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 发表于 2010-3-30 11:25:08

[分享]“蕈”字本义的诠释

我国早期的文献中,用来表述菇菌的文字比较复杂。拙著《菌蕈字源考》(1991,1992)和《关于“菌蕈”词源的考订》(1992)中初步探讨,古代用于描述菇菌的文字多达70余个,但以“菌”、“蕈”、“菇”三字较为常见。其中“菇”字较为晚出,源于北方俗语,表音不表义。“菌”、“蕈”二字的出现都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一个同义复合词“菌蕈”。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即由声符和义符组成。东汉学者许慎《说文》的释义为:“菌,地蕈。从艸,囷声。”囷为“廪之圆者”,是一种圆顶的粮仓。由是可以想见,菌字颇似伞菌的菌盖,在于描述菇菌的形象。对“蕈”的释义则为“桑耳。从艸,覃声。”古人所说的桑耳与现代分类学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也包括其他木生型和土生型菇菌。蕈字在于表达菇菌的风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同时又是规制弘大的博物学著作,他的解释为:“蕈,从覃,延也。蕈味隽永,有覃延之意。”汉字的表现方式是以字取象,蕴蓄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汉字中的形声字,义符就是通常所说的部首,声符指读音。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形声字中的声符首先是义符,起到表意的作用。古人造字时有一个规律,常以某一字符为“字根”(或“字素”),形成一定的“字族”,或称“词族”和“语言场”,在语言学中将这一现象称为“孳乳”,其意与现代语言学中的派生词(Derivative)相近,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声符。如“覃”的义训为“长味也”,属于同一语言场的字皆有此义。如酒味甜长和味之甘美皆称“醰”,食物味美又称“瞫”;又可引伸为延长,如称长条的海藻为“藫”,细长女子或耽于玩乐称“ ”。采用这种以形求义,因声求义的方法进行互训,可见古人在造字时,这个“蕈”字十分准确地捕捉到菇菌的基本特征。

vivo 发表于 2010-4-1 13:50:59

谢谢楼主分享!

平菇叶 发表于 2010-4-1 20:39: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易菇</i>在2010-3-30 11:25:08的发言:</b><br/>拙著《菌蕈字源考》(1991,1992)</div>作者 陈士瑜<br/>&nbsp; <br/>呵呵 猜测易菇的姓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蕈”字本义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