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出实验室要有胆,走向菇农要有才
<p align="left">【易菇论坛首发】在吉林省伊通县东尖乡新建一个双孢蘑菇基地,日出双孢菇2吨以上,投资着是一位高级经济师,自己打破了铁饭碗,成就了一番产业。</p>
<p align="left">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剑老师从日本留学归来,放弃了师大留校任教的机会,自己创业,10年磨一剑,造就了长春市颇具实力的食用菌、山野菜加工厂。</p>
<p align="left">吉林省延边特产研究所的蒋淑霞研究员多年如一日,坚持在黑木耳生产第一线,同广大耳农紧密结合,与其它专家学者共同努力造就了蛟河市黄松甸镇黑木耳之乡。</p>
<p align="left">受人尊重的食用菌专家黄毅老师走出大学的框框,指导数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p>
<p align="left">等等实例不一一例举,他们给食用菌产业带来了希望,充满了活力。</p>
<p align="left">笔者对他们无比赞成、赞赏。实践出真知也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好、劳作成才也好,反正与这些学者感慨、感悟是一个意思。</p>
<p align="left"> 笔者认为食用菌专家学者走出体制内,到生产实践中干点事时,你就要豁得出去,比方说,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舍得掉体制内的种种好处;其次,还得能让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接受。别以为你是什么高人一等的“大学者”,肯“放下架子”走向食用菌生产第一线,食用菌从业人员就会感恩戴德夹道欢迎。没有的事!东风吹,战鼓擂,现在社会上谁也不在乎谁,人家凭什么呀?</p>
<p align="left"> 目前是市场经济社会,不是少数人说了算,少数人所操从了的,你没有真本实事,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广大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包括菇农也不是随便被你的牌子、位子所能忽悠的。</p>
<p align="left">由此可见,食用菌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要有胆,走向菇农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所以我的意见是十之八九留在实验室,百分之五走向菇农,还有百分之五不妨观望游移。依我看,那百分之五能够不受干扰地走到底,就阿弥陀佛了。</p>
<p align="left"> 事实正是如此,食用菌科研部门多数人还是希望在体制内吃饭,吃安生饭,少数不安分守己者,就得在体制外拼命挣扎了。究竟是做多数人、还是做少数人,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作者myb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p> 支持楼主,帖子内容很好!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兔子</i>在2009-10-9 17:39:55的发言:</b><br/>人都出来,蘑菇的转化率都达到500%以上,价格都到0.3元/公斤。有个鸟用。 </div>
<p>呵呵,感叹!</p> <p><font size="2">楼主这个写的相当精辟<br/>这个我们深有体会<br/>关键限制科研人员走向菇农的其实是国家政策而不是胆量和才气<br/><br/>走向菇农走向企业就意味着不能做实验 比如那种稀奇八怪的实验 也就不能写论文 没有论文就没有职称 <br/>那就没有课题 没有地位 就是没有钱 <br/><br/>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大部分精英是在事业单位窝着 不然大学毕业生干嘛不是公务员就是事业单位<br/><br/>现在国家事业单位 绩效 工资改革 目的是为了 让事业单位工作 :公益<br/><br/>如果这次改革和以往一样 换汤不换药 那真是没办法<br/><br/>如果真的把这个考核机制等等 像福建老菇农黄老师说的那样 考核办法能和韩国那样 以做的工作转化到菇农 转化到企业为标准<br/><br/>那么科研人员才真能为国家谋福利 而不是混日子 编造论文 混职称 <br/><br/>哎 一介草民 国家大事 无能为力</font></p> 走出实验室不会太难,难在走向菇农,这中间有个人才能问题,也与环境和菇农的实际情况有关,特别是菇农的性格。 人都出来,蘑菇的转化率都达到500%以上,价格都到0.3元/公斤。有个鸟用。 精辟呀。要是科研技术人才都投身到食用菌发展的大行业中来,那我们的行业发展就突飞猛进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兔子</i>在2009-10-9 17:39:55的发言:</b><br/>人都出来,蘑菇的转化率都达到500%以上,价格都到0.3元/公斤。有个鸟用。 </div>
<p>但是营销的人才也出来,研发深加工产品的人才也出来,价格会那么低才怪。</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