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破解“菇贱伤农”问题
<p>【易菇论坛首发】临近春节,本应该是菇农高兴的时刻,但很多菇农确乐不起来,由于气温的回升,大量菇上市,价格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种植食用菌是很多菇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菇大丰收了,但是,由于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下跌,所担心的菇贱伤农现象终于发生了。</p><br/>
<p> 是什么原因造成2010年临近春节食用菌的滞销呢?我多次调研后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整个食用菌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当地食用菌生产的问题。</p><br/>
<p> 从需求方面分析,食用菌的需求不旺是滞销的一个因素。这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应该承认,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和追求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意识增强了,市场逐渐扩大了,但我总感觉食用菌宣传的还远远不够,很多人知道吃蘑菇的好处,但不知道怎么吃,还有相当多的人对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根本一无所知。我们的舆论导向有问题。大中城市是食用菌外销的主要市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地区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食用菌消费量大幅下滑。一方面,食用菌加工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被迫减少生产或关机停产。另一方面,由于食用菌加工品市场萎缩,加工企业和食用菌经销商收购食用菌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压低食用菌的收购价格。各主产区普遍出现卖菇难,许多工厂限价收购或已停止收购,造成鲜菇积压。</p><br/>
<p> 从生产方面分析,食用菌产量大幅增加是滞销的一个因素。由于今年遇到多年不遇的寒冬,很多本应该出菇的菌袋由于温度的问题被休眠,气温回升后导致全面出菇,造成了菇大丰收的表面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食用菌的供求关系。仅一个长春市现在的产量比去年同期高了100%以上,产销矛盾凸显。食用菌品种结构不合理是滞销的另一个因素。目前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是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少数几个种,种植量过大,而目前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等价格很高,有的甚至一货难求。</p><br/>
<p>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我提出几点建议:</p><br/>
<p> 优化食用菌生产布局与结构控制食用菌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突出主产区建设,为主产区腾出市场空间。同时要注重解决部分食用菌主产区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降低食用菌生产的市场风险。</p><br/>
<p> 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合作社的作用要扶持和发展当地食用菌产、加、销协会,不断强化协会的市场信息渠道功能和风险预警功能,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菇农利益代言人的职责。</p><br/>
<p> 积极开拓食用菌市场加大食用菌宣传,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引导和促进食用菌消费;加大食用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力度,促进食用菌产品市场细分,拓宽食用菌出路。</p><br/>
<p> 加强食用菌育种环节加大育种投入,着力抓好专用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突破品种“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多品种体系。</p><br/>
<p> 建立食用菌储备体系可先尝试在食用菌加工集中区建立储备库,也可委托企业进行储备,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参考资料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易菇论坛】</p> <p>其实只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有的食用菌品种有多少深加工的,比如说小食品,开袋即食的,超市和小店有几样啊,<br/>我想食用菌深加工也不是太难吧,就是没有人去做,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许能找到很宽的出路。其实有人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啦,在市场上也可以看到了,想想人家是咋做的,也用不着在家等着来收你的菇吧。<br/><br/><br/><br/><br/><br/><br/><br/><br/></p> 平菇0.5——0.8元/斤(玉米芯做的),金针菇1.5(棉籽壳做的)......导致各类高档菌滞销,除去工、料钱,还有多少利润?2010的开局菇市行情竟然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接近。时隔20余年的今天,物价、工资疯涨好多倍,这样下去还能挺多久? 估计年后一段时间价格会更糟 是啊 本来想在春节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却不知现在的价格还很一般。平菇批发1.8元/斤左右,零售2—2.5。秀珍菇批发3元/斤左右,零售3.5左右。价格还不如夏天的。现在原料的价格这么高,可是害惨菇农了。<br/>其实农业的现状就是这样,货到地头死。鲜菇销不完,你能怎样?明知亏本也得卖...........<br/>什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啊、什么调整品种啊、什么深加工啊、什么冷藏保鲜啊.......所有的这些对一般的菇农来讲都是“仙境”。<br/>中国食用菌栽培的先驱者还是一般的菇农。他们栽培成功了,有人去炫耀;他们栽培失败了,有人去总结。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hyj25</i>在2010-2-7 14:05:00的发言:</b><br/>平菇0.5——0.8元/斤(玉米芯做的),金针菇1.5(棉籽壳做的)......导致各类高档菌滞销,除去工、料钱,还有多少利润?2010的开局菇市行情竟然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接近。时隔20余年的今天,物价、工资疯涨好多倍,这样下去还能挺多久? </div>
<p> 太阳落下还会升起,价格跳水还会爬升,大蒜连赔三年换来了今年的好行情,海南(辣椒3元/每斤)两年的好行情换来了今年的椒农(0.4斤/每斤)欲哭无泪。<br/> 十几年的养鸡生涯告诉我,低价格时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挺过去,挺过去就是艳阳天。</p> <p>(1)各种吹鼓手使然;(2)菇农缺乏有效的行业商会组织,生产盲目;(3)外部经济环境不好,造成外销加工受阻,生产户销售难;(3)内销加工产品非常单一,加工厂加工困难;(4)一个区域品种、鲜品同质化非常严重;(5)气候,冷什么都没有,一热什么都出来了;(6)市场建设不完善,质量高低不分,同菇不同质但都同价;(7)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如此等等,原因很复杂。</p> 精打细算、降低成本,再降低一点、以不变应万变。 菇贱伤农,其时是菇农自己造成的。第一、不考察市场。盲目上马。第二。质量不高。因为技术不过关,产品品质差。卖不上好价格。第三。千万不要迷信高档菇赚钱多。高档菇技术含量高,品质要求更高。再说规模小了,卖菇运输销售都是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