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 发表于 2009-11-12 06:51:49

食用菌母种生产时隐性污染

母种在分离或转管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被霉菌污染时,一般初为白色菌丝,菌丝纤细,颜色发暗,2—3天后出现黄、红、绿等杂色斑点,比较好识别。而被细菌、酵母菌污染时,由于它们没有菌丝,是单个细胞分裂繁殖,因此,污染严重时,在试管中可发现其菌落隆起,表面光滑,不透明,似蜡烛油状。转接母种中的细菌菌量不多时,食用菌菌丝和细菌能同时生长;因细菌很小,杆菌和螺旋菌只有0.1一0.2微米,而食用菌的菌丝较粗,当细菌在竞争中不能形成菌落时,不易被肉眼发现,从而会造成母种的隐性污染。随污染的程度不同,对食用菌母种长满试管的时间及母种的健壮程度都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用作转接液体菌种影响更大。
<p>&nbsp;&nbsp;&nbsp; 预防和纯化母种的办法是:制作母种时,棉塞要松紧适度,接种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在生产中如发现菌丝生长缓慢、菌丝无原因地受阻,要立即淘汰。</p>

王茂 发表于 2009-11-12 12:55:4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福建老菇农</i>在2009-11-12 7:56:22的发言:</b><br/><font size="3">MYB先生所说的:“转接母种中的细菌菌量不多时,食用菌菌丝和细菌能同时生长;因细菌很小,杆菌和螺旋菌只有0.1一0.2微米,而食用菌的菌丝较粗,当细菌在竞争中不能形成菌落时,不易被肉眼发现,从而会造成母种的隐性污染。”在生产中十分常见,但往往不引起栽培者,甚至菌种制作商所重视,导致原种也出现隐性污染,所造成损失可想而知。应引起大家足够重视。</font> </div>
<p>高举大旗,同意!</p>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09-11-12 11:18:54

<p><font size="3"><br/>两者牛马不相及,小麦苗是小麦苗,不是韭菜苗。</font></p>

发酵罐 发表于 2009-11-12 11:08:33

这是不是也符合脱毒灵老师所强调的事实。

蕈苑 发表于 2009-11-12 11:22:38

<p>&nbsp;母种在使用前,把母种的正面对着强光,从底部可观察到此类的隐性污染群落,稍有怀疑就弃之不用或采取提纯措施。</p>

平菇叶 发表于 2009-11-12 12:01:06

一己方寸补充楼主:就是说,除了蘑菇菌丝别的咱啥都不要。<br/>一支试管中单蘑菇菌丝即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纯度指它们具有统一相同的遗传性的个体占整个群体的比例。<br/>混入霉菌,其它真菌,细菌,和混入鸡蛋(或其它受精卵之类)没什么区别,那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br/>隐性污染更严重更隐蔽的是那些变异的败类。<br/>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09-11-12 07:56:22

供应香菇菌袋刺孔机 增氧刺孔器 打孔机

<font size="3">MYB先生所说的:“转接母种中的细菌菌量不多时,食用菌菌丝和细菌能同时生长;因细菌很小,杆菌和螺旋菌只有0.1一0.2微米,而食用菌的菌丝较粗,当细菌在竞争中不能形成菌落时,不易被肉眼发现,从而会造成母种的隐性污染。”在生产中十分常见,但往往不引起栽培者,甚至菌种制作商所重视,导致原种也出现隐性污染,所造成损失可想而知。应引起大家足够重视。</font>

田鸿 发表于 2009-11-13 13:57:32

<p>兼与myb先生和黄老商榷:</p>
<p>(1)在25度下,24小时内,什么菌丝生长速度能快过腐败细菌的生长?(2)细菌杆菌和螺旋菌大小也不会只有0.1-0.2微米,杆菌和螺旋菌的长度一般为几个微米,宽度一般在0.3-1微米。而且,细菌再大,也不能和菌丝大小来作比较。最可靠的做法是刚分离和转管的菌丝,放在28度下,不用等24小时,就可观察有无脓样状或颗粒状菌落。</p>

香菇人 发表于 2009-11-13 15:57:43

关于斜面菌种的各种杂菌污染.不管是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我感却很容易发现.不存在带有隐身的现象.(隐)则为肉眼无法查却的含意.这个(隐)字是否妥当有待讨论.因为可能会倒至初学者误解为连影子也看不见.个人观点.不强加于人.原种以下的各级不在此例.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09-11-13 15:30:30

<font size="3">我和MYB先生所写的只是说,注意防止母钟生产时出现隐性污染群落,按照5楼所说的方法是具体操作化,是比较简单的办法。“母种在使用前,把母种的正面对着强光,从底部可观察到此类的隐性污染群落,稍有怀疑就弃之不用或采取提纯措施。”提纯措施是另一层面分事。<br/>按田先生所说的办法,常用于分离时的提纯。<br/>都一样,只是出发角度不同而已。</font>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食用菌母种生产时隐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