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北方旱情露头 国家防总官员警告称中国可能南北同旱
<div id="artical_topic"> </div><div id="artical_sth"><span id="publish_time">2010年03月23日 06:02</span><span id="source_place"><a href="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0-03/23/nw.D110000renmrb_20100323_1-08.htm?div=-1" target="_blank">人民日报</a></span>【<a href="javascript:zoomDoc(16);">大</a> <a href="javascript:zoomDoc(14);">中</a> <a href="javascript:zoomDoc(12);">小</a>】 【<a onclick="javascript:print()"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nanhanzai/zuixin/201003/0323_9776_1583774.shtml#">打印</a>】 <a class="ared2" onclick="viewAllComment();" href="javascript:void(0);">共有评论<span style="COLOR: #f00" id="comment_count">92</span>条</a></div>
<div id="artical_real">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ifeng.com/hres/201003/23/06/60f5bf903fd180af7c42f032c9ef8301.jpg"/></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face="楷体_GB2312,楷体">3月22日,广西天等县荣华村农民给采用免耕、秸秆覆盖等节水技术种植的春玉米苗施肥。喻湘泉摄(新华社发)</font></span></p>
<p><strong>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解析当前抗旱形势</strong></p>
<p><strong>旱情仍呈发展趋势</strong></p>
<p><strong>核心提示</strong></p>
<p>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当前旱情如何?如何应对旱灾?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解析当前旱情。</p>
<p><strong>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strong></p>
<p><strong>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是多年同期的1.9倍</strong></p>
<p>记者:从全国来看,截至3月2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当前旱情有何特点?</p>
<p>张志彤: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p>
<p>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p>
<p>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p>
<p>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p>
<p><strong>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strong></p>
<p><strong>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strong></p>
<p><strong>抗旱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strong></p>
<p>记者:为何旱情这么严重?</p>
<p>张志彤: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p>
<p>从另一方面看,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p></div><br/>
<div id="artical_topic">北方旱情露头 国家防总官员警告称中国可能南北同旱</div>
<div id="artical_sth"><span id="publish_time">2010年03月23日 06:02</span><span id="source_place"><a href="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0-03/23/nw.D110000renmrb_20100323_1-08.htm?div=-1" target="_blank">人民日报</a></span>【<a href="javascript:zoomDoc(16);">大</a> <a href="javascript:zoomDoc(14);">中</a> <a href="javascript:zoomDoc(12);">小</a>】 【<a onclick="javascript:print()" href="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nanhanzai/zuixin/201003/0323_9776_1583774_1.shtml#">打印</a>】 <a class="ared2" onclick="viewAllComment();" href="javascript:void(0);">共有评论<span style="COLOR: #f00" id="comment_count">99</span>条</a></div>
<div id="artical_real">
<p></p>
<p></p>
<p><strong>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strong></p>
<p><strong>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一管理和调配现有水源</strong></p>
<p>记者:当前抗旱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p>
<p>张志彤: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p>
<p>因此,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p>
<p>云南针对目前780万饮水困难群众,根据缺水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水库供水可保障174万人,实施应急调水保障73万人,打井开采地下水保障37万人,拉水送水保障259万人,采取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保障237万人。贵州省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865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047处,新打抗旱水源井1768眼,出动抗旱运水车3.9万辆(次),累计为群众送水357万吨,临时解决了548万人饮水困难,未发生一户因旱断水的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旱区所有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p>
<p>另外,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p>
<p>记者: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困难?</p>
<p>张志彤:一是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3、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p>
<p>二是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p>
<p>三是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p>
<p><strong>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strong></p>
<p><strong>抗旱需要从长计议</strong></p>
<p><strong>编制抗旱规划,全面提高综合抗旱减灾能力</strong></p>
<p>记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p>
<p>张志彤: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p>
<p>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p>
<p>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p>
<p><strong>近期西南地区会出现小范围降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strong></p>
<p><strong>将在西南旱区人工增雨</strong></p>
<p>本报记者 刘 毅</p>
<p>3月2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从23日—24日,以及28日—29日前后,整个西南地区会出现小范围的降水,主要是以小雨为主,可以提供开展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一旦具备这种条件,气象部门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降水量。</p>
<p>矫梅燕分析,西南地区干旱形成的条件,一个是降水持续偏少,从去年9月到现在为止,云南只有173毫米,贵州是175毫米,比常年降水量偏少一半以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二是温度偏高,目前云南冬季以来的平均温度是1950年到现在为止最高的。降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很严重,出现严重的干旱。</p>
<p>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在干旱少雨的大气候背景下,近期持续性少雨就容易出现旱情。</p>
<p>她说,从目前的气象条件来看,西南地区还处在雨水比较偏少的情况下,旱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少雨转多雨的迹象,各项抗旱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 </p></div><br/> 在2004年的时候,媒体曾经披露了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说在2010年前后,中国南方将会持续10年大旱,而北方将会水患不断,当时我就觉得美国人在忽悠,可现在的情况,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份报告了。<br/>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发现,1979年以前,我国夏季的降水很明显是北方多而南方少;1979年以后,逐渐转变为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现在的“南涝北旱”。对过去近千年和近500年的中国东部旱涝分析,他发现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旱涝变化是相对立的,以70年为周期交替出现,南北气候的转型是肯定要发生的。一旦南北气候再次发生转型,就会出现“南方持续干旱,北方水患不断”的局面。<br/> 莫非大自然也在“南水北调”?<br/> <p>大西南的食用菌产业肯定也遭受影响。。。。。。。。。</p> 我们这里的水井快要见底了,还不知道能否坚持到我做冬菇包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