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用标准化推动食用菌产品升级
<p>【易菇论坛首发】“标准化”对食用菌产品而言意味着什么?在食用菌产业化的过程中,食用菌从业人员该如何适应?针对这些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并同食用菌界很多专家交流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br/> “标准化”必须紧紧跟上<br/>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品频频出现“卖难”问题,有人认为,“卖难”是因为食用菌深加工跟不上。那么我要质疑:把食用菌产品都加工成高附加值商品,问题就能解决吗?食用菌产品,属于非弹性商品,虽然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变,但消耗总量变化不大,即使把所有的食用菌都做成菌药、保健品,市场仍然难以消化。<br/> 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滞后,是影响我国食用菌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头几天我到了长春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台北大街蔬菜批发市场一食用菌经销商处看到了两家生产的金针菇,一家是五市斤塑料膜包装的袋,没加任何说明,批发价25元,销售商说这种货走的不好。另一家是纸箱包装的金针菇同样是5市斤,后者则标明了内装产品的品名、品质、等级、数量,还有厂家,即使不见实物,金针菇的样子也能知道八九不离十。经销商对我说还是后者好卖,每箱35元还有点供不上。<br/> 其实这个差距就在于食用菌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p>
<p>在发达国家,“上等”、“精选”等词汇,都禁止出现在食品包装上。不同规格的商品有着不同的用途,适用于不同的市场需求,不能单以优劣区分。道理很简单:飞机如果都设成“头等舱”,乘坐的人还会多吗?食用菌产品也是一样。<br/>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标准化得跟上。食用菌产品要建立现代化营销体系,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而进入产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必须要实现规格化、标准化,由此才能使食用菌产品脱离原始的“蔬菜”意义,变成合格的工业原料。只有严格按规格标准生产食用菌产品,才能最大限度、最合理地满足食用菌制造的各种用途。<br/> 目前,无论在规格、标准的制定还是实施上,我们食用菌行业都明显滞后,不仅缺少相应的评价分析仪器,流通贮藏设施和冷链系统也严重不足,难以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定。有的食用菌产品虽然制定了标准,但指标无法量化,难与市场接轨。<br/> 菇农要学会经营<br/> 中国食用菌生产着的生产能力其实非常强,不管什么珍稀品种,一学就会。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每一种有市场需求的食用菌产品都会引发“一哄而上”,迅速饱和。比如鸡腿菇过去价格很高,现在却已明显滞销。<br/> 我们食用菌行业的从业人员掌握着食用菌生产的先进技术,这一点不比国外差,但普遍缺乏经营意识和能力。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着历来都把经营能力视作合格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都把培养优秀经营人才当作加强振兴产业最重要的战略措施,而我国食用菌界长期以来却缺乏这种培养,不管是送科技下乡、办培训班,还是培养农民技术人才,都忽视了产业经营知识的普及。<br/> 由于缺少企业化经营意识,菇农很少会科学地核算成本。在自己的生产成本中,没有自己的劳动力成本,甚至原料也有的不算成本,占地不算成本,所以核算出的成本总是低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是用亏本的价格来竞争。<br/>食用菌产业化应该是以菇农为主体经营的,只有让菇农发挥出自己的经营才能,使食用菌生产实现企业化经营,才能使菇农融入现代社会的市场、信息等活动中去,摆脱孤立、分散、弱小的处境。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菇场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家庭成员按企业组织分工,按企业制度管理、运营和分配,菇场与菇场、菇场与社会之间,也按企业形式协作和联系。参考文献略(作者:myb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p> 发展方向 方向 标准化是好的,但目前看起来实行有些困难,毕竟各个食用菌生产者的差别很大。 <p>标准化是好.但做起来很难</p> 作为一个产业,生产固然重要,但是,生产的产品要卖出去 才能换钱,应当更重要。作为我们思维中比较缺乏的应当是卖出去这个环节。用反弹琵琶的思路考虑问题,什么品种好卖、什么规格好卖、什么包装好卖、什么时间好卖、什么季节好卖等等,知道这些了,掌握了规律再进行生产相对好的多。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比较好,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内部分工协调,联合闯市场,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br/> 作为一个产业,生产固然重要,但是,生产的产品要卖出去 才能换钱,应当更重要。作为我们思维中比较缺乏的应当是卖出去这个环节。用反弹琵琶的思路考虑问题,什么品种好卖、什么规格好卖、什么包装好卖、什么时间好卖、什么季节好卖等等,知道这些了,掌握了规律再进行生产相对好的多。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比较好,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内部分工协调,联合闯市场,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font color="#ff0000" size="5">冲出困境<font color="#ff0000">路在脚下</font></font>;1990年始.国内由于河南.安微等地大规模发展顺季节香菇栽培.至使菇价一路低走.干制香菇生产在福建以无利可图了.福建香菇何去何从? 最初由福建南平地区首先进行反季节香菇栽培並获成功.为香菇反季节生产垫定基础.並由传统的干菇模式转形为鲜菇模式.开始热销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同时出囗日本.东南亚各国.1993年秋.我的早期(86)食用菌学员张流民在清流县一菇农处发现菇质特优香菇.经现场调查发现.该菇农是由于在香菇制棒中汚染率高.菌棒下田只剩下一半.菇棚空处.该菇农将菌棒卧放于地面.当时该菇农的出发点是不搭菇架减少用工.该菇农说;我作梦也没想到.卧放菌棒的菇形.菇态.菇质.全符合出囗曰本的要求.得知此亊.由三眀鲜菇老板老谢组织.有包东华.张流民.王贵文及本人一行5人专程前往清流实地调查......至此.<font color="#ff0000">长汀模式反季节覆土香菇栽培</font>在长汀舘前红旗丆内分三个组上马了.时至今天.长汀模式反季节香菇覆土栽培法推广至;江西宁都.井岗山.铜鼓.湖南衡南.祁阳.郴州等地.广西荔浦.兴安.河池.金秀.贺州等地.安微宣城等地.湖北襄樊.随州等地.江苏灌南....... 蘑菇娄的思路很不一般,非常欣赏你的才华,希望你多发表有关这方面的贴子,共同把论坛办好。
页:
[1]