴内菌丝缺氧。或扩口增氧期突然温度升高,或喷水淤积穴口,使部分幼耳浸蚀,造成出耳残缺“疯癫”;④喷水不均匀,培养架高层喷水不到位,而底层又喷水过重过湿,造成同一菇房内长耳大小不平衡或局部烂耳,成了残缺。 <br/>   <br/>  5、为什么发生幼耳萎黄? <br/>   <br/>  常出现子实体长到直径3~4厘米时,耳片萎缩不伸,色泽由白变黄,停止生长。其原因是:①培养基配制时含水量过分偏干,袋内水分仅供给子实体长到中期20天左右,无法继续提供水分,使幼耳缺乏水分而萎黄;②通风增氧不足,幼耳需氧量大,常因秋冬季节为了保温紧闭门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也使幼耳受到伤害而萎黄。<br/>  6、为什么发生黑蒂? <br/>   <br/>  黑蒂常因发菌阶段室温超过30℃,菌温、堆温骤升,菌丝难以适应,分泌出黑色素,从穴口流出;或因扩口、划线时间拖延,袋内菌丝生理成熟,严重缺氧,新陈代谢受阻,到扩口时虽能长出子实体,但耳基逐渐变黑;或受头孢霉杂菌侵染,使基内形成黑斑点病状。 <br/>   <br/>  7、为什么发生幼耳脱落和烂耳? <br/>   <br/>  栽培中常见幼耳结实不展片,稍动就脱落,耳基无菌丝或只有很少菌丝,培养基木屑变黑潮湿,部分有白色针状肉质竖立。成耳霉烂变绿色或褐色,呈粘糊状。这两种病多受螨虫传播所害,或因水质不净,带有杂菌、细菌,子实体喷水后,引起耳片污染。烂耳根或烂耳,也因料pH偏高偏低,空气湿度过大,受绿色木霉侵染。 <br/>  上述疑难题主要针对在栽培管理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及初步探讨。当然银耳栽培的成败与菌种优劣关系极大。种质低劣、菌种本身带来杂菌,菌种退化,培养失控等,都会给栽培者带来生产上的失利。因此制种户要不断优化菌种,促使栽培者顺利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这就需要做一番努力才能实现。 摘自:农家顾问rn来源:<a href="http://www.jssyj.com/">http://www.jssyj.com</a> 江苏食用菌网

天月中 发表于 2011-2-15 19:04:10

&nbsp;这篇文章是出自古田人之手啊~

飞鸡 发表于 2012-1-28 10:36:48

6+i谢谢<br/>前辈我看了很久,为什么没人回复?我顶你<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银耳栽培常见难题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